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简介
在1846年,丹麦作家安徒生发表了一篇童话故事叫做《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在黑夜里被冻死在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在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就存在很多“攀岩男孩”或者叫做“清扫烟囱男孩”,这些儿童的遭遇也是相当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大体是这样的: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这天的天气依旧非常寒冷,一个穿着破旧衣服和一双大拖鞋的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在这个小女孩的旧围裙兜里有很多火柴,她手里拿着一把,沿着街道叫卖火柴。后来,她的两只拖鞋跑丢了,只能光着脚丫。整整一天,她也没有卖掉一根火柴。随着夜晚的降临,路上的行人越来越稀少,他到了一栋房子的墙角里坐了下来,因为寒冷的天气,蜷缩成一团。她不敢回家,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的父亲会打她。她开始擦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估计是在失温的情况下,随着火柴发出的亮光,她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又一幅的“美好幻影”。第二天,这个卷缩在墙角的小女孩两腮通红,面带微笑,她被冻死了。
1666年伦敦大火
这是一篇童话作品,然而,这个童话作品却是对当时欧洲社会一些现象的“映射”,艺术是源于现实和生活的。在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在英国就真实地存在很多清洁烟囱的“攀岩男孩”,他们的故事和命运也是相当的凄惨。1666年,伦敦城发生了一场大火,上千间的房屋被烧毁,此后的英国人更加喜欢用石头和砖头建造房屋。在公元17世纪,在英国的家庭中,煤炭开始越来越多地替代木材,为了在冬天取暖,房屋里设计了壁炉。
清理烟囱男孩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包括伦敦在内的很多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建筑物也是越来越多,为了防止烟雾弥漫,节省室内空间,烟囱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窄。在当时的豪华住宅里,烟囱不仅很窄,还很复杂,拐弯抹角的。由于煤烟的沉积物需要不断被清理,慢慢地,清理烟囱变成了当时一件复杂的事情,成年人根本钻不进去。在当时的英国,一个特殊的童工种类清理烟囱的“攀岩男孩”便应运而生了。
当时,英国的这个“烟囱清扫行业”大体是这样的:通常年长的清扫师傅要对学徒们进行训练,等这些学徒们训练合格后就开始正式工作,清扫师傅领着他的徒弟们为各式各样的雇主们清理建筑物的烟囱,之后,这些雇主们付钱给清扫师傅。有的孩子甚至三岁就做了学徒,但是,因为年龄太小,身体还太稚嫩,即使四岁或者五岁时,这些孩子的身体依然显得稚嫩。在当时,六岁的儿童被认为是进入这个“行业”做学徒的最佳年龄。
烟囱
当他们的师傅把他们训练合格后,他们的师傅就要带着他们从事这样工作了。由于男女身体和力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孩很少被用来从事这项工作,基本为男孩,在当时,他们被称为“攀岩男孩”。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由于当时英国建筑物里的烟囱非常狭窄,有的甚至还很复杂,这不仅需要他们身体的灵活与敏捷,有时也需要运气。有的“攀岩男孩”可能会卡在烟囱道里无法动弹,如果发现的早的话,可以用绳子解救出来,而如果被发现的晚,那些不幸的人最后就会死在里面。
清理烟囱的男孩
由于长期在没有有效防护下从事这项工作,由于他们在从事这项工作时年龄一般都很小,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很多烟囱清洁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会面临很多健康问题,而且他们的寿命一般会很短。很明显,在当时,这是一个“玩命”的童工行业,富有的家庭肯定不会拿他们的孩子去玩命的。当时,英国烟囱清洁男孩的来源主要为孤儿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一些济贫院为了摆脱负担,就会付钱给那些清扫师傅,让很多孤儿成为这些清扫师傅的学徒,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有时也把他们的孩子卖给清扫师傅做学徒。
英国
这些清扫师傅为这些儿童提供简单的食物、衣物和住所,等这些清扫师傅把这些学徒培训合格后,这些儿童就开始工作,为这些清扫师傅赚钱。等按照合同约定,这些儿童为他们的师傅工作几年后,幸运的人可能最后自己会熬成“师傅”。在18世纪的英国,这种专门清扫烟囱的男孩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来清理各式建筑物里的烟囱。而对于雇佣儿童清扫烟囱,当时很多的英国人对此却是习以为常,为当时的英国社会所接受。
纺织业的女童
一些有良心的英国人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抨击,1834年,英国通过了一个《烟囱清洁工法》,规定一个清扫师傅最多只能雇佣六个学徒,学徒必须是自愿被雇佣,而是这些学徒必须是年满14岁以上,但是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很多迫于生计的男孩在很小的时候依然会进入这个行业。直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在清洁烟囱领域雇佣儿童的做法才被终止。
其实,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时代,当时英国的很多行业都存在着雇佣大量儿童的现象,比如英国的纺织行业就雇佣着很多女童,“攀岩男孩”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卖火柴的小女孩简短50字
天气冷得可怕。正在下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这是这年最后的一夜——新年的前夕。在这样的寒冷和黑暗中,有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正在街上走着。是的,她离开家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那又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非常大的拖鞋——那么大,最近她妈妈一直在穿着。当她匆忙地越过街道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奔着闯过来,弄得小姑娘把鞋跑落了。有一只她怎样也寻不到,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子捡起来,拿着逃走了。男孩子还说,等他将来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摇篮来使用。
现在小姑娘只好赤着一双小脚走。小脚已经冻得发红发青了。她有许多火柴包在一个旧围裙里;她手中还拿着一扎。这一整天谁也没有向她买过一根;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可怜的小姑娘!她又饿又冻得向前走,简直是一幅愁苦的画面。雪花落到她金黄的长头发上——它卷曲地散落在她的肩上,看上去非常美丽。不过她并没有想到自己漂亮。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肉①的香味。的确,这是除夕。她在想这件事情。
那儿有两座房子,其中一座房子比另一座更向街心伸出一点,她便在这个墙角里坐下来,缩作一团。她把一双小脚也缩进来,不过她感到更冷。她不敢回家里去,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赚到一个铜板。她的父亲一定会打她,而且家里也是很冷的,因为他们头上只有一个可以灌进风来的屋顶,虽然最大的裂口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唉!哪怕一根小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只要她敢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着了,就可以暖暖手!最后她抽出一根来了。哧!它燃起来了,冒出火光来了!当她把手覆在上面的时候,它便变成了一朵温暖、光明的火焰,像是一根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美丽的小光!小姑娘觉得真像坐在一个铁火炉旁边一样:它有光亮的黄铜圆捏手和黄铜炉身,火烧得那么欢,那么暖,那么美!唉,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当小姑娘刚刚伸出一双脚,打算暖一暖脚的时候,火焰就忽然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烧过了的火柴。
她又擦了一根。它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墙上有亮光照着的那块地方,现在变得透明,像一片薄纱;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有精致的碗盘,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更美妙的事情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出来了,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姑娘面前走来。这时火柴就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点了另一根火柴。现在她是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面。上次圣诞节时,她透过玻璃门,看到一个富有商人家里的一株圣诞树;可是现在这一株比那株还要大,还要美。它的绿枝上燃着几千支蜡烛;彩色的图画,跟橱窗里挂着的那些一样美丽,在向她眨眼。这个小姑娘把两只手伸过去。于是火柴就熄灭了。圣诞节的烛光越升越高。她看到它们现在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有一颗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光线。
“现在又有一个什么人死去了②,”小姑娘说,因为她的老祖母曾经说过:天上落下一颗星,地上就有一个灵魂升到了上帝那儿去。老祖母是唯一对她好的人,但是现在已经死了。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它把四周都照亮了;在这光亮中老祖母出现了。她显得那么光明,那么温柔,那么和蔼。
“祖母!”小姑娘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这火柴一灭掉,你就会不见了,你就会像那个温暖的火炉、那只美丽的烤鹅、那棵幸福的圣诞树一样地不见了!”
于是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火柴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大白天还要明朗。祖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到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那块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
不过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发出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扎差不多都烧光了。
“她想把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烤鹅肉是丹麦圣诞节和除夕晚餐中的一个主菜。
②北欧人的迷信:世界上有一个人,天上便有一颗星。一颗星的陨落象征一个人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