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是什么
在一些国家的华人圈里,海外华人和华裔的概念是相同的,即拥有明确的中国血缘、但不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公民。不过在一些海外华人社区会再加细分,把不仅拥有明确中国血缘、而且明确表示认同自己是华人的外国公民,称作“海外华人”,而将虽然拥有明确中国血缘,但不认同或不明确认同自己是华人的外国公民,或远祖系明确中国血缘,但世系太过久远、混血比较明显,且自己也只“礼仪性、策略性”承认这个血缘的,叫做“华裔”,比如同样是加拿大华裔政治家,联邦国会议员庄文浩被称作“华裔政治家”,而列治文市议员区泽光被称作“华人政治家”,区别就在于此。同样道理,前非盟秘书长让平(中国-塞拉利昂混血)、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前泰国总理他信一般只被称作“华裔政治家”(让平甚至因为长相问题连“华裔政治家”都不太有人称呼),而前苏里南总统钟阿瑟就被许多人称作“华人政治家”。至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称呼他“华人政治家”、“华裔政治家”的都有,看您怎么理解他了。
而“华侨”则指居住生活在海外、但仍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明确拒绝承认双重国籍的年代,持居住国和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合法政府)双重国籍的海外华人,也被承认为“华侨”,随着中国明确不承认双重国籍,那些选择保留居住国国籍的海外华人就不再被称作“华侨”,改革开放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出国发展,他们中有的加入外国籍,有的仍保留中国籍,只在居住国以“永久居民”身份生活和工作,前者是“海外华人”,后者则是“华侨”。
顺便说,“海外华人”和“华人”是不同范畴的概念,后者也包括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
是否“华侨”在外交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华侨”出入中国无需签证,在海外出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使领馆有承担领事保护责任的义务;“海外华人”出入中国需要签证,如果在海外出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领馆没有过问和承担领事保护责任的义务和权力——那是其国籍所在国政府和使领馆才应负担的义务,和才能拥有的权力。
不过这些是法理上如此,习惯毕竟是顽固的,比如在许多华人聚集、历史悠久的海外华人社区,明明是传承几代的华人团体、早已加入外国籍的华人团体领袖,却仍被习惯性地称呼为“侨团”、“侨领”,当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领馆官员也会入乡随俗地这样称呼——但只是“这样称呼”而已,涉及到签证或领事保护,你是“华侨”还是“海外华人”,那就只能公事公办了
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是什么
华人和华侨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却经常性地被混用。所谓华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华人包括中国大陆居民、中国香港居民、中国澳门居民、中国台湾居民以及海外华人,这是一个族裔概念而非国籍概念,也就是说只要祖上有中国血统的人无论现在的国籍为何都属于广义的华人范畴。广义的华人分为海内华人和海外华人,而狭义的华人概念则是特指海外华人。
华人最早是“华夏人”的简称。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大战与涿鹿,正是这一战奠定了以炎黄部族为核心的华夏民族的形成。战败的蚩尤部落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南迁徙成为今天苗族的祖先,另一部分在被华夏部落联盟征服后日渐同化。后来华夏部落又进一步吸收了以东夷为代表的周边部落。华夏族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
汉朝以后华夏族改称汉族。经历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之后“华夏”一词开始被用作对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统称,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来源于远古时期黄河上游炎黄部落联盟的“华夏人”这一概念成为中国全体民族的统称。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能比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更为悠久:不是起源于近代国门洞开之后,也不是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甚至可能早于张骞凿空西域的年代。
传统的观点认为张骞的凿空西域之行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历史,不过随着考古学界不断涌现的新发现逐渐证明:事实上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原文明就曾遥远的西方文明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着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商代的墓葬中就发现有出自新疆地区的和田玉和出自印度洋地区的海贝,这就足以证明商王朝就已和今天的新疆地区乃至印度洋地区有着一定的商品交换。
传说中国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在西行出函谷关后更是一路向西越过中亚地区的浩瀚沙漠一直到达印度,后来被印度人尊奉为圣人的老子开创了印度佛教。这就是中华道教和汉传佛教中所谓的“老子化胡”说,这一说法认为其实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其实就是西行的道家老子。与之类似的还有吴泰伯东渡说、徐福东渡说。《山海经》中也记载有中国人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
中华文明的进程存在一条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发展的脉络:当秦始皇混一华夏之时如今的江南地区还是山越民族聚居之地。整个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极为缓慢的,直到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才对江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也就是从这时起奠定了日后江南地区的发展基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靖康之变......一次次变乱导致中原百姓大量南迁。
南迁后的汉族百姓与长江及珠江流域的蛮、俚、僚等南方民族日渐融合。正是一次次的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在中原百姓不断南迁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一直向南移居到南洋诸岛。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发展以及指南针开始被应用于航海使沟通中国与东西洋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蓬勃发展,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的所谓下南洋的人口大迁徙事件。
下南洋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近现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海外华人甚至在海外建立了一些国家,兰芳共和国、戴燕王国、纳土纳岛王国、飞龙国、爪哇顺塔王国、马来吴氏王国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代以后海外华人的分布地域由邻近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逐渐扩散到全世界,北美、欧洲等地也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华人人口。这一过程也就造成了海内华人和海外华人的区分。
所谓海内华人是指居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传统中国固有领土之上的华人;所谓海外华人是指移居国外的华人及其后裔。有时海外华人也直接简称为华人,因此造成了广义华人和狭义华人的区分:所谓广义华人是同时囊括海内华人和海外华人的概念;所谓狭义华人则是特指海外华人。晚清时期随着国门被打开之后华人移居海外的现象更为普遍,所以就对清政府提出了国籍管理方面的要求。
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清王朝寿终正寝之后北洋政府于1914年颁布了《修正国籍法》,再后来南京国民政府也于1929年颁布了自己的《国籍法》。“华侨”这一术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在这三部旧中国的国籍法中规定:对“数世不归”的华侨继续保留其中国国籍。即所谓“冀其后裔绵延”,无论若干世系仍属中国国籍。因此这一时期凡是具有中国血统而居住国外的人都被认为是华侨。
新中国成立之后于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期间正式宣布不承认华侨的双重国籍,随后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关于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随着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使“华侨”这一概念只适用于仍保持中国国籍的中国侨民,已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既已不再是中国公民(国民),也就不能再称为华侨。因为他们是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国民,所以通常称他们为外籍华人(海外华人)。
如今的“华侨”这一概念是指侨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华侨必然是中国人,不过华人可就不一定是中国人了。广义上的华人是由中国人和已加入外国籍的海外华人组成的,而狭义的华人则是特指海外华人。海外华人是移居海外且已入籍所在国的中国(含两岸四地)人的后代,尽管他们有中国血统,然而在国籍上已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不属于中国公民的范畴。
所以广义的华人包括中国人,而狭义的华人则并不是中国人。由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当外籍华人选择外国国籍时就意味着已自动放弃中国国籍。外籍华人尽管和我们一样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在族裔血统上和我们是一致的,但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所以华人来中国也不存在回国一说,否则作为德裔美国公民的特朗普大统领到德国去是叫回国吗?奥巴马大统领到肯尼亚去是叫回国吗?
华侨通常是与狭义的华人(海外华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华侨是指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也就是说只有保留中国籍才是华侨,所以华侨必然是中国人。狭义的华人则是已入籍外国的中国人后代,但在国籍上已不属于中国公民的范畴。至于“华裔”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华人后裔,而作为法律专业术语的“华裔”一词是指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
从国籍法对“华裔”一词的定义可以看出两点:华裔是具有中国血统的华人的后代;华裔已取得旅居国的国籍。由此可以看出“华裔”这一概念其实和狭义的华人类似的:在法律意义上华裔已不是中国公民,只能说他们在血统上是华人的后代(后裔)。我国领导人每年的新年致辞中说的是:“向全国各族同胞、向港澳台同胞、向海外侨胞致以节日的问候”。这里面可从来没外籍华人什么事,因为外籍华人其实已不是中国人了。
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是什么
华人、华侨、华裔三词均有华字,说明均与我大中华有关。但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我想以通俗的实例来回答。
华人一词的历史渊源,已有网友博古论今详叙,在此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华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华人,泛指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即中国人和居住在海外、拥有外国国籍的人。而狭义的华人,仅指海外。
说直白一点,就是长期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取得他国国籍,由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藉,就自动失去中国国籍,不再是中国公民,而成为海外华人。
我的一位朋友,是地道的西安人。二零零几年到美国留学,毕业后留美工作,获得绿卡,成为美国公民。
此后,他与一位同样留美获得绿卡,成为美国公民的女同学结婚,並先后生了二个孩子。
他虽然是中国人,也常来内地探望双亲。但他已是美国公民,就自动丧失了中国国籍。他的一双儿女,虽然也是中国血统,但出生在美国,依据美国法律,孩子自然就是美国人。
朋友夫妇每次回西安探亲,持的是美国护照。虽与父母是直系血亲,但父母是中国人,他们是美国人。换句话说,他们是海外华人。依据所在国不同,称美籍华人,英籍华人,泰籍华人,等等。
很多影视名星,一家人都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仍在国内挣钱。他们虽然有一张中国脸,身体里流着中国人的血,但他们已不再是中国公民,而是外国公民。
华侨容易理解。华侨,故名思义,就是拥有中国国籍,但却长期侨居在国外。说通俗一点,就是居住生活在异国的中国人。
这样的亊例很多。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因工作关系等原因,长期生活在他国,但他们始终不放弃中国国籍,牢记自己是中国人。
我一位同学的儿子,因故在加拿大工作,且买有住房。但他坚持持中国护照,不加入加拿大国籍,成为加拿大人。
对于这些海外华侨,祖国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女。几年前,祖国派军艦、军机,远赴非洲吉布提,辗转周折,接回战乱中的侨民,就是生动的写照。
至于华裔,很容易理解。裔,后代后人,华裔当然是华人的后代。就是指海外华人或华侨在他国出生的后代子女。
也就是说,他们的子女虽然具有所在国国籍,但依然是华人的后代,久而久之就称之为华裔。
以上问题你怎么看,欢迎关注,欢迎讨论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
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出的属于需要澄清一下的问题,答案很简单。
一是华人就是中国人的后代,现在已经移民外国,成为纯粹的外国公民的人。
二是华裔就是具有中国人血统的外国公民。
三是华侨就是侨居在外国学习工作的中国公民。
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不同点是国籍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