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山水画家?
有:张仃、白雪石、龙瑞、林之源、姚治华等。
1、张仃
张仃先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仃先生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后其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
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
他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2、白雪石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还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而具装饰美;其中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
3、龙瑞
龙瑞,1946年生于成都,长在北京。笔名大龙、蜀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
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组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林之源
林之源曾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1997年于桂林资江百卉谷创建“冷香书屋”,潜心书画。以山水画见长,兼攻金石,其作品传递着浓郁的当代隐士文化。2007年5月18至22日在北京荣宝斋举行了个人诗书画印展。
林之源成长于儒医世家,家学渊源的潜移默化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使他自幼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师从江南“永嘉学派”柯逢春诸方家。他学诗习字作画治印,广泛涉猎,既吸收了新旧传统的技法,又应物象形所表现的物体加以变化。
林之源的艺术创作思想:“攻而不守”、“随类赋彩”。他经常去博物院看画,并且自己收藏传统书画、和鉴赏家一起看古画,读其艺、品其言。因此,他的画既有传统的特色,又绝不似某一家某一派。
他的作品始终表露着鲜明的对历史和社会的思想感情的取向,始终运用生动、明快和写意的造型语言作为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充分反映了一个画家领异标新的情怀。在资江隐居的时间里,林之源的作品中进一步去除了稚嫩的写实、以景写景创作期,留下大气与脱俗创新道路。
此外,他的书法以“二王”为宗,历数法帖,融魏碑于一炉,线条洒落流畅,章法疏密错落,随意发挥。他的篆刻,吸汉印之乳汁、撷明清之精华,布局错落有致,刀法峻爽有力。
5、姚治华
姚治华教授24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大师们倾囊相授,使其深得真传,得益匪浅,为其日后的人物和山水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姚治华先生的山水、人物作品,意境深邃,构图新颖,色调高雅,笔墨酣畅。
他的作品《暮归》中的人物与牧牛,令人联想起李可染的画风,进而对姚治华人物画的艺术渊源有所启悟。实际上,从《高原牧歌》到《暮归》,又表明姚治华从中得益于蒋兆和的神髓;作品《漓江情》的画法是从结合西方现代技巧中走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镜了李可染的人物。
不过,叶浅予以速写入画的生动性,却已在姚治华的胸中和腕下厚积薄发,同时化入己法而自出机杼。例如耐人寻味的《芦荡飞鹤》、神韵精致的《花溪温泉》;万泉流淌的《美姑河畔》以及“一夜潇潇春雨过,小舟泊岸群鹤落”的《静静渡口》等无数幅扣人心弦的作品。
正是姚治华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造的结果,他开拓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领域,丰富了人物画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气韵神动,饮誉中外,多为国内外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治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之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雪石
画焦墨山水的除了当代张仃,,古人 都有谁啊
真正把焦墨山水画作为全新画种来考证的,是自明末清初的程邃开始发展起来的。程邃之后,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继承并发展了程邃的焦墨山水画,使此新型画种更为成熟。今人林兰子,焦墨山水融入西方画立体、层次感更强的特点,使用皴擦手法扩展了焦墨画的新境界。他的焦墨山水,山更加具有金属质感,云雾飘渺如同仙境,并且林兰子开创了焦墨人物画,他的煤矿工人系列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秦国健 有江南焦墨山水画和平原焦墨山水画两大新型画种。
第一轮生肖邮票的12位作者
T46猴票:原画作者黄永玉大师,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土家族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代表作品有《春潮》《百花》《人民总理人民爱》《阿诗玛》巨幅画有《雀墩》、《墨荷》等。
T58鸡票:原画作者张仃大师,号它山,1917年出生于辽宁黑山;2010年逝世。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代表作品有首都机场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作品《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
T70狗票:作者周令钊,1919年出生于湖南平江,著名装饰画家,中央美院教授。擅长水粉画、美术设计、壁画。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聘请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民族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水粉协会会长、全国邮票设计评审委员等。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代表作品: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韶山》湘绣画屏,《沅江》《澧水》石雕壁画,历史油画《五四运动》,》,北京饭店壁画《古都集翠》人民大会堂石雕壁画《松竹梅》,湘绣屏风画稿《韶山冲》,巨幅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曾为开国大典画天安门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为国徽、团旗、少先队旗设计。
T80猪票:作者韩美林,193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著名装饰画家。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专业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画家,曾任安徽书画院副院长。已出版 的画册有《美林画集》《小狗与大画家》《韩美林作品集》《山花烂漫》《尚在人间》《百鸡图》《纳崐头为画》《韩美林画集》《韩美林工艺美术作品选》等。
T90鼠票:原画作者詹同大师,原名詹同渲,1932年出生于北京,1995年逝世。一级美术师兼导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委员,上海漫画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ASIFA国际动画协会会员。擅长动画造型设计、漫画和儿童画。创作完成美术电影片40部,代表作品有《雕龙记》《真假李逵》《金猴降妖》《一半儿》,《百鬼斩尽,此精独留》《摆平》《猪八戒吃西瓜》《詹同漫画选》《詹同儿童漫画选》和《我国漫画五十年》等。
T102牛票:原画作者姚钟华大师,193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擅长油画。历任云南省文化局美术摄影工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云南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云南省政协第四、五、六、七、八届委员。作品有《黄河》《玉龙金川》《啊!土地》等。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等收藏。出版有《姚钟华画选》、《姚钟华画集》等。?
?
T107虎票:原画作者张国藩大师,1934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中国著名美术家、邮票艺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有壁画《民间舞蹈》,装饰画《舞乐春秋》,生肖邮票《虎》被日本选为1987年世界最佳邮票之一。
T112兔票:作者李芳芳,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编辑。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 历任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央工艺美院学报《装饰》杂志美术编辑等。书籍装帧《真爱的追求者》《科学家的童年》《作家作品选》等。
T124龙票:作者祖天丽,女,毕业于中央美院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设计时为年仅24岁,后移居澳大利亚。
T133蛇票:作者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以剪纸艺术闻名。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197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中国民间剪纸》《中国民间木刻版画》《再现传统》《觅魂记》等。
T146马票:作者邹建军,曾用笔名朱江、黎长青,194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理事、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与美国名人传记协会荣誉顾问。曾设计《宫灯》《从小爱科学》等20多套邮票及大量集邮品。
T159羊票:作者雷汉林,中国著名邮票艺术家,曾创作《建党七十周年》、《十四大》等重大主题邮票。
张仃的艺术履历
张仃先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副院长,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后离休。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欣然复出,担任美术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
张仃先生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后其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
他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的壁画内容是什么?
张仃画庐山,似乎有马齿皴,画湘西,似乎有披麻皴,画雪景,似乎有乱柴皴,然而又都不是。他决不让笔下的点、线、皴,上升到"法",上升到程式的自觉状态。换句话说,他不但不接受古人给自然所立之法,他自己也不替自然立法。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他是眼睛的奴隶。不,他在尊重眼睛的感觉的同时,同样尊重手中笔的感觉。因为毛笔在中国书画家手中,已经不再是记录简单符号的工具,它的行走点拂,已经成为文化与心理的轨迹,深不可测。
我想,对程式与法的有意识的不自觉,和对笔的书意与金石味的自觉,圆融合理地解释了张仃焦墨山水既打出传统又深入传统这一逻辑悖论,也给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张仃是中国壁画复兴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首都机场壁画群竣工后,他就考虑到山水画是不是可以成为中国新壁画的一种形式?于是有了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的两张长70米的山水画巨作。继而反过来考虑,能不能在普通尺寸的山水画中融入一种壁画的品格?这样,在中国山水画越画越小巧的时候,张仃却在探索一种磅礴的山水画格局,以增强山水画上墙后的"压墙力"。因此,饱满性、结实性和扩张性,也就成了张仃焦墨山水画的自觉追求。
张仃认为,横构图,长构图,方拘留,要求是不一样的。方构图是短篇小说,一首绝句,写一个场景足矣。长构图像一首李白的古诗,自由起伏,参差错落,关键是要有一股气势贯穿上下。而横构图是一部长篇小说,至少是一篇中篇小说,必须有情节线,有章节,有时可能还不只一条情节线,可能是一个复线结构。所以横构图的创作,理性成分多一些,细节也自然要多安排一些,要不就太空乏了。其实在张仃焦墨山水画中,还有一种交响曲式的结构,如给香港中银大厦画的《昆仑颂》,简直可以看作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视觉再现。
当今中国画有一股往水彩画上靠的倾向,泼水量越来越大。张仃不以为然。他认为国画的"活力内涵"与其说是水墨晕章,不如说是骨法用笔。古人以有墨无笔为病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画的肌理感觉,它的活力内涵就靠用笔--黄宾虹称之为"内美",很准确,很深刻。水墨晕章是"外华",骨法用笔是"内美"。在过去的山水画家中,张仃偏爱渐江、髡残、程邃、黄宾虹,他们的笔力有一种金属的品格,如李贺咏马诗云:"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对景写生,由景造境,虽得之于自然,必熔裁于心胸。张仃严格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逐渐赋予了"写生"以更广更深的含义,把"写生"带到了一个相当自由的境界,一个包容着画家精神世界的空间。他在不夺造化之本的前提下,以画家之权,根据感受移景造境,力图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游动空间和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定格空间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加大审美信息量。自然的灵气,人文的蒙养,历史的沧桑,随着天山雪,祁连沙,秦岭云,峨嵋雾,燕山秋,武陵夏,巫山云雨,湘西人家,太行绝壁,云贵大山,塞外雄关,武夷曲溪,孔林古柏,西岳奇峰……一一进入画中。尤其对那些刻下了历史年轮的旧庙古道,对那些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村舍民居,张仃有着特别的会心。它们带着强烈的文化个性,成为画中的点睛之笔,焦墨特有的苍劲强化了它们固有的高古和淳朴,过去山水画中的隐逸之气和庙堂之风以及粉饰矜夸的莺歌燕舞没有了,一切都是那么平易、亲切、自然、朴实,却又不乏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他所创作的,是一种真正的中国当代的人文山水。
事实上,张仃的焦墨画,自它的起点便是生命史诗的悲壮爆发。他的山水写生,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而勿宁说是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他的画笔,总是敏感地趋向那些刻下了历史年轮的旧庙古道;对于那些与自然一样地老天荒的古村野寨,张仃似乎秉赋特别的会心。古树、古屋、古道、野山、野村、野渡,在他的画中都是时间的符号,历史的见证。由于这一切都来自生活,来自自然,几乎是实录,所以又格外多了一层"沧桑"之感。他总是强化那些有着时间痕迹和历史记忆的细节;他每画必题,而所题又大都是游历写生之中采掇来的史乘、掌故和传说,特别能打动他,引发他创作冲动的,往往又是那些人类抗争命运的悲壮故事。
把史诗性、悲剧性、沧桑感和英雄主义带进中国山水画,也许并不自张仃始。但可以肯定地说,张仃把这一切提升到了一种统一的美学境界,开拓出中国山水画罕见的新视野。如果以诗来做比喻的话,中国山水画多的是诗仙李白式的豪纵飘逸,也不乏诗禅王维式的沉静玄远,惟独少见诗史杜甫式的沉郁顿挫。张仃的焦墨山水画弥补了这一文化和美学的缺憾。
空灵固然是一种美,充实又何尝不是?孟子日:"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张仃的焦墨山水,就是孟子所说的充实而有光辉的"大"的艺术,崇高和壮美的艺术。也许用《易经》乾坤二卦的卦辞来理解张仃焦墨山水的意境最合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