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和顺镇或者(和顺镇的图文介绍)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和顺镇(和顺镇的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和顺镇(和顺镇的图文介绍)”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全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全镇辖十字路、大-庄、水碓村三个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1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635……
本文标题:
和顺镇(和顺镇的图文介绍)
正文内容: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全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全镇辖十字路、大-庄、水碓村三个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1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6358人,共计1589户,人口自然增长率4.5‰。和顺交通便利,东与腾越镇相邻,南与荷花乡接壤,西接中和乡,北和腾越镇、中和乡毗连。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老龟坡1847米,最低海拔吸水洞1563米,地势东高西低,属北亚热带气候。
中文名:和顺镇
行政代码:530522105
身份证前6位:530522
长途区号:0875
邮政编码:679100
隶属政区:腾冲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M
辖区面积:17.4km2
荣誉: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十佳古镇
1、地方简介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全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明代洪武年间,和顺的先民从四川、南京、湖广等地奉命至此屯垦戍边,世代生息繁衍,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雅化为“和顺”。和顺交通便利,东与腾越镇相邻,南与荷花乡接壤,西接中和乡,北和腾越镇、中和乡毗连。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老龟坡1847米,最低海拔吸水洞1563米,地势东高西低,属北亚热带气候。全镇辖十字路、大-庄、水碓村三个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1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6358人,共计1589户,人口自然增长率4.5‰。
2、城镇文化和顺镇有着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精粹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艺术、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生活习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美、集“山水、侨乡和顺镇,镇”特色为一身的历史文化名镇。
3、交通概况飞机:昆明乘飞机到腾冲机场(驼峰机场)
汽车:
腾冲距昆明723公里,乘大巴直达需10---12小时
腾冲距保山152公里,车程4小时
腾冲距德宏芒市165公里,车程3小时
腾冲县城至和顺4公里,有面包车直达,也可以打的10元。
和顺景区内提供旅游车服务,每人次10元,镇内往返。
自驾车路线:
昆明—楚雄—大理—保山—腾冲—西行四公里至和顺。
4、城镇历史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据史-载:和顺古称“阳温暾”,因有小河顺乡前流过,清代康熙年间这里开始被称为“河顺乡”,后来,才改称“和顺乡”含“和睦顺畅”之意。以明代洪武年间和顺的先民从四川、南京、湖广等地奉命至此屯垦戍边,世代生息繁衍,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和顺人多地少,但因地处西南古丝路要冲,于是“穷走夷方急走厂”,一代代和顺人为谋生,顺西南古丝道出发,远走他乡,从商办实事,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使和顺乡形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历史上和顺乡曾涌现出一代"翡翠大王"寸尊福,富甲一方的“永茂和”商号。和顺自古有重教兴文的优良传统,这里有被誉为“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和顺图书馆,保存完好的文昌官;从这里走出了一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
在这块土地上还保留具有典型汉文化风格的古建筑群和各具建筑特色的宗祠,这些都使和顺具备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淀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并与这里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秀美自然风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引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的关注。
5、发展思路和顺镇发展思路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托独特的人文历史、区位、自然环境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柏联公司、个私园区两大平台效应,着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工业、农业三大产业;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古镇保护与开发,强化旅游就业,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公民道德素质和教育科技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个私园区招商引资步伐,努力提高群众、政府和企业收入。在魅力名镇的基础多元文化上,努力把和顺建设成更加美好的文化和顺、生态和顺、富裕和顺、和谐和顺。
6、行政区划和顺镇区划
530522105201121大庄社区
530522105202121水碓社区
530522105203121十字路社区
530522105401121云南腾冲经济开发区社区
7、地方人口和顺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794
男2915
女2879
家庭户户数1452
家庭户总人口(总)5604
家庭户男2783
家庭户女2821
0-14岁(总)1254
0-14岁男652
0-14岁女602
15-64岁(总)3964
15-64岁男2011
15-64岁女1953
65岁及以上(总)576
65岁及以上男252
65岁及以上女3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569
8、自然资源水资源
和顺镇辖区内水资源丰富,大盈江由东北向西南从盆地穿过。
位于何顺盆地东侧的3处泉水,被和顺人分别称为“龙潭”、“酸水沟”、“陷河头”,是赋存于峰巢状的火山岩中的地下水,3处地下泉水年产量0.16亿立方米,汇成一条环村河道,围绕着主村落流淌。
土地资源
和顺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809.49亩,人均耕地1.2亩,有林地面积7099亩,森林覆盖率61%,有水面面积721.6亩,草地面积85.9亩。
9、风景名胜百岁坊
和顺百岁坊有三座,水碓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贾家坝贾李氏百岁木牌坊,东山脚许廷龙百岁木牌坊。其中,贾氏百岁木牌坊中门门楣有云南省都督蔡锷题书“民国人瑞”、水碓李氏石牌坊上有云南省主席唐继尧题写的“天姥峰高”。百岁坊是和顺人家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和顺共有牌坊9座,可惜均毁于“文革”。
改革开放后,新建、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四座牌坊。柏联集团在2005年5月1日前恢复三座。
龙潭
和顺龙潭由地下涌泉形成,潭周边以精美石栏装饰,潭中建有石亭,潭畔有古木植物。元时龙古阁临潭而建。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和顺先民所以修潭敬龙。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馆址是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的旧址。滇缅抗战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6000多件文物、1000幅老照片,不乏珍品、绝品。其中39件曾作为中美友谊的见证随江泽民访美。博物馆由5个部分组成: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通过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和馆藏文物一起,真实再现了那段历史。
博物馆2005年7月7日开馆,原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为博物馆题词,央视《面对面》栏目在这里制造了三期节目。接待了五十余位当年参加过滇缅抗战的美国老兵。
八姓宗祠
和顺有寸、刘、李、尹、贾、张、钏、杨8个大姓祭祀祖先的宗祠,建造年
代、建筑规模不一,其建最早的是寸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始建年代最晚的是杨氏宗祠,建于民国十四年。八姓宗祠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李、刘、张等姓宗祠已全面复修。
洗衣亭
和顺前辈出国“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6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是和顺的公益建筑。和顺还有凉亭7座,湖心亭2座,构成了和顺独特亮丽的景色。
寺观
魁星阁:位于石头山毓秀峰,峰间怪石嶙峋,林木蓊郁,魁星阁、聚宿轩、纯阳楼等建筑掩蔽于绿荫之中。主体建筑魁星阁,始建于明代。寺内矗立两株古杉,树龄由500余年立。寺内有摩岩石刻一组,书法琳琅,有李曰垓《双杉行》诗碑和李根源《和顺感归诗》碑。
中天寺:位于主村南侧山麓,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山门、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天门殿、玉皇殿、三皇殿、关圣殿等组成。
财神殿:位于中天寺前,建于清道光十三年,由财神殿、戏楼、厢房组成。
三官殿:位于石头山,由两进院落组成,始建于清同治年间。
三元宫:位于主村绕入村口,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三元宫、观音殿、三宝殿组成。
土主庙:位于三元宫侧,始建于明以前,为三进院落组成。
文昌宫:位于土主庙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大门、过厅、文昌殿、后宫、朱衣阁、魁星阁等组成。文昌宫为和顺历史上的教育中心,曾为和顺义学、两等学堂、女子师范、益群中学等校址。
元龙阁:位于水碓村龙潭边,为腾冲城郊胜景,背枕青山,前临深潭。由山门、龙王殿、三宫殿、魁星阁、百尺楼、观音殿等组成,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02年)。1984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思奇故居
艾思奇故居位于水碓村坡头,为一幢中西合壁的砖木结构四合院楼房。高屋大院,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为艾思奇父亲李曰垓于民国八年(1919年)所建新居。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中陈展我国著名的马列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生平。故居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立有艾思奇故居管理所,对其实施保护管理。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位于文昌宫侧,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于1928年集资创办,基身是1924年和顺青年会发起成立的“阅书报社”,1938年共建中西合壁风格的馆舍。馆内藏书丰富,有多种珍本、善本书籍和传世不多的大型丛书,地方文献,早期的东西亚史和华侨书刊。图书馆由大门、中门、花园、图书馆主楼、藏书楼、景山园等组成,馆内明窗净几,院内花木扶疏,环境安谧。1988年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位于十字路村大石巷,2000年由腾冲政府投资,由和顺文化生态村课题组创办。弯楼子系近代腾冲著名商号“永茂和”主人李德爵弟兄建于家乡和顺的住宅,建筑为3个三坊一照壁的庭院组合成的建筑群,用地面积1176.4平方米,为和顺较典型的民国初期民宅建筑。
10、著名人物艾思奇
原名李生萱,1910年生,腾冲县和顺乡水碓人,艾思奇是他的笔名。
他两岁时离开腾冲随父母定居昆明,青年时代两次东渡日本求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机关单位任教,曾任毛泽东的哲学顾问。1959年艾思奇同志任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哲学研究室主任。著有《大众哲学》、《辨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与生活》等著作。
寸尊福
寸尊福(1855年—1927年),字如东,号海亭,华侨尊称他“寸如老”,和顺乡黄果树人。少年家贫,跟着马帮到缅甸帮人学事。1898年,创立了滇西最早的女子学校——和顺明德女子学堂。英国政府也聘他为立法会会议议员,协创办了仰光《光华报》,为东京同盟会主办的《云南杂志》捐赠经费,创协了同盟会缅甸外围组织“振汉社”(书报社)。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会见了寸尊福,并与他合影留念。1927年,寸尊福在上海病逝,李根源、张木欣等及寸家子孙为其治丧,安葬于寸氏祖莹。
张德衍
张德衍,字宝廷,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受父之命参加州府武生考试,浩授都尉加蓝翎衔。张宝廷无心进取仕途,而到缅甸从商。因经营玉石生意成为巨富,英国驻缅大使聘为总代办,英国驻印缅总督,特请英国女皇授张宝廷金质奖章一枚。
张成芝
张成芝,字兰亭,和顺张家坡人,生于清同治辛未年(1871)。少年承继父业,到缅甸从商,开设“宝昌公司”。1932年11月,张兰亭因病在缅甸抹拱寓所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11、荣誉和顺镇先后获得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2005年)、全国环境优美镇(2006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中国十佳古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2013年)、第三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丽的十大乡村、云南旅游名镇、云南十大名镇等荣誉称号。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9亿元。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和顺镇的图文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和顺镇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