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 台湾西部早期的原住民服饰材料主要是鹿皮,夏天穿自制的麻衣,后来才渐渐有了布。他们最初会用苎麻来织布,其中还会夹杂一些树皮,这些织成的布叫做“达戈纹”。
现代服饰的演变
1715年,像新港、萧垅、麻豆、目加遛湾等部族的服饰已经接近汉人了。
18世纪20年代,中部、北部的部族普遍穿短上衣,长度至肚脐,衣服颜色以黑、白色居多,下身多用黑布围起来,普遍赤脚。
也有部族习惯以鹿皮和树皮为衣;有些部族用皮帽子把头套起来,只留出双眼,下体用方布遮蔽,露臀光脚;有些部族,不穿衣裤,仅用布将私密处围起来。
现代服饰的演变
■纹身 很多部族都纹身,已婚的人通常在上半身刺花;有些部族则喜欢用青色原料绕嘴唇周围纹刺;有些部族,在脸上纹刺。
台湾原住民
■穿耳 有些部族,喜欢穿耳。
■涂牙 有些部族,喜用涩草和芭蕉花把牙齿涂黑。
■拔牙 有些部族,妇女婚后要把两边的齿牙拔掉,以区别未婚妇女。
■割头 部族的原始性很强,部族之间经常发生血腥残杀,有些部族喜欢杀死敌人,割下敌人头颅,用水煮沸去皮肉,然后取头颅随身携带向别人炫耀,还可以作为礼物留传给子孙。
汉人刚开始和接触部族时,经常会遭到部族割头、镖杀或火烧。
18世纪30年代,台湾官府对部族圈耳、文身、绣面、祼体、披发的习俗,通令禁止,同时,还要求他们不能再随身带弓箭和刀镖。
■特色 独木舟、鹿肉干、通草、水藤等。
独木舟
■语言 基本属于南岛语族。
■居住 有全木材搭建的房子;用竹子编墙,茅草作盖,外形如覆舟;有土作墙,用茅草覆盖的;有竹作柱,茅草覆盖的;有木作梁,茅草覆盖的。
台湾原住民草屋
■农业 当地原住民的耕种非常粗犷,而且生产工具非常落后,甚至没有生产工具。郑成功驻守台湾时,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还推广了很多生产农具,使得原住民的耕作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农业得到了发展。
■汉化 为了汉化部族,台湾府在很多部族区建立学校,教授汉字和“四书五经”。
后来,一些部族逐渐汉化,他们向朝廷纳税,地位已和汉人一样,他们为台湾的建设作出了很多贡献。
■造反 有些部族因受到朝廷官兵强征暴敛欺压凌辱而造反。
1730年,淡水的同知张弘章想要重新修改衙门,强迫大甲西部族男人伐木,女人载运,部族不顺者,遭到藤条毒打,衙役还欺凌部族妇女,向部族强索食物,最终激起民愤,大甲西部族聚众造反,烧衙门,杀衙役,连普通平民都难逃其害。福建总督郝玉麟率兵征讨,平息了叛乱。
大甲西人
■归顺 清朝把台湾纳入国家版图后,对当地少数民族采取了优抚政策,基本不征收苛税,即使征收个别税种,也比汉人的轻得多。朝廷推动社会稳定,积极发展产业,获得了部族的认可,纷纷归附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