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冯钦哉(冯钦哉通济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5-11 02:35责任编辑:吕小小关键词:公司,有限公司,冯钦哉,股份

山西省代表人物详细资料,著名人物

马德 (1916~1947)

马德(1916~1947)原名马启庆,曾用名天行、林坚。山西河津人。1934年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前,国民党政府抛出“中学生毕业统一会考”制度,妄图打击、破孩参加反日反蒋运动的进步学生。马响应中共山西工委抵制会考的号召,暗示毕业班同学以交白卷的形式拒考,后与同学40余人被校方开除。1935年马到陕西,考入西安高中。次年冬,参加了西安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的--活动。“双十二”事变......[详细]

原芜洲 (1903~1973)

原芜洲(1903~1973)山西河津人。幼时在私塾和教会学校读书,15岁父亲病故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勤奋刻苦,第二年考上官费资助的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年期满,又考入山东曲阜大学预科。这时,他失去官费资助,家中又无钱接济,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退学;曾四处谋职,想积攒继续求学的费用。先在陕西府谷教了一年小学,又去河北寻找旧友董其武。董其武所部刚被张作霖缴械,自身难保,原只得奔波于豫、鄂、北......[详细]

冯钦哉 (1890~1963)

冯钦哉(1890~1963)原名敬桂,又名精一,后改名敬业,字钦哉。山西万泉(今属山西万荣)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运城宏道学堂学习,宣统元年(19 09)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考入太原山西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冯参加学生队上街维持秩序。后回家乡组织武装,成立万泉县独立大队,任队长。次年中华民国成立,又回太原继续上学。1913年夏入伍,同年冬任山西陆军暂编师直属骑兵......[详细]

张汉民 (1903~1935)

张汉民(1903~1935)化名田慎颐。山西稷山人。幼读私塾。1920年春考入新绛县中学。1924年西渡黄河,到陕北安边堡杨虎城创办的教导队学习军事,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炮兵营副营长。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随杨部南下关中,驻守三原,同直系军阀刘镇华部作战,配合西安的反围城斗争。1926年11月西安解围后,被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调到西安任军事政治队队长,协助魏野畴培养干部。后任......[详细]

同恕 [元] (1254~1331)

同恕(1254~1331年),字宽甫,祖籍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其五世祖时迁居关中,遂为奉元路(治今西安市西北)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聪明颖悟。青少年时,唯一爱好读书,日读数千言,孜孜不倦。13岁时,以熟通《书经》的优异成绩为本乡学校的第一名。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朝廷分设中书六部,选各地名士为官。陕西行省推举同恕到礼部任职,他却不愿为官。1312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拜他为国子司业,三......[详细]

王凯 [宋]

王凯(生卒年不详),字胜之,北宋将领。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其祖父王审钧曾任永兴军(治所在今西安市)驻泊都监,战死,遂家于京兆(今西安市)。其家为富豪,凯疏财好结交。于终南山下打猎,践踏了民田,被捕至官府。时寇准知永兴军,以凯曾祖王全斌、祖父王审钧于朝廷有功劳,故录凯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后历左右班殿直、监益州市买院、庆州合水镇兵马监押,监在京草场,雄州兵马监押,擢门祗侯、定、邢、赵......[详细]

薛端 [南北朝] (516~558)

薛端(约516~558年) ,原名沙陁,宇文泰让改名端,字仁直。西魏、北周时大臣。祖籍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县境),其祖父时迁居冯翊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市)。薛端少年时专心读书,不慕功名。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时,司空高乾推荐薛端为参军,并赐爵汾阳县男。他见当时北魏的政局动荡,战乱不止,无心从政,即弃官回乡。魏永熙三年(534),北魏朝廷内讧,孝武帝与权臣高欢之间矛盾加剧,高欢发兵逼近洛阳,孝武帝西逃关中......[详细]

尹翁归 [汉] (?~前62)

尹翁归(?~前62年),字子兄,西汉大臣,河东郡平阳县(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后迁居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尹翁归原任东海郡太守,以政绩优异而调入京试右扶风,一年后正式任用。他在任重刑法,选拔和重用那些清廉平正的下属吏员,谁若违抗、失职,必加处罚。他对京兆府所属各县歹徒的犯罪情况有专门的簿册加以登记。某地发生盗贼案时,他便将这个县的主管官员召来,把那些奸险狡猾的首犯的详细情况告诉他,教他们用类推......[详细]

柴启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9~2005)

柴启琨 (1919-2005) 山西省河津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教导第五旅十三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滨海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警备旅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团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第三纵队九师二十五团政治委员,浙江军区警备第一旅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详细]

李文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7~1975)

李文一(1907—1975)原名李公选。山西省万荣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一九0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教导第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滨海军区第二十团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警备旅第二十二团副政治委员,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详细]

牛明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牛明智,山西省芮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武乡县游击第三大队政治指导员,山西游击第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太岳纵队决死第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大岳军区第四十二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五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部长......[详细]

杨文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1967)

杨文安(1912—1967)原名杨辂。山西省芮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一九三九年参加山西新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第三支队队长、副支队长、支队长,保安第二区一支队营长,山西新军暂一师第三十六团副团长,山西新军教导大队大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第七分校大队长,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参谋......[详细]

阎捷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5~2006)

阎捷三(1905~2006年),山西晋城南村镇东常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10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6师参谋长、粤赣军区独立6团团长、彭(湃)杨(殷)步兵学校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2营教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陕北红军学校军事主任教员,庆阳红军大学教导师......[详细]

张世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张世珍,别名张卓吾,生于1905年8月1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一)。山西闻喜人,原名张卓吾,以字行。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获颁二级解放勋章。1932年3月出任第73师(兼师长傅作义)第210旅(旅长叶启杰)第420团(团长薄鑫)第1营第4连上尉连长。1933年6月调任第1连上尉连长。1936年5月升任独立第218旅(旅长董其武)第420团(团长李思温)第1营少校营长。9月22日叙任陆......[详细]

张文舟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1986)

张文舟,(1912—1986)山西省沁县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察绥抗日同盟军第二师排长,红二十六军第二师副连长,中共陕北省委军书部参谋科科长,参谋长,中共延川县委军事部部长,红二十九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参谋处处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备第三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备......[详细]

车敏瞧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2005)

车敏瞧(1912年-2005年),山西省垣曲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1937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是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物生平1912年,车敏瞧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1929年至1935年,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学习。1934年,参加中华民族抗日武装自卫会山西分会。1936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6月加入中共青年团。1......[详细]

胡尚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河南省军区原政治委员(副兵团职待遇)。胡尚礼同志是山西运城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历任政治指导员、太岳军区团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高级步兵学校战术教授会副主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昆明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副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76年10月至1979年6月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胡尚礼同志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详细]

张献奎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张献奎同志是山西忻州人,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指导员,教导员,股长,营长兼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政治委员,支队长等职,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中的岚县寨子村战斗,汾离公路和离岚公路三角地区的游击战,攻打文水信贤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等职,率部参加了仁岩镇、东庄、吕梁、汾孝、羊马河、陇东、三边、蟠龙、榆林、沙家店、黄龙、......[详细]

张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福州军区后勤部顾问(红军老战士、副兵团职待遇)。张政是山西省阳曲县人,1936年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入伍。他历任干事、股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原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原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张政同志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详细]

谷景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谷景生同志11月28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1岁。谷景生,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罗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反帝新闻》主编,抗日同盟军团政委。1934年至1935年,他先后担任共产主义青年团北平市委书记、北平左翼文化同盟书记兼“左联书记”,组织开展左翼文化活动,引导许多进......[详细]

杨虎城的17路军,麾下三位虎将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___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在当时国家的掌权者是蒋介石。面对日军凶残的侵略和一步步的紧逼,蒋介石采取的却是“不抵抗”政策,这导致了很多部下的不满,正因为这样,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迫蒋介石抗日,这就有了后来的“西安事变”以及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而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后来这两位英雄人物的命运却不怎么样,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回去的时候被扣押,而杨虎城,这位曾在蒋介石麾下帮助蒋介石打败唐生智的传奇人物,最终还是被迫致死。

而当时杨虎城麾下的17路军中有三位大将,其中之一就是孙蔚如。他是一个十分会运用战术的人,曾因为他的帮助而帮助杨虎城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胜利。在后来的日子里为打败日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抗日英雄,但却在1971年因病去世。

第二位就是冯钦哉,冯钦哉十分获得杨虎城的看重,尽管有时候他与杨虎城对事情的意见并不一样,但却也为了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作用,最后也是因病去世。

最后一个人就是王劲哉了,他在与日军作战的20多次中都是身先士卒,可以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也曾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但在1968年却因为动荡的时局,被迫致死,可以说是十分可惜了。

杨虎城将军手下有多少人马

杨虎城统帅的军队是17路军,有6万多人。

十七路军是由杨虎城组建的,杨虎城从杀富济贫起家开始拉杆子,拉起了一支部队。

西安事变前,共有两个军,即第38军和第7军,军长分别是孙蔚如、冯钦哉,辖两个整编师第17师和第42师(师长分别由孙蔚如和冯钦哉兼),三个警备旅,再加上直属部队,总计28个团,6万余人。

扩展资料: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同张学良顺应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要求,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发动了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并派周恩来等为代表到西安帮助张、杨正确解决了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

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失去了对17路军的控制,被迫去欧洲“出国考察”,继续批评国民政府。

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多次致电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12月他偷偷回国,和秘书、家人一起在南昌被逮捕软禁。此后一直被关押12年,1949年9月17日被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去了哪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捉拿了蒋介石,西北军则对他身边的人下了手,扣留了众多党政军要员,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此举并非一定要推翻蒋介石取而代之,而是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事变和平解决后,参与政变的不同势力,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张学良被软禁了,近20万的东北军也被蒋介石整编,逐步肢解了。那么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杨虎城和张学良不同,反倒是和张作霖有点类似,都是绿林出身,靠着自己的能力拉拢了一支队伍,后来短暂投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不过没多久,杨虎城就又转投了蒋介石,在冯玉祥的西北军溃败后,杨虎城成为了陕西省政府主席,而他的第17路军也开始被称为西北军。

事变后,起初杨虎城并没有被软禁,不过还是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彻底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被迫去欧洲“出国考察”。

然而在七七事变后,他不过众人反对,回国了。这一回国不要紧,包括他在内的一家人都被逮捕软禁,此后一直被关押了12年,在重庆解放前,一家人被杀。

杨虎城麾下的第17路军,其实只有两个军而已,更东北军差距很大,就是孙蔚如的第38军和冯钦哉的第7军。这两个军下辖各有一个师,分别是17师和42师。

不过杨虎城在有一部分警备师部队,西安绥署特务第1、2、3团,17路军总部骑兵团、特务营、教导营、卫士队等。

总人数下来能有6万多人。

西安事变爆发时,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带着部队已经投靠了蒋介石。所部被改称第98军,编入第14集团军。冯钦哉升官后,原169师师长武士敏接任了军长。

98军在武士敏的带领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损失惨重,就连他自己也牺牲了。之后,98军在蒋介石的改造下,演变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番号也裁撤了。

冯钦哉在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官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兵权,表面上看此后官职也再继续升迁,但几乎都没有什么权力,1949年跟随随傅作义起义了。

警备第一旅王俊部、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和唐得楹两个团也被编为独立第19旅,但不久后就被撤销番号,部队分散编入其他师,彻底消失了。

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辖赵寿山的第17师以及李兴中的第177师。孙蔚如部在抗日战场上同样是英勇杀敌,损失惨重,并且得不到补充,一直在消耗。

这支队伍也是蒋介石重点关注的,为了削弱该部,该部再次改编为第31军团,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可是,与此同时,很多原西北军将领纷纷调离,用嫡系取代。形势所迫,很多部队走上了起义的道路。随着整编177旅李振西部在解放大西南中向解放军投诚,孙蔚如部的历史至此全部结束。

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由于不满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拉上队伍赌气走了,可不久却投靠了蒋介石。

本身,西北军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虽然实力不俗,但是在蒋介石眼里,只能是杂牌。就算没有西安事变,这些部队的命运和结果很多人恐怕也是心知肚明。

杨虎城17路军有多少人

杨虎城17路军总计28个团,6万余人。

中原大战时,杨虎城趁机将7军扩编为三个师。打下洛阳后,杨虎城率部西返,蒋无奈之下只好将杨部升格为17路军,杨为总指挥兼陕西省主席。从此,17路军被称为西北军,队伍达到6万多人。

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杨虎城率领的第17路军,西安事变前,共有两个军,即第38军和第7军,军长分别是孙蔚如、冯钦哉,辖两个整编师第17师和第42师(师长分别由孙蔚如和冯钦哉兼),三个警备旅,再加上直属部队,总计28个团,6万余人。

扩展资料

第17路军分裂

杨虎城率领的第17路军,西安事变前,共有两个军,即第7军和第38军,军长分别是冯钦哉、孙蔚如,辖两个整编师第42师和第17师(师长分别由冯钦哉和孙蔚如兼),三个警备旅,再加上直属部队,总计28个团,6万余人。从西安事变开始到杨虎城离开西安出国为止,第17路军在蒋介石“分化收买”之下发生了大的分裂。

首先是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等一些右派军官,率部随蒋(后被蒋介石扩编为第27路军,下辖第42师、第169师,师长分别是柳彦彪和武士敏),接着警备第一旅王俊部、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和唐得楹两个团(后被编为独立第19旅,但不久后就被撤销番号,部队分散编入其他师)、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部(后被编为独立第20旅)先后投向“南京”,计有14个团,2万余人。

第17路军所余不到4万人,编为陆军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辖两个整编师17师和177师(师长分别是赵寿山和李兴中),两个警备旅,两个直属团-教导团和骑兵团,第17路军的番号也相应被撤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

宋大河原型

赵寿山将军。

宋军长的原型可能是赵寿山将军,封师长应该是冯钦哉,魏总指挥无论从职务扮相等各个角度看是卫立煌将军无疑。

电视剧《河山》正在北京卫视上热播中,该剧是一部历史战争剧,由王新军、秦海璐、韩立、王文绮、李雪健、石兆琪等人主演。河山剧情介绍,宋大河是由老戏骨王新军饰演的,出道多年来一直沉稳努力锻炼演技,将每个角色塑造得很鲜活,赋予了其精神,多次扮演军人的角色,是硬汉的代表。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