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吕振羽(吕振羽医生)

发布时间:2023-05-23 09:36责任编辑:韩大石关键词:医生,吕振羽

湖南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一、学术界

杨树达: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吕振羽: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代史学家

刘敦桢: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

李薰: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姚守拙: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俞汝勤: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湖南大学校长

二、军政界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领袖。曾就读于湖南商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

蔡锷:近代军事家,组织护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四川督军兼省长

黄兴:大元帅,中华民国陆军部部长、行政院院长

方鼎英: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

熊希龄: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程潜:国民政府陆军上将,原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军委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

谢觉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三、商贸界

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官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许罗德:现任海关总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组组长(副部长级),曾任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中国银联总裁等职

张文泉: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IDG-Italdesign)首位中国籍造型设计师终身员工(Full-time Permanent)

扩展资料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1897年创办新式高等学校时务学堂,1903年岳麓书院等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成立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成立省立湖南大学。1949年9月,国立湖南大学更名为湖南大学。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截至2020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39.77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4.635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本科招生专业6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大学

1月30日出生的人很可怕吗、太可怕了吗

一些人相信手相、塔罗牌、算卦,而推算这些的时候往往需要提供出生时间,然后在听到各种不足为凭的消息后,就会在心里认为在1月30日出生的人很可怕,那究竟1月30日出生的人真的太可怕了吗?

“可怕”二字在此的意思,笔者理解为性格暴戾、阴险,会做出危害他人、违反法律的可怕行为。

科学地讲,性格与是否1月30日出生没有任何关系,并不存在1月30日出生的人很可怕的说法,仅用1月30日出生就判断别人很可怕是片面且不合情理的。

先天遗传基因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人的性格。

先天遗传基因

先天遗传基因是决定生物一代到下一代遗传特征的、具有复杂结构的化学物质,它能够将我们的遗传信息储藏和传递给我们的后代,同时也被称为遗传因子。

科学发现某些基因对人的性格有影响,例如,D4DR基因(寻求新奇的基因),存在于人体第十一条染色体中,这基因结构的长短与好奇精神、冒险精神有关,D4DR基因较长的人需要对神经进行更强有力的刺激,例如各种挑战系数和危险系数很高的极限运动,才能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5-HTTLPR基因(快乐基因),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组合能影响生活快乐程度,变体较长的人倾向于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MAOA基因,名字也叫暴力基因,这种基因如果在男孩体内出现了变异,低表达的MAOA基因会让他们的暴力倾向明显增加。

后天环境

后天环境包括原生家庭、社会经历、学校教育。

原生家庭画重点,这里着重强调其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幸福与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也尤为突出,“恶意”满满的原生家庭,容易让孩子养成敏感、自私、阴郁、缺乏同理心、不善表达的性格。因此,如果你是一名家长,请孩子提供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外界物质方面,更需注重精神方面,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关心、少打骂,好孩子的榜样从自己做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三观,养成良好的性格。

抛开诸如反社会人格这类极端,性格其实是不存在好坏之分的。说话做事比较急会没那么拖沓,有活跃的人在的场合氛围会比较热闹,大咧咧的人不会那么容易感到压抑。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性格,都带有相关联的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令人喜欢的优点。作为成年人,过去的已经过去,想大幅度的改变性格是很不容易的,但可以更多地去学习与相处之道。

如果看到1月30日出生的人很可怕这种论调,大家无需给予过多的关注。

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名人都是1月30日出生的,以下列举部分:

1900年——吕振羽,中国历史学家。

1932年——稻盛和夫,日本实业家,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创办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

1925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发明了鼠标,他的小组是人机互动的先锋,开发了超文本系统、网络计算机,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逝于2013年)

1882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政治家。

想知道: 北京市吕振羽纪念馆在哪?

吉林大学北京吕振羽纪念室

地址: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一区9号

电话:66076121

史学五老是哪五老?

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和侯外庐。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字仲澐(另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中原大学等校任教,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吕振羽,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侯外庐(1903.02.06~1987.09.14)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87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

中国当代十大历史学家

吕思勉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翦伯赞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专案组以交代“有关刘少奇的问题”为名对翦伯赞进行逼供,时年70岁的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药自杀,以死抗争。

陈寅恪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吴晗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顾颉刚

顾诵坤(1893.5.8-1980.12.25),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范文澜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字仲澐(另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中原大学等校任教。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吕振羽

吕振羽,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侯外庐

侯外庐(1903.02.06~1987.09.14)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87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青少年时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24岁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6年与王思华翻译了《资本论 》第一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并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8年进入东北解放区。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等。

陈垣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华夏始祖是谁?

华夏始祖:指开拓华夏文化、对华夏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比较著名的华夏始祖有: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炎帝) 、轩辕氏(黄帝) 等。其中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建造房屋、袭叶为衣、首尝果实、实行土葬、族外通婚等;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创造八卦、文字、渔猎、婚姻;神农氏炎帝:尝百草,制耒耜,种五谷,发明医药制作陶器,开辟集市,发现断肠草等有毒。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鼎、井”的发明人,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有巢氏

有巢氏,别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华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国,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市一带,后迁徙至山西省兴县石楼山一带。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地在苍梧,立都河南舞阳。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籍在山东、四川、内蒙古、云南、湖南等地。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1]

有巢氏

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有巢氏开创巢居文明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建造理念来自有巢氏巢居文明内涵。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即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修建而成。《鉴略.三皇纪》记载:“构木为巢室 袭叶为衣裳”等,都是从人类文明启蒙的角度来概括的,意味着有巢氏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1]

有巢氏文化在先秦众多古籍中即有记载:《庄子·盗跖》记载:“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在 《中国历史讲稿》中指出:“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因此,有巢氏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1]??[6]

燧人氏

燧人氏

燧人氏,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1-3]风姓,名允婼;华夏族人,五氏之一。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在《尚书大传》等著作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道教文献则称燧人氏为“人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氏、神农氏等五帝是其后裔。燧人氏为有巢氏与缁衣氏之子,妻华胥氏,生伏羲氏、女娲氏。他是宓妃与女登(任姒)的祖父。?[2]

依据《中华史表》、《三皇五帝年表》所载:燧皇元年为公元前4464年,而燧人氏在位长达110年,所以据此推断其在位年限为前4464------前4354年;距今约为6482------6372年前。又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 ,燧人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创了史前火文明。燧人氏前期定都于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今河北保定南庄头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中国火文化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用火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发现火的祖先。?[2]

伏羲氏

伏羲氏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1]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2]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3]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3]

神农氏炎帝

神农氏炎帝(2张)

炎帝:神农氏,或称烈山氏,又称赤帝,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中华始祖,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距今5000年(另有称4600年、5500年)左右生于宝鸡姜水之岸。

相传炎帝发明耒耜,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削木为弓,以威天下。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汉族),遂有炎黄子孙。?[4]

另外,神农之所以被称为炎帝,其后裔被称为“烈山氏”,都反映了原始农业和火有着密切的关系。

轩辕氏黄帝

轩辕氏黄帝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5]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