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淮阳县或者(关于淮阳县的知识介绍)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淮阳县(关于淮阳县的知识介绍)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淮阳县(关于淮阳县的知识介绍)”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8县1市1区腹心,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北倚太康县、鹿邑县,东接郸城县、沈丘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距省会郑州市214公里。淮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
本文标题:
淮阳县(关于淮阳县的知识介绍)
正文内容: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8县1市1区腹心,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北倚太康县、鹿邑县,东接郸城县、沈丘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距省会郑州市214公里。淮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淮阳以塑料、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降解地膜、彩条布、PVC塑胶管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PE管材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形成生产规模。同时也是全国淮山羊、黄花菜、花生、大蒜生产出口基地。
中文名称:淮阳县
外文名称:HuaiyangCounty
别名:宛丘、陈州、陈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省周口市
下辖地区:城关回族镇安岭镇四通镇等
政府驻地:城关回族镇
电话区号:(+86)0394
邮政区码:466700
地理位置:周口市中部
面积:1406.6平方公里
人口:135万人(2012年)
方言:中原官话—漯项片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太昊陵建筑群、龙湖、平凉台古城遗址等
车牌代码:豫P
国内生产总值:159.4174亿元人民币(2012年)
名人:神农氏、老子、陈胡公、叶桐轩等
美誉:中华姓氏起源地、中国魅力小城
行政代码:411626
1、地区概况淮阳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腹心,辖20个乡镇场、467个行政村,130万人,面积1320平方公里,耕地156.4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和文化旅游资源大县,许多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是全国独有或第一的。
一是历史悠久。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上三次建国五次建都。8000多年来,太昊伏羲氏和女娲氏、神农氏、舜帝后裔妫满、汉高祖刘邦儿子刘友、三国时曹植先后在此建都或建国。史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
二是文化厚重。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定姓氏、画八卦、结网罟、以龙纪官,淮阳是姓氏之根、易学源头、农耕文化发祥地和龙文化发源地。孔子三次来陈,讲学四年,形成了《论语》的核心思想,这里是儒家思想的发祥地。汲黯卧治七年,包拯陈州放粮,岳飞三复淮宁府,曹植七步成诗,李白、苏轼、范仲淹等留下歌咏淮阳的诗、词、赋660多篇,这里有灿烂的圣贤文化。淮阳还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红色文化。在繁多交融的各种文化中,具有“统天”地位的是伏羲文化,是我们的母文化、根文化、源文化。老舍之子、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说淮阳是“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台湾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说“天地是本,伏羲是根,而淮阳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之所在。”
三是生态秀美。龙湖面积11平方公里,约相当于杭州西湖的2倍,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为“国家湿地公园”。淮阳荷花节与洛阳牡丹节、开封菊花节共同成为全省三大花卉旅游节会品牌。由于生态环境良好,非常宜居和休闲养生,全县百岁以上老人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中国长寿之乡”。
四是景点众多。现有文化遗存326处,其中国保单位3处(太昊陵庙、平粮台遗址、刘崇墓),省保单位10处,有“一陵一湖一古城”和“七台八景”(七台是伏羲画卦台、神农五谷台、孔子弦歌台、狄青梳洗台、苏子由读书台、秋胡台、紫荆台;八景是羲陵岳峙、蓍草春荣、蔡池秋月、弦歌夜读、卧阁清风、望台烟雨、苏亭莲舫、柳湖渔唱)等。太昊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陵园是国家4A级景区,太昊伏羲祭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庙会期间日均客流量20万人左右,并以单日82.5万人的游客数量被授予“全球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淮阳还是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华姓氏起源地、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
五是资源丰富。人口数量相当于东欧的爱沙尼亚和非洲的毛里求斯,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76个国家(地区)的人口数量,约每100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淮阳人。粮食常年总产18亿斤,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常年存栏90多万头、出栏120多万头,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名贵特产淮阳黄花菜是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治病救人、健脑抗衰、美容养颜、忘忧疗愁、助生男丁等神奇功效。
六是科学发展。2012年以来,面对“四案”并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新的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130万干群高举发展的旗帜,叫响了“谁为淮阳做贡献,全县人民尊重谁”、“淮阳有名气,我们要珍惜;淮阳有困难,需要出大力;淮阳有希望,我们要奋起”,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突破,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战略,迅速稳定了局面、理顺了关系,目前全县大局呈现出整体稳定、稳中向好、稳中有升、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
2、地理位置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居周口地区之腹。地理座标位置:北纬33。20'至34。00',东经114。38'至115。04'。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40.6公里,东南、西北最大长度73公里,总面积220.18万亩。东与鹿邑、郸城、沈丘三县毗邻,城关距鹿邑县城66公里、郸城县城28公里、沈丘县城槐店镇57公里、西与周口市、西华县接壤,城关距周口市30公里、西华县城39公里;南隔沙河与项城、商水二县相望,城关距项城县水寨镇38公里、商水县城36公里;北与太康县、拓城县交界,城关距太康县城33公里、拓城县城毗里。县城(城关回族镇)距省会郑州市214公里。
3、建置沿革先秦
据传原始社会时期,淮阳为太昊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都。
夏属豫州境。禹受命将尧姓封于陈。
殷封虞遂于陈。
西周初,武王封胡公满为陈侯,陈为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
春秋末,楚灭陈。战国末楚顷襄王迁都于陈,陈为楚都。
秦汉
秦置陈县,初属豫州颍川郡,后属陈郡。二世元年(前209年)陈涉率农民起义军都于陈,号"张楚"。
西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置淮阳郡。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陈县属之,隶兖州。
新莽时,改淮阳国为新平,改陈县为辰陵,属兖州。
东汉明帝改新平为陈国,章帝改为郡,陈县属之,隶豫州刺史。
三国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为魏地,陈县属陈郡。明帝封植为陈王,遂改郡称国,后复作郡,隶豫州。
晋武帝合陈郡于梁国,封司马彤为梁王,陈县属之,隶豫州。南朝宋移陈郡治项城,以陈令属南梁太守,隶南豫州。
南朝齐置南陈县,属陈郡,隶豫州。
北魏合陈县入项县(在今槐店),属陈郡,隶北扬州。
北齐移项县于故陈城,属信州,隶北扬州。
北周改信州为陈州(陈州名自此始),项县属之,隶北扬州。
隋唐
隋析项县置宛丘县,并置临蔡县,属陈州淮阳郡,隶豫州。
唐宛丘县析置新平县,属陈州淮阳郡,隶河南道。
五代十国
五代宛丘县属陈州。
梁隶忠武军节度使。
晋、周隶镇安军节度使。
宋元
宋宛丘县属陈州淮阳郡,后升淮宁府,隶京西北路。
金宛丘县属陈州,隶南京路。
元宛丘县属陈州,隶陈梁路。
明清
明废宛丘县入陈州,属开封中书省。
清初仍明制,隶河南布政使司。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道、卫归陈州。雍正二年(1724年),改陈州为直隶州,县为附郭,仍统4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陈州府淮宁县附郭。
民国期间
民国2年(1913年),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隶河南省。民国21年(1932年),设河南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淮阳,县属之。民国27年(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日伪设淮阳县政府,属豫东道,隶河南省。同时,民国县政府南迁水寨镇。民国34年(1945年)光复后,民国县政府,治城关,属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隶河南省。民国32年(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淮太西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治东夏亭(今西华县境内),属中共水东特委,隶中共河南省委。民国35年(1946年),建立淮阳县人民政府,治戴集(今葛店乡境内),属淮阳专区。民国38年(1949年)3月,中共先后建立的周口县、界首县、夏亭县、淮阳市同时撤销。
建国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淮阳县属淮阳专区,隶河南省。淮阳专员公署,治淮阳。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县改属商丘专区,水寨镇划给项城。1959年,商丘专区撤销,县改属开封专区。1962年,恢复商丘专区,县再改属之。1965年,置周口地区,淮阳县从属至今。
4、自然地理淮阳县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是黄淮海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海拔高度50米,东南海拔高度40米,地面自然坡降1/5000至1/6000,全县总土地面积220.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7.3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0.53%,土壤主要有两合土、砂土、淤土三大类。土质大都养分丰富,肥力较高,疏松易耕,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县境内地势基本平坦,但由于受黄河南泛多次沉积的影响,地面呈"大平小不平"状态,造成了许多面积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洼坡地,其面积约4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7%。这些洼坡地昔日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雨后一片明,到处是蛙声",十年九不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对洼坡地连年进行治理,现已是沟渠纵横交错,排水系统健全,历史上的涝灾得到了根治,昔日"十年九不收"的注坡地已变成"粮山"、"棉海"。
淮阳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3°20'至34°00,东径114°38'至115°04',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时数较多。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兼有南北之长:春季回暖早解冻快;夏季无酷暑,降水集中;秋季降温慢;冬季无严寒,少雨雪。具有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常年降水量平均在740毫米上下,气温平均在14℃左右。
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较丰富,地表水主要赖于自然降雨,由于降雨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少洪涝灾害,对地表水多以排为主,利用较少。地下水一般埋深3米左右,总贮量约2.8亿立方米,可供开采利用的约2.2亿立方米,富水区和中等富水区占总面积的84.5%,且水质好,矿化度小,开发利用对工农业生产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河流均属淮河水系。
西部有新运河流域,北部与东北部有黑河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14条;30至100平方公里的干沟13条,10至30平方公里的支沟25条。全县大小河道纵横交织,布局合理,主要作用是渲泄上游客水和境内涝水,部分河道还可用于灌溉与养殖。
上述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淮阳人民发展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行政区划淮阳县共下辖7镇、11乡、2农场,即城关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四通镇、安岭镇、豆门乡、朱集乡、冯塘乡、刘振屯乡、王店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白楼乡、齐老乡、曹河乡、郑集乡、县原种场、县农场。497个行政村,2273个自然村,总面积220.18万亩,耕地154.8万亩。地处周口市腹心,东接郸城县、沈丘县,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北倚太康县、鹿邑县,全市唯一未接壤的是扶沟县。
6、资源优势1、资源优势。淮阳地处淮海平原,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粮、棉、油产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畜牧业居河南省领先地位,是全国油料生产五强县和淮山羊、黄花菜、花生、大蒜生产出口基地。
2、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淮阳县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经济活力增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工业生产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已建立以塑料、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降解地膜、彩条布、PVC塑胶管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PE管材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形成生产规模。
3、劳动力资源优势。淮阳县辖7镇12乡,497个行政村,总人口130多万。拥有劳动力近80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有40万人。据统计,淮阳县现有26万多农民在外务工。
4、区位优势。淮阳临近京广、京九、陇海、漯阜、宁西等铁路干线,京港澳、连霍等干线高速公路,大广和周商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淮阳是周口的区位中心城市,集聚区距离周口市仅十分钟的车程,带动辐射能力较其他城市有优势。
5、旅游资源优势。淮阳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淮阳古称陈州,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创造了龙的图腾和先天八卦,龙的传人由此而生。伏羲文化、跟文化和姓氏文化资源厚重,名胜古迹众多,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1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是省级文化历史名城。淮阳县还被誉为北方水城,中国最美小城,国家级湿地公园龙湖水域面积达16000多亩。
7、发展现状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7.1亿元,较上年增长12.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亿元,增长29%,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增长60.8%,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3583元,增长26%,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1元,增长22%,增幅居全市第一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69万元,增长21%。工业能耗下降12.7%,降低率居全市第一位。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中国旅游强县”创建,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强力宣传推介,顺利通过了“中国旅游强县”验收,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作经验被省委书记徐光春亲自批示,淮阳被定为全省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全年文化旅游业综合收入15.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以上,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淮阳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
全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入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中小企业创业园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18套标准化厂房全部入驻企业并投产;十项重点工业项目较好完成投资计划,尤其是河南联塑盘活华林、陈州华英投资2.6亿元的年屠宰4000万只肉鸡系列加工项目顺利投产、德盛化工成功盘活县化肥厂并新上年产10万吨氨醇项目投产达效,为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增长2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8.5个百分点,增幅全市第一。
合力建设新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19个,综合整治重点村174个;新建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高标准村级人口文化大院11个,初步建成了白楼乡庞庄、郑集乡徐庄、葛店乡朱庄、鲁台镇葛营等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全县小麦平均单产首次突破千斤,粮食总产达15.9亿斤,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建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50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升,被确定为全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县。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在曹河建设了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新增机井690眼,新建桥涵190座,新增沼气池1.2万口,加固河道堤防39.68公里,新增县乡道路256公里,解决了4.3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加强林业生态县建设,在“四线、三区、两环、一网络”新植树木451.8万株。同时,积极推进了农业产业化。
强力推进城镇化。围绕“省级园林城”创建和省级文明城、卫生城成果巩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6亿元,实施了一批重点城建工程,完成了县垃圾处理厂建设和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拆迁了东关于桥路口和李堂高速出口,新建公(游)园22个,绿化道路29条,人均公共绿地达9.75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6.8%,城镇功能日益完善,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验收。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县落地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协议资金37.5亿元,实际到位18.6亿元。沉着应对经济危机,强化项目库建设,编制储备各类项目334个;同时,积极申报项目,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5亿元,为2009年实现经济保增长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强化税收征管,科学合理支出,保证了事关民生实事和全县重点项目的按时支出,保证了公务员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56058人,新增就业5826人。改造农村中小学47所、3.6万平方米;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19亿元,普惠学生24.1万名。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被定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专项试点县”;全县巡回放映公益电影5988场,新增文化产业示范村4个,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适时启动了职工生育、农民工工伤、城镇职工干部大额医疗等保险,全县农民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为84.7%、52%。积极开展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创省优、争国优”活动,计生工作跨入全省先进县行列。荣获“全国粘土砖瓦窑厂治理先进县”称号,有效保护了耕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居全市第一位,促进了人口、环境、资源友好型社会建设。狠抓食品药品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开展“诚信药店”创建活动,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建成达标“农村超市”163个,被评为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县”、“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家电下乡先进县”。狠抓安全生产,全年没有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信访稳定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活动,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510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及嫌疑人1969人,社会大局比较稳定。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认真开展农业普查,被评为“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先进县”。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深入开展了医疗卫生、行政审批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殡葬制度等项改革。加大企业改制力度,成功盘活了一批国企资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全年劳务输出32万人次,被确定为“全省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力推进依法行政,清理作废不规范性文件136个,查处违纪案件106起、政纪处分85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3件、政协委员提案214件。基本完成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县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潮,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开明”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严、深、细、实、正”的工作作风,有效促进了政府建设“两转两提”。加强廉政建设,财政审计监督、政风行风转变、“一岗双责”履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此外,邮政、通讯、审计、物价、国防、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同时,确保了奥运期间社会大局稳定,积极开展了支援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
8、旅游景点太昊伏羲陵
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是龙的传人谒祖朝拜的圣地,是我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建筑之孤例,是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标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天下第一陵”。
据记载,太昊陵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以来,不断扩建,陵与庙祀,日见崇隆,常有御祀,现存建筑多建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以后历代均有所修建,至清乾隆年间已定格局。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古树名木,苍劲参天;碑碣林立,庄严肃穆;内外城垣,大气磅礴,浑然一体;湖光水色,羲陵岳峙,相得益彰,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古人有诗赞曰:宛上龙蟠面碧湖,岿然岳峙一陵孤,功开天地规模大,道冠皇天气象殊。
龙湖
淮阳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属省级名胜,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亩),其气势,无不让杭州西湖、武汉东湖黯然失色。湖水环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被誉为内陆奇观、中原明珠。
万亩龙湖,碧水莹莹,浮光耀金,柳丝垂岸,鸥鹭嬉滩,蒲苇葱葱,芙蓉斗艳,风景宜人,秀色可餐。“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茼……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诗经?陈风》中所描绘的那对情男痴女的约会地,就是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龙湖湖畔。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被龙湖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
东湖自然风景区
东湖自然风景区,由于良好的生态保护,至今仍保持着西周时期原始的自然风貌,在这里可以领略到3000年前生态文化的绚丽多姿。景区水面7000余亩,碧波荡漾,蒲苇婆娑,荷花飘香,鸟鸣鱼跃,水草千姿百态,水胡芦随风飘浮。荡舟湖中,你可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人画面。也可以看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秋风吹拂龙湖面,化出白莲千万点”的美丽景观。
剪枝公园
“独秀园”又名“松柏造型公园”,是全国唯一的以松柏造型艺术为特色的剪枝公园,被海内、外游客及园林专家誉为“天下奇观”。一九八六年,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来公园参观后,亲笔题写“淮阳独秀”;一九九六年六月,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栏目以《松柏造型天下奇》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园内有各种造型近200种。最著名的有六角凉亭、百鸟朝凤、青龙戏珠、长颈鹿鸣、沙漠之舟及火车奔驰、飞机凌空等;另有二龙戏珠牌坊、龙头牌坊、蒙古包、六角塔、三角塔及十二生肖等包括建筑、鸟兽在内的各种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立体彩画,植物雕塑,成为东方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陈胡公陵园
陈胡公陵园有陈胡公墓,俗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南坛湖畔,是中华陈姓的始祖墓。
陈胡公名妫满,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到陈地,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妫满死在陈国,就葬在这里。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陈胡公自然就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这就是陈姓的由来。
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陈胡公墓室就建在地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胡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
伏羲文化碑林
陈州伏羲碑林物位于太昊陵景区东侧,占地十余亩,是以碑刻的形式传颂伏羲功德的一处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以及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
陈州伏羲碑林的建成,是太昊陵建筑群修建和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在中华大地上,各类碑林众多,但在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故都修建碑林意义深远,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淮阳作为羲皇故都,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历代帝王亲临制祭、御制祝文多达71次,文人骚客来此赋诗抒怀、翰墨铸情者更是灿若繁星,比比皆是。碑刻包括国家领导人题词,历代帝王、文化名人、当代书法名家手迹,以及古今歌颂伏羲功德的诗词、太昊陵保存的御祭碑等珍贵碑刻共306方。
羲皇文化广场
羲皇文化广场,建于2004年9月,因位于太昊陵庙前,为了弘扬伏羲文化,故名羲皇文化广场。广场南北118米,东西726米,面积86668平方米。亲水平台南北60米,东西90米,面积5400平方米,总计92068平方米,华灯75盏。
蔡河从广场中间穿过,河坡红石铺砌,河岸设青石栏杆。河上三座汉白玉栏杆渡善桥,连接南北。
广场上龙旗飘扬,百花争艳,灯柱林立,夜晚灯光照耀如同白昼,五光十色。
广场宽广宏大,开阔了整个陵区的视野,使太昊陵更加宏伟壮观,是人们休闲、乘凉、娱乐、晨炼的好去处。
洪武驻跸纪念碑亭
洪武驻跸纪念碑亭位于太昊陵庙西南侧,蔡水之畔。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载:“洪武元年,幸汴经陈,因建亭以驻跸,正统间河水倾圮,今遗址尚存。”2006年10月初在原址上建纪念碑一通,由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题字:洪武驻跸。邑人牛明领先生撰写碑文,文曰:
大明太祖年少家寒为僧为丐陈州落难得民恩泽苟命延年年长发奋宏图大展乘元末失驭聚群雄揭竿兵败暮投陈州趋跄羲陵避难皇天后土眷佑得以化险为安洪武开国一统江山幸汴经陈拜谒祖先建亭于蔡水之滨驻跸于皇陵侧畔制文致祭羲皇还愿以谢苍天洪武三年诏修陵苑四年之春御制祭篇遣使代致此心拳拳太祖大明敬祖尊先滴水之恩报以涌泉堪为楷模可师当范河水倾圮正统年间亭废址存空穴百年太祖驾幸佳话久传后人凭吊往复流连抱撼而去唏嘘嗟叹今逢盛世河清海晏羲陵复其旧制古陈旧貌新颜建亭勒石长存纪念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淮阳县的知识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淮阳县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