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女工作不累。相声也是如此。男女相声属于对口相声,一般男女都喜欢。然而,也有例外。比如说老相声艺人刘玉凤,很会接人。很多男女伴侣都是已婚夫妇,比如东北的张振铎和刘震英,广东的刘立新和邢莹莹。肖涛的这篇文章是关于江苏的和夏的。
和夏曾经是一对火档。
一个
和夏都来自江苏盐城。高中毕业后,倪明应征入伍。从部队回来后,他在一家工厂当沙僧。因为喜欢文艺,倪明参与了农村小戏的改编。谁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大饼,他被闯进了盐城文化馆。夏从来没有当过兵。起初在一家工厂做刺绣工,后来调到盐城文化馆。
夏说相声受影响,通过参加第一期全国曲艺培训班,真正了解并学习了相声。陈寒柏也是这个培训班的学生。当时在大连工人文化宫工作。后来,拜侯为师,做了的叔叔。
倪明和陈寒柏(右)是同班同学。
和夏的相声搭档聊天,不是因为他们是夫妻,而是因为夏救了的命。当时有一场重要的演出,但是倪明的搭档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上台。转身去找夏,求她去救。夏没有学过相声,但是她的声音很好听。哄骗夏上台。表演以唱歌为主,因为形式新颖,效果出奇的好。我就是这么说的。我不是故意的。如果没有这次演出,夏绝对不会说相声,更不用说嫁给了。
男女相声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女相声演员很少。很快,和夏就成了当地的明星。但是,像他们这样的业余相声演员要想登上更大的舞台,不仅要向老师学习,还要依靠师父的人脉才能脱颖而出,甚至弯道超车。于是,倪明去了南京。
音韵学界有“北侯南张”之说。“北侯”指的是北京的侯,“南漳”指的是南京的。与侯平起平坐,资历太高。倪明想拜张永熙的徒弟梁尚义,但未能如愿。
2
1990年10月下旬,姜昆赴盐城演出。倪明异想天开,提议拜姜昆为师。虽然没有人乐观,但倪明相信那句话,只有意外和不可能。当时,盐城即将成立曲艺家协会,倪明是主要组织者之一。他和负责这个城市的领导有一些联系。
到达盐城后,姜昆第一次见到了倪明和夏温岚,对他们印象很好。演出结束后,主办方为姜昆等演员举办了宴会。席间,市领导问姜昆,我们小夫妻怎么样?姜昆说,还不错。市领导还问,蒋老师,你能不能帮我们在革命老区培养几个人才?另一位领导接过话头说,既然蒋先生来了盐城,他希望把相声的火种留在盐城,让小两口在盐城扎根开花!
虽然我们刚刚认识,但对和夏还是有所了解的。他收到了倪明寄给他的资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本杂志,《中篇小说》,里面全是与他有关的剪报。到盐城后,他看了和夏的表演,还和他们同台演出。夏说,相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唱,二是能赶能挂。姜昆直言,没想到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竟然有如此优秀的女相声演员。
然而,姜昆不同意当地官员牵线搭桥。回到酒店后,他向搭档唐杰忠寻求建议。也很佩服夏,所以他说,就带她去吧。夏?唐杰忠,是的。又问,你就不能接受夏吗?唐杰忠说,我们走吧
10月26日,恰逢1999年重阳节,姜昆在盐城立了一个徒弟。仪式在盐城文化中心举行。夏献花拜师,献上一字一联:对同窗坦诚,对艺术忠诚,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是一对,我就不写第二幅,也不求我第二幅!字里行间,你们两个不仅要说好相声,还要白头偕老。
3
之后,和夏开始在国家舞台上崭露头角。1991年4月,他们应邀参加在湖南益阳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业余相声邀请赛。夏以《五彩缤纷》获得调侃类二等奖。郭德纲也参加了比赛。他告诉杨志刚的徒弟徐永刚,是《说武术》,得了三等奖。
20153163928171382511.jpeg" alt="那年相声大赛 郭德纲获得三等奖 她获得二等奖 如今她已在天国" >倪明和夏文兰,从草根到明星
此后,倪明和夏文兰又参加了1992年的“火花杯”、1993年的“马三立杯”和1995年的“侯宝林金像奖”电视相声大赛。那时参赛,就如同现在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不参赛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后来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杨议、奇志、陈寒柏、王平、贾仑、李嘉存、王敏、邹德江等人那时也都是各类相声大赛的常客。
参赛初期,倪明和夏文兰用的都是别人写的段子,后来夏文兰自己搞创作。值得一提的是夏文兰写的两个作品——《悄悄话》和《怎么了》。这两段相声,很多女相声演员都使过。2003年,贾玲和王彤凭借《怎么了》获得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一等奖。贾玲能获此殊荣,首先是作品好。贾玲得感谢夏文兰。
夏文兰是姜昆唯一的女弟子
?夏文兰能写相声,这是姜昆当初所没发现的。姜昆曾自豪地说:“我有两个比较特别的徒弟,一个是大山,一个是文兰,大山成了国际相声的传播者,而文兰则成了国内女相声演员的代表人物之一。”
4
1987年,夏文兰给倪明生了个大胖小子,倪明给孩子取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倪夏宇。“夏雨”跟“下雨”谐音,莫非这孩子是下雨天出生的?
受父母的影响,倪夏宇从小就喜欢相声,可倪明不希望儿子长大后吃相声这碗饭。倪明和夏文兰本身都是业余相声演员。倪明先在盐城文化馆,后被调到江苏省文化馆。夏文兰则在南京秦淮区文化馆工作。
一家三口先后登上权威刊物《曲艺》杂志的封面
高中毕业后,倪夏宇考入南京的一所部队院校,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他在张家港文化馆从事文化工作。虽然没有把相声当成职业,但倪夏宇还是利用业余时间说相声,而且小有成就。读大学时,他就曾在全军文艺调演中获得过二等奖。2012年,他更上一层楼,与搭档刘亚伟一起闯进央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决赛,跟李菁、高晓攀、曹云金、陈印泉等人同台较量。
在相声门里,倪夏宇也有师承。他的师父是孙晨。孙晨也是姜昆的徒弟。孙晨比倪明晚一年拜师,按说孙晨是倪明的师弟,可倪明一直叫孙晨“师哥”,因为孙晨年长五岁。
后排左二为孙晨
倪明与孙晨相识于湖南益阳。在益阳的全国青年业余相声邀请赛上,孙晨凭借自己创作的《非刮不可》获得逗哏一等奖。后来,他有幸成为师胜杰的搭档。其实,孙晨最大的特长不是表演,而是创作。许多相声名家上央视春晚以及各大晚会用的都是孙晨的作品,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他师父姜昆。如果倪夏宇能把孙晨的这手绝活学到手,那这师才算没白拜。
结语
倪明和夏文兰被誉为“夫妻笑星”,可天妒英才,夏文兰于2015年因患胰腺癌去世,享年50岁。母亲的去世对倪夏宇的打击最大,他做出一个让父亲意想不到的决定,辞职下海,不再说相声。直到2018年8月,在夏文兰去世三周年之际,倪明创作出一段情景相声《冤家父子》,阔别已久的倪夏宇才重回相声舞台。
虽然这世上再无倪夏组合,但多了个“倪夏班”。倪夏班是倪明跟倪夏宇共同创立的文艺志愿者团队,常年送文艺下基层,被称为江苏的“乌兰牧骑”。之所以叫“倪夏班”,就是为了纪念曾经的倪夏组合,更是为了缅怀夏文兰,这位在中国相声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女相声演员。
(萧陶原创,部分素材和图片选自于倪明所著的《相声之花夏文兰》一书。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盗用者必受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