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秦朝是公元多少年(中国各个朝代时间表)

发布时间:2023-05-11 02:33责任编辑:郑果果关键词:中国,秦朝,时间,朝代

秦朝是公元多少年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1],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2]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3]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

中国各个朝代时间表

中国历史朝代,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称皇帝始,到1916年“洪宪皇帝”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扩展资料:

1、中国历史上周朝存在的时间最长,由先周首领周武王灭商之后创建。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计存在为790年。 历史上,把周王朝划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中国历史朝代中大汉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是第一个长期统治中国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中国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它的国号“汉”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称号,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拓展了中国版图,打败了凶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开辟了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东段。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思想文化的至尊地位,制定了“三纲五常”等儒家规范。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朝代-百度百科

5000年历史顺序时间表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北宋、(南宋、辽、金)、元朝、?明朝、清朝。

具体记忆口诀为: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公元1年是中国哪一年

公元1年,属公元1世纪00年代。中国为辛酉年(鸡年),汉平帝元始元年。

公元1年是元始元年,属于公元1世纪0年代,在中国的历史朝代中处于西汉时期,在公元前1年,西汉的汉平帝登基,并于次年改元元始。因此公元1年在中国是元始元年。

公元1年简介:

公元1年,平帝立,封王莽为大司马,景卢从大月氏伊存受经,佛教始传中国。我国历史上的公元1年,对应的应该是西汉末期的原始元年。公元1年,9岁的汉平帝刘衎登基。46岁的大司马王莽辅政,加官太傅,尊为“安汉公”,增封28000户食邑。同年6月,王莽极力推崇和拔高孔子,通过年幼的汉平帝发布诏令,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正式坐上国家的圣人神坛。

公元简介:

公元,又称公历纪年,是源自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纪年方法,也称为基督纪年。最初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这种纪年方法,是依据耶稣的诞生作为纪年的开始。耶稣诞生之前的日子,被称为“主前”;耶稣诞生之后的日子,被称为“主的年份”。当时这种纪年法确立以后,只在欧洲很少几个国家之间采用。后来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逐渐密切,到了14世纪,这一概念在西方国家有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并且成为一种认识主流。再往后,随着强大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殖民扩张,这种纪年方法开始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我国接触到这种纪年概念,大约在辛亥革命时期。众所周知,我国的纪年法向来都是以君主的年号为纪年标准的。比如乾隆十七年、贞观元年等等。这种纪年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也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一直不曾取代和同化。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国际化,才开始引入这种基督纪年法。不过这种纪年法在我国国内被称作“公历”,与当时民国纪年法同步应用。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值得注意的是,公元纪年法,不存在公元前0年,也不存在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就是公元壹年(即公元1年)。

公元元年大事记:

1、中国:

王莽指示益州以“越裳氏”名义献黑、白雉,以为祥瑞,乃加莽“安汉公”。

王莽上书使孔光任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封爵广阳侯、官封少傅,甄邯封爵承阳侯,四人皆为四辅。

西汉刘开明为东平王;刘成都为中山王;封汉宣帝的曾孙刘信等三十六人都为列侯;又赐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关内侯。

王莽下令让诸侯王公等的爵位可由近亲继承,又发退休官员原俸禄三分之一的退休金等,大施政策恩惠天下。

在王莽的运作下,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说除了封爵之事全权托付给王莽,王莽权力比拟皇帝,西汉据《周礼》设置羲和官,官秩为二千石申屠刚反对王莽专权被罢官。

六月二十日,封周公旦后人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封孔子后人孔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王政君诏令天下已定罪的女徒都释放归家,每月出钱三百,雇人代役。九月,大赦天下,所有囚徒释放,佛教传入中国。

2、罗马帝国:

提贝里乌斯按照屋大维的命令,开始镇压日耳曼尼亚的叛乱;

盖乌斯·凯撒和卢修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任命执政官;

盖乌斯·凯撒与小莉薇娅(小安东尼娅和尼禄的女儿)结婚,来努力建立威信;

奎利纽斯为盖乌斯担任亚美尼亚王国首席顾问。

丝绸传入罗马。

3、亚洲:

大月氏王子、贵霜帝国(巴克特里亚)国王萨帕德比泽去世,赫拉欧斯继任王位。

4、其他:

世界人口达2亿。耶稣出生在伯利恒,传统上以此年为耶稣诞生之年,并为公元纪年之元年。事实上,耶稣的出生年、月、日皆难以考究,也有认为耶稣出生于公元前4年奥维德开始撰写《变形记》。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图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如下:

一、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二、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三、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四、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五、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七、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八、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九、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十、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十一、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十二、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十三、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十四、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十五、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六、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十七、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十八、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十九、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二十、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