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阴陵泉的作用(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利尿消肿类 水分—阴陵泉)

发布时间:2023-05-11 02:36责任编辑:冯大明关键词:作用

【单穴功用】

水分,又名分水、中守。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为任脉经腧穴。本穴内与小肠相应。盖小肠有泌别清浊之功,本穴能分利腹部水气,又主水病,故名水分。该穴具有运脾土、利水湿、消水肿之功。用于治疗反胃吐食、腹痛、肠鸣、泄泻、水肿、头面浮肿、小便不通。

阴陵泉,又名阴之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经气所入,为合水穴。泉者水源也,内为阴,膝突如陵,泉出于下,故名阴陵泉。本穴具有建中宫、促运化、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止泄泻之功。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小便失禁、阴茎疼痛、遗精、膝关节疼痛、带下、阴挺、月经不调、失眠、喘逆不得卧。

【伍用功能】

水分内与小肠相应,穴当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之泌别清浊处,有运脾土、利水湿、消水肿之功;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脾主运化,有制水之能,合水与肾水职是同气相求,故可健脾胃、化湿滞,促气化、利湿热,调整水液代谢。

水分为病所取穴;阴陵泉则为循经远道配穴。二穴相合,健中宫、促气化、利小便、消水肿之功益彰。

【主治】

1.水肿诸症。

2.小便不利。

【操作法】

水分:仰卧,于岐骨(剑突)至脐中连线的下1/8与上7/8的交点处取穴。直刺1~1.2寸;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15分钟。

阴陵泉:正坐屈膝或仰卧,于膝部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从内向外直刺0.5~1.2寸。

【经验】

水分—阴陵泉伍用,出自《百症赋》:"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按,水肿之脐盈,即今之腹水征也。吕老治水肿、腹水时,亦常与真武汤合五苓散合方施治,常获良效。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