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关于端午节的画(五月五 | 画里看端午)

发布时间:2023-07-23 19:46责任编辑:严花花关键词:端午节

五/月/初/五

节令画是有关时令节气的画作,在立春、清明、夏至、端午、中秋等我国传统节气或节日期间,宫廷和民间都会悬挂与主题相呼应的节令画装饰环境,展现出浓烈的民俗气息。

五月初五即为端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龙舟节等,表达端午节祥瑞题材的绘画,一般名为“午瑞图”“端午图”“端午景图”等,画面多描绘富有吉祥寓意的时令瓜果蔬菜,如蜀葵、石榴、蒲草、茉莉花、栀子花、枇杷等。类似画作宋代已出现,明清时期最多。就是到了近现代,对这一题材比较热衷的画家也不少。端午时节,本版整理部分有关端午的画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中端午。

▲郎世宁 《午瑞图》

《午瑞图》是一幅近似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蜀葵花,托盘里面盛有李子、樱桃等时令水果,几个粽子散落一旁,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就构图而言,画中物品聚散有致,三角形的布局带给画面稳定感,而色彩深浅及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了花叶、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尤其是瓷瓶肩部见于欧洲绘画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此幅作品虽无落款,但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作于雍正十年,是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

▲金廷标 《群婴斗草图轴》(局部)

斗草是中国传统的节令游戏,即以花草相斗论输赢。其渊源当与古时人们五月五日的“踏百草”和“采百药”有关。《群婴斗草图轴》为清代画家金廷标工笔细描的代表作,画面中央四小童斗草场面最为激烈。

▲崔护 程宗元《龙舟夺标图》

《龙舟夺标图》描绘了端午时节南方湖区的景象。此图继承了唐代“大小李将军”华美的青绿山水画风,画面整体气韵瑞丽生动,敷彩勾勒工丽细致,具有明代工笔绘画构图布局灵动、画面充满动感、人物细节精致、所描绘的风俗情景生动写实的风格。

▲黄慎 《端午钟馗图》

在清代画家黄慎的《端午钟馗图》中,我们可看到钟馗手中及背景的花瓶中,都放置着菖蒲和艾叶。人们将钟馗的画像,悬挂院门之上,用以镇宅驱邪。

▲傅抱石 《屈原渔父图》

傅抱石至少创作了七幅《屈原像》,尽管每件作品的风格都有所不同,但全都以屈原的《渔父》为刻画基础。该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这位楚国诗人跟一个渔父的对话。画上题诗为《楚辞》中的《渔父》,屈原以一段虚构的对话来表达自己不欢的情绪。傅抱石巧妙地运用反衬的手法令屈原与渔父两个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利用渔父的遁世哲学来烘托、歌颂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达到“借古人来抒发自己胸中之块垒”的目的。

▲齐白石 《端午美味图 》 1953年作

这幅作品是白石老人晚年之作。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

▲张大千《端午习俗》

张大千的《端午习俗》作于1979年,其上款识为:“雄黄大蒜千年俗,簪艾悬蒲万户欢。祗有老夫枵腹坐,画符吓鬼近来难。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今无复见之矣。六十八年午日戏作,八十一叟爰。”

▲任伯年 《端午图》

与郎世宁作品里浓浓的西方味儿不同,任伯年的《端午图》则素朴清雅,寥寥几笔,韵味十足,似乎可见作者饮黄酒小酌的悠闲场景。作品题跋为“清任伯年先生兼善人物花卉多种画,此写端午节礼俗清供图真迹,晚年墨妙不可多见者”。据传,任伯年每年农历端午,都会作钟馗图,以应民俗驱邪迎福和爱国忧民之心。此类通过绘画表现端午节时插香蒲和艾草叶、饮雄黄酒和挂钟馗像的情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它代表了百姓“驱邪毒、避凶瘟”的美好心愿,为新的一年祈求祥瑞。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