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泰是何人
杨永泰
〔清〕四川万源人。庠生。善书,尤长於大草。《益州书画录续编》
杨永泰,国民党高级官员。高州大井镇人。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广州《广南报》编辑、广东咨议局议员。1921年任中华民国临时众议院议员并加入国民党。次年任国会参、众两院宪法起草委员会,与沈钧儒等组织民宪法党。1914年在上海创办《正谊》杂志,并与黄兴等组织欧事研究会。翌年任上海《中华新报》主笔,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至1920年先后任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广东省长。1922年任北京国会参议院议员、善后会议财政善后委员会副委员长,为政学系首领之一。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议。1931年任军委会秘书长。1933年接任军委会委员长属下的南昌行营秘书长。1934年任国民党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秘书长。嗣任军委会武昌行营秘书长、四川行营秘书长、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同年10月25日在汉口码头被CC派暗杀。译著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被蒋称为“当代卧龙”。 杨永泰(1880~1936年),字畅卿。广东茂名人。早年就读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曾任 《广南报》编辑。1913年加入国民党。次年4月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员。1914年加入中华 革命党。1916年5月任肇庆军务院财政厅厅长。次年10月任大元帅府参议。1915年为善后会 议会员、关税特别会议委员。1918年后任广州军政府财政厅厅长、广东省长。1927年任南京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
1932年当蒋介石亲赴武汉指挥对豫鄂皖边区第四次“围剿”时,杨上万言书,阐述“攘外必 先安内”的理论,提出“安内”(即“剿匪”)必须“三分军事, 七分政治”的主张,得蒋赏识,立即擢用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随蒋来汉 赴任。杨在所辖区建立行政督察专员的制度,在各县实行“保甲法”,并提出“整饬吏治, 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以提高行政效率,加紧镇压人民。在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 营政治厅厅长时,加紧训练人员、整顿保甲、修筑公路、实行新生活运动等具体政治“剿匪 ”措施,由此备受蒋介石青睐,遂与熊式辉、张群等成为政学系的核心人物。
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秘书长,11月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 员,1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杨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整顿湖北保甲制度,编整团队,“剿匪”、“清乡”。督促开展武昌市政建设,把省政府 门前从平湖门到阅马场的平阅路翻修为水泥路面,改名为“彭刘杨路”;扩宽东厂口至大东 门的马路,命名为“熊廷弼路”;开辟文昌门越紫阳湖往通湘门的沙石马路,命名为“张之 洞路”;兴建武昌长街大马路(即今民主路);在蛇山抱冰堂南面兴建湖北省图书馆大楼。
同年10月25日,赴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开枪狙击身亡。 译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
如何评价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评价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华夷之别”从来都埋藏在从古到今无数人心中,并不是嘴上说不在乎,就当真不存在的!
因此,王猛身为汉人,效力胡族政权,不过是有才无德,失却民族大义之人,又怎配比诸葛亮这等华夏千古圣贤?
王猛身为汉人,效力氐族前秦,却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被当做汉奸批判,这是因为记述当时历史的《晋书》,是由唐朝政府官修,其历史观念,已经是南北朝后隋唐时期,胡汉民族大融合后的产物。
王猛出生时,东晋固然已经南迁,然而当时统治中原的羯人后赵政权,皇帝石虎到其亲信大臣,仍然习惯性将北方汉人称为“晋人”而不是“赵人”。因此以当时观念而论,天下所有汉人同样还是晋朝的子民。
不妨看看出生、成长于沦陷区的辛弃疾,可没因为南宋丢弃中原,就心安理得去当女真人的走狗,以金国人自居,而是锦帆渡江,终归汉家正统,为南宋一代词宗名臣。
对比辛稼轩这等千古无双之国士,王猛宁不羞乎?
后世更有张弘范,出生时南宋已经南迁了百年,可是他效力于蒙古而挥军灭宋,照样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中华统绪不绝如缕,从无在宋明时为人唾弃的汉奸罪行,在两晋时就不算的道理。
东晋虽然门阀当道,世家掌权,历史上不也有陶侃、刘牢之、刘裕等寒门英杰,一样能够出人头地么?
此时执掌朝廷大权的桓温,一向爱才若渴,鄙薄高门废物,不以门第取人。他肯折节下士,和此时一届布衣的王猛面谈良久,正是爱惜其才能。
王猛如果对东晋的政治现状不满,那么就顺理成章去辅佐有不臣之心的桓温,推翻之更建新朝,也是很好的青云之路
明明有这样投奔汉人王朝,并得到重用的机会,却非要弃而不顾,难道真是王猛内心深处效忠司马氏皇族,鄙薄桓温的“不臣之心”么?相信谁也知道,这是个一点也不好笑的笑话。
诛心而论,无非就是在本身能力很强的桓大司马手下,王猛绝不可能得到苻坚给予的那种滔天权柄,只能作为部属辅佐,而这是权力欲熏心的其人所不可接受的。
氐族前秦政权从兴起一直到覆灭,苻坚从没有真正抛弃氐秦权贵与诸胡部落酋长,和真正华夏王朝那样,毫无芥蒂地全面重用汉人官员。王猛的权势虽大,却仅仅只代表他个人被苻坚所信重。
那么,又如何相信这么个汉人参与政权程度,甚至远不如后期满清的政权,竟能实现所谓“民族平等”的盛世呢?
王猛投身这样的政权,为其发展扩张殚精竭虑、披挂出征,当然只成就一己之功名,而根本没有考虑过汉民族的未来整体前途,诸如“幸逢明主,平定天下乱世”云云,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贴金罢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王猛临死前,竭力劝说苻坚,不可攻打东晋的故事,因此以为他当真是心怀汉统。事实上,他遗言的立场和出发点,完全就是为了为苻坚好,绝不是什么心存华夏。
杨永泰的介绍
杨永泰(1880—1936),字 畅卿,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首席智囊,政学系的巨人。广东茂名高州大井镇大坡山村人,北京政法专业学校毕业。曾任广州《广南报》编辑、广东咨议局议员。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众议院议员并加入国民党。次年任国会参、众两院宪法起草委员会,与沈钧儒等组织民宪法党。1914年在上海创办《正谊》杂志,并与黄兴等组织欧事研究会。1918年后任广州军政府财政厅厅长、广东省长。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1936年10月25日,赴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开枪狙击身亡。译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
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有人认为杨永泰是“当代诸葛亮”,但是我觉得他还是和诸葛亮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虽然他才华确实出众,但是还是缺少一点眼光和命运的安排,加上他是蒋介石的智囊,可能很多人在评价杨永泰个人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的偏见的。
首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这让他受到了重用,之后更加专心致志的研究攻击我方。研究战争得失策略,之后,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略。
计谋之深真的是令人难以想象,直接导致我方被迫转移了根据地,我方元气大伤,这让杨永泰获得了更大的权利。
我方也也认为杨永泰确实给我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老蒋也是比较相信杨永泰的才华的,所以很多方面也是十分依仗杨永泰的才智谋略,不得不说杨永泰确实是一个可以和诸葛亮并肩的人,但很可惜,我觉得除了才华这方面,其他方面他都无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但是命运还是站在我们这边的,杨永泰也因为一些事情英年早逝,之后蒋介石也慢慢的不得人心,一些举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而我方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胜利,人民也得到了美好的生活。但客观的评价杨勇,他这个人的话不得不说他的材质确实是非常的出众。
总的来说,杨永泰的才能真的是挺高的,只不过阴差阳错,兜兜转转,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愿意去了解他,而是戴上历史偏见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