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在国际上美国向中国正式认怂后,国内舆论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11月6日,“意见领袖”司马南发表了质疑“联想”柳楊的六问视频,拉开了一场关于质疑“联想”是否侵吞巨额国有资产和天价高管工资的舆论大战序幕。
一时间自媒体上风云突起,质疑“联想”的声音和攻击司马南的声音形成了不同的浪潮,汹涌澎湃,暗流涌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就在网友几乎一边倒,质疑“联想”柳楊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之机。此时的体量巨大的“联想”帝国却像挂起了免战牌一样,城门紧闭,就连鸡鸣狗叫的声音都没有,平静得有点诡异。
照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立删
正在吃瓜群众感到郁闷的时候,舆论战场上,突然杀出一匹黑马,就像三国演义中张羽冲进千军万马中一样,大媒体上圣殿级人物央视名将白岩松出场了。他虽然没有挡住滚滚的舆论洪流,却成功的把所有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成为众矢之的。在层层的围剿中,他只好带着无数无法言语的伤拍马回府。
在吃瓜群众看来,“联想”是养精蓄锐,柳楊以静制动,运帱帷幄之中静观舆论战场变化。但“联想”高层却是如坐针毡,在经过紧张的思考之后,柳传志还是低调出场了,11月17日柳传志派出自己的美女秘书小乔召告司马南,或18日至20日,或由司马南自己约定时间、地点见面,商量发展民族企业的策略。而司马南心知肚明,这可能就是柳杨的鸿门宴,不能赴约。
照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会删除
就像大家常说的,社会即江湖江湖就是社会,江湖上从来就不缺手段。果不其然,电视上的一幕出现了。司马南发视频称收到了恐吓信,有人要用一百万砍掉司马南的一条腿,或者怎么的。司马南面对死亡啊啊大笑,以过人的胆识,惊人的举动,义然决然的公布了自己的住址。就像当年诸葛亮打开空城计的大门那般淡定。
舆论战局表面上看,你来我往,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联想”方面却在运酿一个巨大的战略。
照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立删
不知是不是巧合,11月26日,国家主要媒体新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剑指“带路党”。继而,270家声援“联想”的媒体阵营性组织出现。瞬间,司马南与“联想”两方的舆论力量对比,似乎明显向“联想”倾斜。司马南在舆论场上腾挪跌宕,摸爬滚打几十年,第一次碰上了如此强悍的对手,那么,命运之神会不会降临在他的身上?不管怎样司马南与“联想”的舆论战已经白热化。
一个继大媒体圣殿级人物白岩松之后的自媒体顶级明星,拥有700万粉丝的(环球日报)总编胡锡进在(头条)发表文章,以一贯支持“联想”的立场,似乎给司马南及跟随者套了个紧箍咒。同时,自媒体上出现了大量为“联想”洗地擦身的文章。
吃瓜群众看到这般场景也为司马南捏了一把汗。然而,就像一战时的莫斯科保卫战一样,一场大雪改变了战爭的结局。博弈双方有时会有偶然情况发生。
照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立删
自媒体如此一番爭斗,就像神仙打架,终究逃不出如来佛之手一样,令人大跌眼睛的情形出现了。不知有什么力量的推动,拥有700万粉丝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第一次力挺“联想”之后的第二天,竟收回了紧箍咒,一改一路走来力挺“联想”的立场,华丽转身,加入司马南的阵营。并且旗帜鲜明的质疑“联想”柳杨。
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胡锡进加入司马南阵营,标志了司马南发动的质疑“联想”侵吞国有资产,天价高管工资的舆论战由防御转入进攻。而且在大踏步前进。
此时,“联想”的处境越来越被动了。光良教授站了出来,把“联想”翻了个底朝天。经济学家咸郎平等名人都一改之前立场,加入司马南阵营。连“联想”下层的保安都出来发飚控诉“联想”的烂事。至此,司马南在两军对垒中不但连得几城,还揭掉了“联想”的漂亮面纱。
就像棋逢对手,战局瞬息万变,有时竟有意想之外的异军突起,峰回路转的情况出现。
司马南质疑“联想”侵吞国有资产、天价高管工资的舆论战,在2022年8月上旬,司马南在大半年后再次以“联想”债务问题做视频调侃,但在8月中旬,异军突起,要对司马南死缠烂打之势。网上突然暴出2012年已经争论过的司马南在美国花25万美元买房子的黑料,一时间网上指责司马南是假爱国真汉奸的贴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司马南第一次在发起质疑舆论战中处于劣势。无奈在视频中检讨认错,一脸窘态。
照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立删
常胜将军的司马南岂能受得了如此奇耻大辱。
为了扳回一局,一雪前耻。机会来了。
在8月19日,司马南憋出了一个大招。做视频调侃滴滴打车就是“联想”的相关企业,并且故意集中众车堵北京长安路旁的西单街,造成“连美帝都做不到的效果”。而网上一夜的负面评论被秒删。司马南神龙转身,列举聊天软件上人家给他提供的联想滴滴操控舆论对他下黑手的所谓“证据”。郑重向公安部和网信办举报联想滴滴涉嫌花钱操控舆论向自己下黑手。
视频最后,司马南以英雄落寂或是繁华落幕式的“悲壮”。深情的对着观众说:
“如果我的节目到此打住了,各位,再见!”
果然司马南一言成之谶,此视频后,司马南被全网禁言。
司马南以自损一千杀敌八百的决心,矢志不渝嫉恶如仇的禀性。
此刻,我想起一句诗,不知恰当否:
风萧萧兮渭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