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甘肃金张掖或者(关于甘肃金张掖的知识介绍)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甘肃金张掖(关于甘肃金张掖的知识介绍)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甘肃金张掖(关于甘肃金张掖的知识介绍)”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金张掖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临武威、金昌,西连酒泉;有祁连山和龙首山南北夹峙,南出扁都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远抵蒙古大漠。由于其军事地理位置之险要,而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活……
本文标题:
甘肃金张掖(关于甘肃金张掖的知识介绍)
正文内容:
金张掖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临武威、金昌,西连酒泉;有祁连山和龙首山南北夹峙,南出扁都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远抵蒙古大漠。由于其军事地理位置之险要,而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活动的中心,因“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之意,而取张掖之名,为当时的河西四郡之一。
1、历史沿革张掖城内有甘泉,被誉为“河西第一泉”,因而又名甘州。据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管辖,后有西戎、氏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族居住。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始设张掖郡。从此,张掖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和中两交通的门户和要道。唐为甘州宋为甘州路,元为甘州路,明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为甘州府,民国为甘凉道。1949年9月张掖解放,属张掖分区。1985年撤县建市,现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汉、回、满、蒙、藏、裕固、朝鲜、土、壮、苗、土家、东乡、市衣、维吾尔、撒拉、纳西、锡伯等17个民族。
张掖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时曾驻于此,会见了西域27国的君主和使臣,还亲自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届时“西域诸国悉至张掖交市”,从而使张掖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交易市场。为了炫耀隋帝国的繁荣,场帝命河西一带的仕女聚于张掖,盛装艳服夹道迎宾,奏乐焚香,歌舞喧哗,一日寸车马阻塞大道、好不热闹,使张掖的繁荣达到了顶峰。张骞、班超、法显、玄奘,都是经张掖前往西域的;而波斯、阿富汗、印度等丝路沿途国家的商贾、僧侣、学者也都是经张掖到京都长安的;马可·波罗曾在张掖旅居一年之久。 地处绿洲的张掖市,雪山高耸,弱水长流,中部为走廊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林木茂盛,风景秀丽,鱼肥稻香,不仅是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称,而且还有煤、铁、锰、钦、铬、铜、铅、锌、钨、钼、金及硅石、大理石、钾盐、硭硝、蓝晶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便利,有兰新铁路、甘新公路横贯市境。有谚语说,“金张掖、银武成、秦十万”,甘肃最富庶的三个地区,张掖居首。
张掖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丝路重镇,也曾是铁马金戈的古战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深厚,既有众多的丝路遗迹,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张掖还是裕固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独特的民俗民风、风味特产。“若非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在张掖旅行,你可能随时会发出这种感慨。
2、周边景点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的大佛寺巷、坐东面西,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是甘肃省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所以建起了大佛寺。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又称宏仁寺,旧名卧佛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像而得名,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配殿、土塔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元明时期影响远及欧亚,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张掖大佛寺赞不绝口。
大佛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殿内现存有彩塑3l尊,正壁佛坛上卧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侧身涅盘像,泥塑中空,金装彩绘,头枕莲花,双目半闭,嘴唇微启,一手置于腿侧,一手放在脸下。身长3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佛指上可躺一人;比例匀称适度,线条丰满柔和,神态恬静安详,卧姿自然自在,“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卧佛两侧和身后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十大弟子;四壁绘有佛教题材的壁画约500多平方米,内容多为佛、菩萨、弟子、天女、天神、天将及《西游记》和《山海经》故事等。大佛殿檐下的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殿门两侧嵌有精美砖雕,涂金绘彩,雄浑富丽,其中的《祗园演法》是我国现存惟一的西夏时期优秀砖雕作品。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甘肃金张掖的知识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甘肃金张掖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