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扁虱为什么这么可怕?
扁虱有那么可怕吗?
文丨挣脱枷锁的囚徒挣脱镣铐的囚犯。
●听说被蜱虫咬到很可怕。扁虱是怎么回事?
蜱和螨虫一样,都是有八条腿的寄生虫。所以蜱可以说是“小蜘蛛,大螨虫”。
蜱虽然可以叮咬人吸食血液,但是,就跟蚊子叮人一样,除了偶尔造成过敏反应,叮咬本身并没有特别健康危害。虽然蜱虫会咬人吸血,但就像蚊子咬人一样,除了偶尔会有过敏反应,叮咬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健康危害。
蜱传疾病
被蜱叮咬之所以说可怕,是因为也是跟蚊子一样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疾病。蜱叮咬很可怕,因为像蚊子一样,它们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疾病。
而且,蜱可以传播更多的传染病。截至2016年,全球已知有16种人类疾病由蜱传播。
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是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其他种类的细菌)和其他主要病原体。
有些蜱甚至可以同时携带几种病原体,造成混合感染。
这些蜱传疾病中有些是急性的,发展迅速,有些是致命的。有些疾病具有隐蔽性,难以早期诊断,因此更容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
常见的蜱传疾病包括莱姆病、蜱传立克次体、蜱传脑炎、蜱传无形体病、蜱传斑点热等。
其中,“最著名”的蜱媒疾病是莱姆病。
下面以莱姆病为例介绍一下蜱传疾病。
●加拿大著名歌手艾薇儿·拉维尼的疾病
莱姆病最著名的病人应该是加拿大知名歌星艾薇儿。莱姆病最著名的患者应该是加拿大著名歌手艾薇儿·拉维尼。
2013年,艾薇儿·拉维尼突然淡出了世界乐坛。
直到2015年4月,艾薇儿·拉维尼才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她透露在过去的两年里,除了生病和看医生,她什么也没做。
她说,从2014年夏天开始,她就感到莫名的疲劳和气短,但找不到原因。为了看病,她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不停地穿梭于医疗中心和医疗专家之间,但没有人能帮助她,直到年底才确诊。
一些专家甚至说她疯了。她根本没有生病。
6月30日,她在接受《早安美国》采访时表示,确诊病情后,已经治疗了半年,疗程已经过半,已经开始康复。
直到2018年9月,艾薇儿·拉维尼才康复回来。
众所周知,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医学最发达的地方。什么病8个月后确诊,而半年的治疗只有疗程的一半,总康复时间用了5年?
这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莱姆病。
●莱姆病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为螺旋体。
为什么叫莱姆病?
因为,虽然后来的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早在5300年前就存在于木乃伊中,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莱姆病才被真正认识。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儿童和成人生活在一起,患上了病因不明、慢性虚弱的疾病,症状包括皮疹、膝关节肿痛、瘫痪、头痛、慢性重度疲劳等。
然而,没有人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患者通常被诊断患有各种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对自己孩子疾病的坚持,终于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并开始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
经过努力,科学家们逐渐弄清楚了这种新疾病的主要表现,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但他们始终不知道这种疾病的病因。所以只能以发现该病的美国小镇的名字命名为“莱姆病”。
到1981年,研究落基山斑疹热的科学家WillyBurgdorfer开始涉足莱姆病的研究,并成功从媒介蜱中分离培养出致病的病原体。1982年,科学界将这种病原体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发现者之后。
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病原体对抗生素比较敏感,早期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人是怎么得莱姆病的?
莱姆病是由携带该病致病螺旋体的蜱叮咬传播的,最重要的昆虫媒介是黑腿蜱。
这种蜱的生命周期为2年,需要经历卵、六足幼虫、八足若虫、成虫四个生命阶段。这种蜱在孵化后的生命各个阶段都需要吸血来维持生存。
一旦一些蜱以被感染的动物为食,然后吸食人的血液,就会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疾病。
大多数人被未成熟的若虫叮咬而感染。
这种若虫体型很小(小于2毫米),往往难以用肉眼发现,它们通常在温暖的春夏季觅食吸血。成年蜱也可以传播莱姆病,但由于体形大,更容易被发现。这种若虫非常小(不到2mm),肉眼往往很难发现。它们通常在温暖的春天和夏天吸血。成年蜱也能传播莱姆病,但由于它们的体型较大,更容易被发现。
蜱通常需要连续叮咬人36至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更有可能吧病原体传给人导致感染。蜱通常会叮咬人36至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然后才更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人并导致感染。
因此,只要尽早(24小时内)发现并清除蜱虫,即使被叮咬,通常也不会被感染。
这种蜱可以叮咬人体的任何部位,但它往往更喜欢难以被发现的部位,如腹股沟、腋窝和头皮。
这种扁虱有一个特点。你可以通过分泌一种类似水泥的物质将自己附着在人体皮肤上,这样就可以持续吸血,可以持续36~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人类莱姆病的表现
这种螺旋体虽然对抗生素敏感,但往往很难早期发现和诊断这种疾病,所以很容易延误很长时间。
人感染莱姆病后在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早期局部表现(蜱叮咬后330天):
灰红斑,以及疲劳、寒战、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都是早期莱姆病的表现。
游走性红斑或“牛眼”征皮疹是莱姆病早期特征性体征,通常在被叮咬后3~30天(平均约7天)开始出现于叮咬部位,皮疹可以逐步扩展成“牛眼征”,历时数天最大可达30厘米大。阴道红斑或“牛眼”疹是莱姆病的早期特征性体征。一般在被咬伤后3~30天(平均7天左右)在咬伤部位开始出现,皮疹可逐渐扩大为“靶心”,持续数日,大小可达30cm。
约70 ~ 80%的感染者出现这种皮疹,局部一般可感到温热。但由于蜱分泌麻醉物质,局部可以不痒不痛,所以更容易避免被发现。
●早期扩散阶段(蜱叮咬后数天至数周):
未经治疗的莱姆病,感染可能从被咬部位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反复出现以下症状,包括:身体其他部位的游走性皮疹,贝尔麻痹(面瘫),
剧烈头痛和颈部僵硬(脑脊髓膜炎),大关节如膝盖疼痛和在肿胀,剧烈头痛和颈部僵硬(脑脊髓炎),大关节如膝盖疼痛和肿胀,
放射性阵痛,心悸头晕(莱姆心肌炎)等。放射性疼痛、心悸和头晕(莱姆病心肌炎)等。
许多症状可以在几周或几个月内减轻或消除,甚至不需要治疗。然而,没有良好治疗的病例也会有额外的并发症。
●传播后期(蜱叮咬后数月至数年):
约60%未经治疗的病例可发展为关节炎,其特征是严重的关节疼痛和肿胀以及间歇性发作。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最常受到影响。
约5%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出现慢性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放射性疼痛、手脚麻木或刺痛、短期记忆问题等。
●莱姆病治疗后综合征:
大约10-20%的莱姆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几个月到几年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肌肉和关节痛、认知困难、睡眠障碍或疲劳。
这些症状的原因尚不清楚。研究普遍认为不存在持续的疏螺旋体感染,因此称之为治疗后莱姆病综合征(PTLDS)。
有证据表明,PTLDS可能是感染和损伤后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如此隐蔽的叮咬、发病、复杂的表现、曲折的病程,难怪这种病如此难以早期发现、治疗和康复。
因此,预防是应对莱姆病的首要手段。
预防莱姆病
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疾病的蜱,避免被叮咬,一旦被叮咬,及时发现并清除蜱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具体而言,主要措施包括:
1在温暖的季节,避免在郁郁葱葱和茂密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
应当为疫区的现场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包括防护设备和使用驱虫剂。
20% ~ 30%的避蚊胺可以涂抹在皮肤和衣服上,也可以用0.5%的氯菊酯对衣服和器械进行预处理。
3及时发现并清除附着在身上的蜱虫。户外活动后及时洗澡(最好在2小时内),对着镜子做个全身检查,找出可能吸附在身上的蜱虫,及时清除。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的腋窝、耳朵周围、肚脐内、腘窝内、两腿之间、腰部周围,特别是头发里的头皮等容易藏蜱虫的地方。
4去除蜱虫需要一些技巧。需要用细镊子将蜱虫紧紧夹在皮肤上,垂直向上用力,才能完全去除蜱虫的吻部,避免左右用力使其口器留在体内。
5 仔细检查使用的装备和宠物,以避免蜱虫被携带进入室内造成二次接触的机会。5仔细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和宠物,避免室内携带蜱虫造成二次接触的机会。
6晾衣服,高温1小时足以杀死可能隐藏的蜱虫。
7进行适当的庭院处理,防止壁虱滋生。
目前还没有莱姆病疫苗。曾经美国的一种疫苗不能长期提供足够的保护,商业市场不足。从2002年开始停产。
本文由挣脱枷锁的犯人原创,经原作者同意,科学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