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魏延墓前跪着三个人)

发布时间:2023-05-11 02:34责任编辑:何小强关键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魏延是反贼,但是也谈不上是忠臣。

诸葛亮第一眼看到魏延的时候,就说此人脑后有反骨;诸葛亮在世时还能压制住魏延,但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觉得蜀汉没人能压制他了,便欲反,没想到诸葛亮早有预料,给杨仪留下遗计,结果魏延被马岱所杀。

相关信息:

其实真实历史上的魏延和小说中的魏延,有很大的差别。在历史上,魏延是在刘备入蜀时才率部曲跟随刘备,后靠战功升为牙门将军,这才算是在刘备军中开始崭露头角。

后来在刘备击败曹操夺取汉中后,力排众议,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在历史上,刘备可不是小说中那般,除了张口闭口仁义外一无是处,真实历史上的刘备,不仅带兵打仗了得,看人的眼光更是准,是一位真正的乱世枭雄。

魏延墓前跪着三个人

魏延的坟前跪着三个人,据史学家观察,有两个人分别是马岱,杨仪,但第三个人至今无法确认。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先来看魏延在蜀汉的经历。魏延刚加入蜀汉的时候,便招来了诸葛亮的敌视。因为诸葛亮观察到他脑后有反骨,日后定会背叛蜀汉,所以他处处与魏延作对。

但刘备却不这么认为,反而对魏延委以重任。在刘备的庇护之下,魏延在蜀汉还算生活得不错。在刘备死后,魏延失去了保护伞,再加上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朝中大臣都出不来。况且魏延本领强,脾气也比较大,甚至敢顶撞诸葛亮,所以他在蜀汉人缘极差。

有人评价魏延,认为他的性格和关羽有很大相似之处,都嫉恶如仇。在蜀汉后期朝中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魏延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然会去插手,也正因为如此得罪了杨仪等人。后来因为诸葛亮不听取他的意见,他还时常抱怨,这让诸葛亮对他的戒备之心更重。

所以在诸葛亮临终之前曾安排马岱,如果看出魏延谋逆之心,就要及时将他斩杀。最后,魏延的确是死在马岱手中,但却不是因为反叛。追根结底,他还是死于和奸人杨仪的斗争之中。魏延有反骨,可他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这也是诸葛亮看错了人。所以在大将魏延的坟前,跪着杨仪,马岱是很正常的,毕竟一人祸乱朝政,一人斩杀了忠臣。

但第三个跪着的人是谁,结合上面可以看出,极有可能是诸葛亮,毕竟是因为诸葛亮对魏延的不信任,才会让其他人有可乘之机。但诸葛亮作为闻名古今的谋士,自然不可能跪在他坟前。这样一来,跪在魏延坟前的第三个人,极有可能是刘琰。毕竟刘琰和杨仪一样,都与魏延不和,他自然也是害死魏延的罪魁祸首之一。

魏延为什么踢翻七星灯

公元234年,诸葛亮采用诱敌之计,将司马懿大军骗到上方谷,采用火攻,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然而,天公不作美,突然天降暴雨,司马懿大军突围而去。诸葛亮看到天意,怒急攻心,晕厥在地。随后,他百般羞辱司马懿,还送给他女人穿的衣服,引诱司马懿出战,也无济于事。

不久,与诸葛亮夹攻曹魏的东吴军队退兵,诸葛亮口吐鲜血,他通过观星象,自知命不久矣。演义中,他在姜维的建议下,采用“祈禳之法”,准备续命。

然而,在关键时刻,第七天,也就是最后一天,主灯被魏延擅闯大营而扑灭。这代表诸葛亮回天乏术,即使神仙亲临,也救不了他了。那么,魏延为何要扑灭丞相诸葛亮的七星灯呢?

首先,魏延是因为曹魏偷营劫寨,手忙脚乱才扑灭七星灯的。

不只诸葛亮懂天相,老对手司马懿也懂。有一天,司马懿观星相,看到代表诸葛孔明的将星失位,意味着诸葛亮病危,即将死去。他便派夏侯霸带1000士兵,前去偷袭。如果蜀军不出战,则代表司马懿猜测准确,他准备趁诸葛亮大病,要了诸葛亮大军的性命。

于是夏侯霸带兵前去劫寨。此时的诸葛亮,“祈禳之法”已进行到第六天,一切顺利,只待七天完公,可以增寿。突然,魏延闯入大营,报告说魏军夏侯霸劫寨,由于魏延进来的太急,将七星灯扑灭。

这时的魏延,扑灭七星灯,纯属意外,他不是故意扑灭的,只是由于魏军偷袭,他手忙脚乱而扑灭的。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

其次,即使没有魏延扑灭七星灯,也会有“其他人”扑灭的,诸葛亮大限已到,命不久矣。

即使没有魏延闯入大帐内扑灭七星灯,也会有“张炎”、“王炎”、“李炎”等人扑灭的。当时诸葛亮口吐鲜血,命悬一线,不是简单的“祈禳之法”所能拯救的。当然这都是演义中的说法,真实历史上,也没有这种延长寿命的办法。

诸葛亮寿命已到,是他太劳累所导致的。他每天“日理万机”,“事无巨细”,就连军中二十军棍以上的小事,他都要亲自过问。试问,即使是一个铁人,也扛不住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吧。诸葛亮还是一国丞相,一军主帅,他操劳的事情,比其他人多十倍、百倍。

况且,诸葛亮是一个柔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经常坐四轮车,身体素质很差的。所以,他见司马懿龟缩不战,自己毫无办法,着急加上火,才重病而亡的。这和魏延扑灭七星灯关系不大。

最后,魏延不是故意扑灭的,他还没这个胆子。

魏延虽然桀骜不驯,恃才傲物,可他毕竟是蜀汉的臣子,蜀汉的一员战将,他得接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领导啊。如果他故意扑灭诸葛亮的救命灯——七星灯,他是会被军法处置的。在古代,军法处置也就是斩首。魏延还是怕死的,所以,他也不敢随便得罪诸葛亮。

本来诸葛亮看魏延有反骨,就看他不顺眼,魏延为了活命,一直本本分分,没有得意忘形,狂妄自大。事关诸葛亮身家性命,借给魏延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故意扑灭诸葛亮的救命灯啊。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才有狂的资本啊,他想要继续带领蜀军和司马懿作战,建立不世之功。

总之,魏延扑灭诸葛亮的七星灯,是无心的,他还不至于故意陷害诸葛亮的。不过,即使魏延没有扑灭七星灯,诸葛亮也活不长了,他的大限已到。

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

魏延是蜀国中后期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他对刘备和诸葛亮忠心耿耿,早年就跟随刘备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夺取西川之后,又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可见刘备十分信任魏延。可晚年魏延,却以反叛罪为杀死,为何魏延拼杀一生,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魏延是否真的有造反之心呢?

首先,诸葛亮在当时蜀汉,是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存在,而诸葛亮喜欢重用自己的亲信,比如杨仪、马谡、姜维等,而魏延虽然有实力,但是魏延跟诸葛亮在一些作战观念上,有冲突,子午谷奇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魏延提出放弃稳扎稳打的作战方式,采取冒险的方法,通过子午谷,直驱长安,可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反对。

在诸葛亮临死前,诸葛亮知道,以魏延的资历、能力跟威望,自己的弟子是比不上魏延的,再加上魏延性格狂傲,所以魏延是不可能继承自己的事业的,所以魏延成为了一大障碍,,所以在三国演义小说中,魏延最后被诸葛亮清算了。

但我认为,魏延其实是没有造反之心的。首先,魏延是十分受刘备信任的一个将军,而且魏延在蜀汉的地位也很高,所以没有必要造反。其次,魏延是一个十分坚定的抗曹分子,所以魏延不可能投靠曹魏。除此之外,当时的魏延,并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因为以诸葛亮对魏延的了解,是不会给魏延很多兵力的,要知道,子午谷奇谋,魏延要五千,诸葛亮都不给,所以在诸葛亮死后退兵的时候,魏延手里应该只有一万左右兵力,面对蜀汉的十万兵力,根本没有造反的实力。

最后,最有力的证据证明魏延没有造反之心,就是其行军路线,魏延作为当时的先锋,如果反叛,应该是直接往北走,投靠曹魏才对,结果却是往南,所以魏延不是谋反。

刘备临死前疯狂暗示赵云

刘备临死前暗示赵云万一诸葛亮有谋反之心就直接除掉他。

提起诸葛亮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文学作品中演绎的那么出神入化,能力卓绝,但确实是有一番才能的,否则也不会被刘备看上。最初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选择和关张二人结拜为兄弟,而关张也确实把刘备当做自己的亲大哥,竭力拥护刘备走上权力的巅峰。之后三人觉得想要成就大事业光靠蛮力可不行,背后必须要有足智多谋的军师坐镇,因此诸葛亮也开启了他操心的一生,伺候完爹之后还要辅佐不省心的小主子,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从来没有一丝懈怠过。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仅要有足够的自信和野心,同时还要有对权力和人心驾驭的能力,这也就造成了他们性格上的多疑,身边的人才通常都是既利用又提防,而刘备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当初结拜过的兄弟都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难保他们不会威胁到自己手中的权利,所以诸葛亮充当了解语花的角色,用计谋帮助领导除去了曾经的好兄弟。多次献计并且帮助领导除去心腹大患的诸葛亮本以为和刘备的关系已经够铁了,但是没想到刘备在凉凉之前把赵云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当着诸葛亮的面对赵云说以后刘禅的安全问题就全权委托给他了。

奈何赵云是一介武将不太懂领导说的意思,但是诸葛亮却听得明明白白,领导就是要用赵云来提防自己的节奏啊。其实刘备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诸葛亮展示出来的聪明才智在当时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而且诸葛亮要比刘备足足小上2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手中势力的不断增强难免会产生夺位之心,并且自己的亲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完全没有与之相抵抗和竞争的能力,只能说老父亲为了将全部家产都传给儿子真是煞费了苦心。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