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或者(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的简介)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的简介)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的简介)”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位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的交界处,是一处充满魅力、生机勃勃的原始热带雨林。1983年和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将两国的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名称: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哥斯达……
本文标题:
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的简介)
正文内容:
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位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的交界处,是一处充满魅力、生机勃勃的原始热带雨林。1983年和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将两国的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
地理位置: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的交界处
占地面积:5654年方公里
景点级别:世界遗产名录
1、公园介绍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为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两个国家共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在哥斯达黎加一边为自然保护区群、在巴拿马一边是国家公园,双方均以保护跨越国境、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为目标。
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在哥斯达黎加境内的面积约3584平方公里,在巴拿马境内的面积为2070平方公里。两地相连,总面积5654年方公里,是美洲最大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之一。
1502年9月,哥伦布在哥斯达黎加东海岸登陆。印第安土著由于受到惊吓,在西矿牙殖民者上岸之前抛弃了村庄,进入了雨林深处。现在大约还有1万名印第安人生活在保护区内,过着原始生活。
2、生物资源公园从海岸地区到海拔3819米的大奇里波山,地形复杂,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公园的地形包括热带低地雨林,还有突起的冰川湖、高山湿地。公园内植被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海拔1500米-3000米地带,是云雾弥漫的山林;而高温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羊齿、苔藓和兰科植物。热带雨林中生长的毒蛙,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它的体形不大,皮肤呈红橙色混杂,长着青绿色的脚,皮肤有的部分呈青绿色,上面有黑色水晶花纹。它们栖息在树梢,遇到敌害时会从表皮的皮脂腺中分泌出毒素给侵犯者以致命打击。印第安人把从毒蛀身上提炼出的毒素涂在箭头上,用于狩猎。
中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主要的热带雨林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其生态的多样性十分明显。
在热带一级可以发现的极为潮湿的雨林中,有种种复杂多样的植物群,其中包括一棵棵茂密的大树,树上爬满了那种可以长得像人体那般粗壮的藤本植物。动物群也同样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包括各种蛇、鹿、猫科动物、吸血蝠及其他蝙蝠、僧帽猴和吼猴、树蛙、树獭和食蚁兽。这里还有名目极为繁多的鸟类和蝶类,它们的色彩使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环境变得甚至比威弗雷多·拉姆或杜阿尼埃·卢梭所想象的丛林还要绚丽多彩。
在3000米以上的地方,森林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被称为“Paromo”(高山草甸)的潮湿而不宜于人类居住的地带。在这片灌木草原上可以找到的是淡红色的矮杆植被,高不足两米,主要由竹子、禾草、蕨类,以及在风霜、雨雪、严寒和急剧变化的温度的作用下枝条都扭曲了的香桃木等组成,这是这一亚高地带生境特点,即使在这一地区也属独一无二。这是有许多原产于安第斯山脉的植物品种绝迹的地方。动物则包括鸟类两种、蜥蜴、蝾螈一种、昆虫和蜘蛛,白天,它们让自己的活动适应于温度的变化,晚上则沉入昏睡状态,以减缓新陈代谢。在这一区域还能找到某些啮齿目动物以及兔子。它们是森林猫科动物如美洲豹、小豹猫、虎猫和美洲山猫的捕猎对象。
塔拉曼卡并行山脉自然保护区乃是第四冰川期在中美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的唯一一处遗址。游客只要敢于攀登山巅,便可观察到几乎完好无损的冰川结构——深深的U形山谷、冰碛、湖泊、冰斗,它们证明,大约在25000年前的更新世期间,确实存在过大冰川。冰川形成的许多山谷都具有荒凉美。这些山谷包括狮子谷——因有美洲狮活动的狮子山而得名;兔子谷——巨大的一片沙场,四周围有岩峰,兔子出没其间;神秘的山脊谷——由于土壤中的高含铁成分而导致磁性干扰,使罗盘指针失灵;还有冰碛谷和湖谷——星星点点散布着30来个冰晶玉洁的湖泊。贝尔德氏貘(中美貘)是一种长两米重200公斤的强有力的动物,当它们在这些通常冰封的某个湖泊中游泳,或者为避开它们的主要敌人美洲豹而在身边疾驰而过时,你可以一睹它们的身影。美洲豹则是可以在塔拉曼卡找到的六种大型猫科动物之一,不过如今已濒临灭绝。
绿咬鹃是一种神话般美丽的鸟,一飞起来,空中就留下一道金绿色的闪光。若能见到绿咬鹃,则可谓莫大之殊荣,因为它们栖身的海拔12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正在逐步遭到破坏。这种鸟儿的名字是阿兹特克人给起的,他们叫它魁扎尔托托特尔(羽蛇神),把它奉为神明。他们用它的羽毛装饰羽蛇神像,神的形象就是一条用羽毛装饰的蛇。在墨西哥和巴拿马之间的这一地区可以找到这种鸟儿的两个亚种,但只有一种辉绿咬鹃生活在这一陡峭的科迪勒拉山脉中。雌鸟在树洞的鸟窝里产下两枚蛋,之后便开始与雄鸟轮流孵化。绿咬鹃一年两次孵蛋时,雄鸟在进进出出鸟窝的过程中毁坏了华丽的羽毛,小鸟离窝之后,它就换毛,再次长出新羽来。
另一种有趣的奇观是蜂鸟的飞舞。蜂鸟是一种极小的造物,能往任何方向(包括反向)飞行,或者在它们采集花蜜时保持不变的飞行状态,它们的翅膀每秒钟拍击60次,它们的心跳每分钟高达1440次。这种鸟中最美丽的是火胸蜂鸟,长11厘米,重5.7克,为这里的高地区域所特有。大哈佩雕的飞翔雄姿则是一种迥然有别的景观了,但滥用杀虫剂和无节制地砍伐森林已使大哈佩雕濒临灭绝的境地。不过,这些只是塔拉曼卡一科迪勒拉山脉中业已确定的600种鸟类(与北美洲已发现的鸟类品种同样多)中的少数几种而已。
3、历史文化除自然奇观外,该地区还有大量的古文化遗迹。业已发现有200多处遗址(坟茔、石柱、史前岩画),它们复盖了12000多年的历史,从先民时代起,到16世纪时欧洲人所经历的部落社会止。对它进行研究,将有可能在有关该地区在前哥伦布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文化间的联系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4、种族巴拿马的土著民族圭米人和特里布人,跟哥斯达黎加的土著民族布里布里人和卡贝卡尔人一样,都是西班牙征服时期定居在中美洲山脉河谷里的各部落后裔。尽管与“文明”接触已几近500年,他们仍勉力维持着他们的语言、信仰和生活方式。他们对自然资源有一套全面而详尽的知识,并且在利用这种资源方面获得了成功,在不危及该地区生态平衡的情况下从事种植活动(玉米、菜豆、香蕉、稻米)以及狩猎和捕鱼。
5、世界遗产入选时间:1983年(1990年扩大范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viii)(ix)(x)
地理位置:N092425.5W825619.7
遗产编号:205(与巴拿马共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这一独特的遗址位于中美洲,这里有第四纪冰川的痕迹,北美和南美的动植物在这里杂植。热带雨林覆盖了大部分地区。四个不同的印第安部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从哥斯达黎加与巴拿马的密切合作中受益匪浅。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的简介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拉米斯塔德国家公园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