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初中历史大事年表(初中历史就背一张表)

发布时间:2023-09-08 11:22责任编辑:蒋小新关键词:历史

初中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浚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到达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失败。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冲之创大明历。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公元523年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乱。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公元605年隋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开始。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征高丽失败。杨玄感反隋。

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

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周世宗大败北汉。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辽失败,杨业战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1004年寇准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公元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开始。

公元1130年钟相起义。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军。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次年,岳飞被杀害。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虞允文大败金军。

公元1162年辛弃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铁木真统一蒙古,称成吉思汗。

公元1210年诗人陆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义。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公元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公元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张居正辅改开始。

公元1593年李时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5年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公元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受重伤死。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3年徐光启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入北京,明朝亡;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扬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击败清军。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公元1682年顾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9年中俄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莲教大起义。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

公元1919年5.4运动

公元1945年抗战胜利

公元1949年开国大典

公元1982年改革开放

公元2001年申办奥运2008的主办权成功

近代史常识100题

综合题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

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3、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

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4、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

正确性:(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

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 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初中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科目,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先总结知识点。下面是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等;追求民主、科学,探讨真理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的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产阶级不妥协的彻底革命精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等。

北伐战争

(1)时间:1926年-1927年;主体:广东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2)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讨伐对象及顺序: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胜利进军的成果:①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后,又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②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6)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第一次合作。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初中历史大事年表图详细

以上是,初一下学期的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图片来自:

下面是中国历史朝代表。中国下学期的朝代表是从隋代开始。

图片来自。

图片来自: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