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
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宋国人。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出处:
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翻译:养猴人给猴子分粟子,说:“早上分给三个,晚上分给四个”。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 :“那么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朝三暮四的动物是谁
“朝三暮四”打一生肖,答案是“猴”。“朝三暮四”的谜底为生肖,由此可联想到“小猴搬玉米”和“猴子吃栗子”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猴子的“朝三暮四”的性格,所以答案是“猴”。“猴”字的拼音为“hóu”,猴是一种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外形略像人。
扩展资料:
“猴”字可组词:猴王、猴头、猕猴、懒猴、猴戏、猿猴、叶猴、猴梅、猴弈。
“猴”字的基本释义:
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
2.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啊!
3.像猴似的蹲着:他~在台阶上嗑瓜子儿。
4.姓。
“猴”为谜底的谜语:
1.文文弱弱(打一动物)
2.佛法无边(打一动物)
3.朝三暮四(打一生肖)
4.家中小妾(打一肖)
5.连连财运来(打一肖)
6.龙潭虎穴(打一生肖)
7.大圣归来(打一动物)
8.野猴大闹海龙宫(打一肖)
朝秦暮楚的主人公是谁
朝秦暮楚 ( zhāo qín mù chǔ )
〖解释〗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出处〗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 约法三章 ”的主人公是刘邦。“ 约法三章 ”的出处是汉·荀悦的《汉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 约法三章 ”的典故: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本来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