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即兴的记录,我特别有冲动写下。
在写晓明的故事前,容我叨叨两句,“福星“是啥意思?
有个词叫苦钱对吧?对,我过去一直认为赚钱是很辛苦的。我曾经全然投身工作,苦逼得要死,业绩是很优秀,但也特别消耗自己和身边的人。
然而,当我在今年3月底开悟,我忽然发现,原来有些人他们就总是很幸运:
他们有人做生意说我一直挺顺的,
他们有人说我总是能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遇到贵人相助路又能通了,
还有人说赚钱很容易啊,钱是排着队来找我的,
还有朋友说我玩儿着就把钱给赚了
……
你说,这些人是不是被“福星高照”的?
他们以自己热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价值,让世界更美好,同时他们获得足够的收入以及社会的尊重。
原来有人可以快乐地挣钱!我是多么震惊!
之后,我就开始越来越多地发现“福星“朋友。他们给了榜样的力量,我也要成为福星一枚。
我一直想将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却一直没有落地。但今天我忽然有了强烈的冲动,开写!
因为我今天又发现了一位典型的福星朋友——启迪时光创始人及主持设计师;我的罗振宇讲师训练营的同学,杨晓明老师!
我俩有将近一年每怎么联系了,这么弱的关系,交流起来却是火花四射,下班路上他稀松平常地回答我的提问,让我笑哈哈地到了家,发现这又是一枚福星啊!
我提问了啥呢?是这样的,我邀请了他做为一个创业主题的“启发局“的嘉宾,提前跟他”预沟通“,我就问了问他创业的故事。
每位在他的擅长领域比我牛逼的人,我都会尊称对方“老师”。古人还一字之师呢,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
但是,以晓明老师不走寻常路的个性,我下文里面就直呼其名了,虽然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比绝大多数同行要牛逼:2020年,他是 “英国照明设计奖 40 Under 40设计师” 中国唯一获奖者(全球评选40位40岁以下的设计师)。
大智若愚者的创业故事
晓明老师从2015年开始创业。因为我邀请的嘉宾是创业并挣到钱(进入盈利轨道,或赚到钱闭环退出),我就问他啥时候开始稳定盈利的?
他说:“我一直都盈利的啊。因为我其实是“手艺人”嘛,设计方案出来,有人付款我就挣到钱啦。刚开始就是个作坊的感觉,一个人做,没有要大笔投入资金的地方,所以也不存在压力。
什么时候上正轨的呢,这个我也不知道啊。因为我也没什么规划,一直被拉着走的。开始就自己干,后来忙不过来招了第一位同事,才开始要找地方做办公室。”
看,福星描述自己的事业就是这么轻松。
雪琴当然不能让他这么感觉好,于是我追问:我记得你主要业务是给地产商做样板房,现在楼市不好,而且,现在也不是你一个人了,带着30人的团队,现在的压力大吗?
晓明仍然没有说压力大。他说市场变化是很明显,的确是没有前几年增长得那么快了,以前我是躺平了也会接到字节跳动总部这种优质业务的。
房地产方向的业务呢,只是我们一部分业务,我们还有一部分业务来自于“比较好玩儿的”老板们。
“就有些成功人士,买游艇飞机啥的他都觉得无聊,他就会给自己整个特别好玩儿的场所,比如,2万平米的蜜蜂博物馆……
因为我不走套路,设计比较个性化,政府的大单子我接的少,但是,追求独特性的富豪就会慕名而来。我们的圈子也比较小,凡是需要奇怪设计的,或者说有趣的设计的,就会有人来找我。因为我纯粹是白手起家,也没有什么朋友,我就属于做的好玩儿一点,大家就能想起我来的这么一种状态。”
“我们财务今天跟我说,社保起征点上调,明年人工成本要上升了,压力就来了。但是,” 晓明接着说,“我倒是还好,因为我不是那么努力的一个人。我也不太愿意去搞经营和商务上的事儿。不过,因为我做的设计比较有意思,就会冒出一群比较高端的人士来找我。包括2020年英国那个奖项,是照明行业里比较权威组织颁发的,全球选拔,中国就我一个,可能就是我以前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设计。”
懒懒的工作态+随心所欲的学习
听他讲到这里,我是又气又慕。人家的确设计水平高,有自己的护城河。但是,护城河挖起来也费时费力呢。我又好奇问他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分配,做出优秀设计方案,可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以及思考吧?
谁知晓明的回答简直叫我气吐血!他说:“工作呢,现在是我们同事找我,我就工作一会儿,我们同事不找我,我就不工作,我也不怎么去公司。我基本上属于躺平状态,就是。”
“我也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我不怎么爱看书,我是比较偏实践那种,就顺着自己的好奇心,我会做一些有意思的,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又有哪些新店啊,或者有什么新技术啊,我就跑过去体验。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就会把看到的一些用到设计里。
比如早年我有一个项目,需要一个特别精致的自动推拉门,但是做建筑的人做的都很丑我发现武汉的一个做高铁的公司,他们做的特别好,我就跑去跟人聊,就在我那个项目装了两个高铁门,就类似的事儿,我老干。
经常有人觉得:哇!你这个项目怎么这么牛逼。其实是我没有用正常的套路。
对我来说,学习就是一个是跑工地、旅游啊,还有就是把我乱七八糟的一些爱好引入到这个我的项目里,也是一种学以致用吧。
我的朋友圈特别有意思,就是学霸比较多,跟我一样的人很少。可能只有学霸才会觉得我这种人比较好玩吧——就是也不爱看书,也不爱那正儿八经地学习,就天天整一些没用的。不过在他们看来还挺有意思的。
我做培训也是野路子却被大学邀请。比如像传媒大学啊、广州美院啊,我还好像还跑到中科院去讲过两次。
反正都是跟人家老专家的路子完全不一样儿。就有点儿像,就是一群秀才,然后找了一个山大王来给输出一波儿。大家可能就觉得:哎,你这么着也能生存,挺有意思。”
创业成功真正的秘诀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哦,这不就是一个有专业技术,设计水平高的设计师独立做自己的设计室了呗。那很多人都是这样啊,有啥了不起的呢?
的确了不起。因为你说的这种路径呢,一般是说某位专业人士,在一个大公司或平台边干变积累客户,到了一定程度,认他而不是认平台的客户足够多了,他就带着客户另立山头去了。
不,晓明的事业不是这样开端的。他从设计公司出来,相当于净身出户——在原来公司做了10年,所有的作品都是公司的,是老板的,他永远是站在老板身后,没有自己的作品。
而且,他最初下决心出来是因为有个合作者,按照最初的设想,两人是互补型的。但当晓明辞职和他干的时候,却发现两人的方向根本不同,合作的几个月一笔生意没做成。
也就是说,他是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下,离职后的创业计划也破灭的情况下,开创出自己的事业的。
晓明的开始有多难,可想而知。而他一次次抓住了命运递过来的橄榄枝,只用了5年时间,自己的作品就能跻身世界水平。他的“躺平“,并不是真的躺平,而是以自己高水平设计能力做基础,再加上他的另一个绝招……
什么绝招呢?
一分钟抓住老板心的高端销售力。
!!!
看到晓明的商业模式了吗?顶尖的专业能力+超级销售力——两手抓,两手都硬!
晓明并不是伶牙俐齿的人,他长相憨厚,中低音,并不是讨喜的销售的模样。
灯光设计,的确是细分领域,足够他称霸第一。但是因为细分,所以,在一个作品的设计中,他的设计也是最小的,甚至是最排后的。
怎么办?怎么能让大BOSS重视我?怎么抓住宝贵的几分钟时间让他的听众能听下去?——这些是事关他生死的关键问题。
而晓明,放下专家身段,一次次努力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我要怎么讲才能打动他的心?”,不断的在实践中练出了自己的绝活儿:一分钟内让老板重视我。
他说,我做培训的时候,我能根据听众的眼神调整我讲的内容。
天哪,销售出身的我真是佩服之至!晓明绝对是销售大师。
灯光设计大师+销售大师=大智若愚的杨晓明,一位看着不起眼,其实超牛逼的逆境中生长出来的创业者。
晓明最后揭晓他认为创业最终要的点是:你要找到一个细分领域,你可以成为那里最牛的一个,足够让人记住你。
有缘跟晓明在罗胖讲师营同学,我真是倍感荣幸,让我的动力也加了几分。我也要打磨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
你呢?你被晓明的故事启发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