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陈师曾(陈师曾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23-05-17 19:09责任编辑:郑果果关键词:作品,陈师曾

画家陈师曾的第三个字读什么?

画家陈师曾的第三个字读:曾 [zēng]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1923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

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其著作有《陈师曾先生遗墨》(10集)、《陈师曾先生遗诗》(上下卷)、《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小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仓室印集》等。

齐白石的师傅是谁呢?

齐白石有很多老师,很有幸,民师,明师,名师都有了。

胡沁园 :给齐白石打基础的老师

吴昌硕(陈师曾):让齐白石开眼界的前辈

徐悲鸿:相齐白石成大名的伯乐

胡沁园,民师

挂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

这首诗是白石老人70岁时候写的。其中廿七年华始有师指得就是胡沁园

年少家穷的齐白石,在村学只读了一年书,9岁时终日砍柴、放牛,15岁时学木匠。27岁时,齐白石拜在湘潭名士胡沁园(本名胡自倬,沁园是号)门下。

左边是齐白石绘制的50岁时的胡沁园。

其实当时齐白石还拜了一个人,叫陈作埙。

但齐白石一生对胡沁园特别特别的敬重。

齐白石不但为胡沁园作诗,还在胡沁园死的时候焚烧自己的画,纪念和胡沁园相伴的时光。

有记载齐白石说生平第一知己是胡沁园。

在动荡的年代,一个家里极度贫穷的,没上过多少学,遇到一个让他学画,带他入门的大恩人。当时环境,没上过学,想要画画,非常的困难。所以齐白石才回一直这样心心念念。

吴昌硕,明师

说到吴昌硕和齐白石,就要提一个人陈师曾。

陈师曾名头很多,书香门第。《中国绘画史》陈寅恪是他弟弟,梁启超盛赞他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吴昌硕在陈师曾死后说:朽者不朽。

大概1917年,齐白石来到北京,有一段时间非常的落魄。画也卖不出去。陈师曾当时慧眼识珠,拉了齐白石很大一把。让他渡过了生存的难关。

不但陈师曾对齐白石,可以说是温饱救命之恩。而且陈师曾还向齐白石,介绍了一个改变齐白石画作的人吴昌硕。据说齐白石和吴昌硕没有见过面。

但陈师曾非常非常喜欢和欣赏吴昌硕,寻吴昌硕画,齐白石也开始“衰年变法”。

吴昌硕是真正让齐白石想超越的人。在追逐吴昌硕时,才让齐白石自己的风格建立起来。

我个人觉得,齐白石在吴昌硕身上学了很多很多。

虽然有个说法

齐白石自己说他一生没画过吴昌硕。

恩。。。这个有点疑问。

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这不是吴昌硕吗。

当然白石老人也给吴昌硕写过诗

青藤雪个远凡胎, 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 三家门下转轮来。

老缶就是吴昌硕。青藤是徐渭,雪个是八大山人。

青藤门下走狗是,郑板桥夸赞徐渭说的。齐白石就套用了一句。

齐白石真的是比较崇拜吴昌硕的。你说没学过就没学过吧。

徐悲鸿,名师

徐悲鸿比齐白石小不少,怎么就能成为白石老人的师傅了。

有个徐悲鸿三请齐白石的故事。1929年徐悲鸿三请齐白石教书,当时齐白石远不如现在有名。

徐悲鸿的履历

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齐白石和徐悲鸿接触,一直留在祖国大陆,这给齐白石带来了巨大的名誉。

国家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齐白石一定要遇到徐悲鸿这个伯乐。

陈师曾对他的垂青也曾让他怀疑,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大改画风是为啥?

齐白石是艺术界上的大师,他的画价基本都要上百万,一个大师级别的人物,自然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了。众所周知,齐白石能有如此大的作为,他的画能被世人知晓,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师傅陈师曾。他在漫漫的学艺之路遇到了这个贵人,在陈师曾的指导下晚年时期大改画风,让自己在作画方面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 一生伯乐

其实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名人,他们成名都是依靠机遇,最主要是遇到了生命里的贵人,他们欣赏自己,给了自己机会,从而一夜成名。齐白石早年就有开始专研画画了,可是很少人能够欣赏他,没有什么机会,但他还是苦心专研,一直默默努力着,直到在晚年时期遇到陈师曾,他的才华才算真正被发现,真正被世人看到。可以说,陈师曾就是他的伯乐,当初他发现了他的画,一锤定音,当时陈师曾是个有名气的人,所以能被他看上,也是齐白石的幸运。

二、 晚年大改画风

很多人都知道齐白石在晚年的时候才开始改画风,其实这也是因为陈师曾。当时陈师曾看到齐白石的画的时候,打心里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他十分赞赏齐白石的画,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了齐白石画的不足,当时他给齐白石的评价是纵横有余,古朴不足,并且表示希望齐白石可以改一下画风。齐白石听从了陈师曾的建议,决定改变自己的画风,便开始在大写意的路上摸索着。加上陈师曾的大力宣传,齐白石也慢慢成名,在画坛上也开始坐拥一席之地。

齐白石遇见陈师曾,就像千里马遇见伯乐,陈师曾慧眼识珠,看到了齐白石的才华,并且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不管是在技艺上面的指点,还是人脉上面的宣传,他都做到了极致,才使得齐白石成为了画坛上的大师。

陈师曾和齐白石的关系

齐白石结识陈师曾,是1919年来京寓居法源寺的时候。当时陈师曾已享有盛名,而齐白石却十分落寞,作品两元一幅还无人问津。陈师曾到法源寺访齐白石,看了齐白石的《借山图》等画作后,题赠一诗:“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劝齐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求俗媚世。齐白石欣而受之,变通画法,始创红花墨叶一派,两人从此成为知己。齐白石在《口述自传》中不无感慨地说“我那时(五十八岁)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得交陈师曾做朋友,也是我一生可纪念的事。”两人的关系后来被人概括为“没有陈师曾就没有齐白石,没有齐白石也就没有陈师曾。”更为可贵的是陈师曾对困顿齐白石生活的提携!陈师曾应日本画家之邀,1922年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时,特意带去齐白石几幅山水,二尺山水卖到250块银圆,他还将齐白石的画推入巴黎艺术展览会。因其逢人说项,齐白石得以跻身于一流画家之林而身价倍增。

当时,陈师曾已是京华画坛领袖,才高气傲的人物,怎么会到法源寺来探访籍籍无名的乡野画师呢?朱德裳著《三十年闻见录》附录其孙女朱运撰写的《先大父事略》,其中曰:“公官京师,同邑齐璜白石,善绘画、金石、篆刻,顾士林未之重也。公与义宁陈师曾旧交,介璜与之友。师曾遂为之延誉,名乃大噪。璜为公治印,镌边款云:“余由师晦,得识师曾。师晦有命,无不从也。”

原来使两位大师结谊的幕后推手是朱德裳。朱德裳,字师晦,号九还,187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罐子窑。1903年与杨昌济、仇亮、陈天华、刘揆一等人在乡贤梁焕奎带领下,赴日本留学,习警政,并加入同盟会。与王闿运、袁世凯、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俞曲园、善耆诸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交往,王闿运、善耆的墓志都是朱德裳所撰。尤与黄兴、蔡锷、陈师曾、范源廉、仇亮交谊最深,曾担任仇亮办的《民主报》主笔。先后在清政府民政部和民国政府交通部任职。著有《六书哲学》、《管子注》、《阳曲学案》、《续湘军志》及《诗集》、《文集》等书。1936年逝世于湘潭陶园。朱德裳与陈师曾皆为日本留学生,后又同在北京供职,意趣相投,为莫逆之交。

齐白石曾为朱德裳作《虾》图一帧,题字云:“九还喜余画,余未以为贪耳。公如为官,见钱如见山人之画,则民何以安生。此感奇也,九还吾弟勿为怒,兄璜记。”两人同乡兼好友,交情甚笃藉此可见一斑。

朱氏所著《三十年闻见录》中谈及陈师曾有多处。陈师曾病逝,朱氏作悼亡诗,前言云:“衡恪字师曾,义宁中丞之孙,散原先生之子也,日本师范生。居槐堂,与人无町畦。余亦罢官,居城外烂熳胡同。相去十里,往返无虚日,不甚求其作画……”从《陈师曾印谱》中可看到,为朱德裳治印甚多。

在结识陈师曾之前,齐白石在京还结识了曾农髯、李筠庵、易实甫、夏午贻等人。这些人与陈师曾的交谊不及朱德裳深。而姚茫父、陈半丁、王梦白、凌植友则是在结识陈师曾之后的新雨。如进行排比分析,朱德裳使两位大师结谊的可能性最大。“余由师晦,结识师曾”非空穴来风。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