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十大将军分别是谁?
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共和国十大将军分别是谁
1、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2、十大将军中,原声明不分先后、一律平等。但是,从他们名字的排名中可以看出,其中以粟裕将军居长。其不仅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起到了相当的重要指挥作用、立下赫赫战功。原本粟将军是可以授元帅衔的,后来成为大将的第一位。而其他九名将军也按照各人的功勋得以授衔;
开国十大大将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作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
扩展资料:
大将,为一些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
大将军衔最早由苏联红军设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朝鲜、越南、古巴、尼加拉瓜、缅甸等国也相继设置大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也曾设立大将军衔。
军衔标识:
陆军大将军衔主要标识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红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四枚星徽。
海军大将军衔主要标识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代表海军的黑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四枚星徽。
空军大将军衔主要标识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代表空军的蓝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四枚星徽。
此套军衔肩章式样自1955年起用,到1965年废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