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熊克武醒狮奖牌有几个品种
一种
熊克武醒狮奖牌
熊克武字锦帆,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人。同盟会会员,民国初年四川著名的长衫军人。在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他被公推为蜀军北伐总司令,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中与原云南都督蔡锷等并肩作战,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这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据称醒狮奖牌是在1918至1924年其成为四川省之实际统治者期间所颁发的奖牌。量不是很大,值得珍藏。
四川军阀熊克武的历史评价?
熊克武(1885年-1970年),字锦帆,四川省井研县研经(盐井)湾人。
对熊克武先生的一生,周总理曾用这样精练而准确的话进行过概括和评价:识大体,顾大局。
乐山市井研县有哪些名人故里故居?
千佛镇上有个雷畅故居,九子十翰林之说,便来自于 这里,千佛街上还有个千佛寺庙,隋唐时期 的建筑 ,千年古刹, 每年外地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另外就是研经湾的熊克武故居,熊克武是辛亥革命元勋,另一个就是经学大师廖平经学堂。
熊克武的兵败出川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熊克武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孙中山大元帅又任命熊克武为建国军川军总司令、川滇黔联军副总司令,北上讨伐曹锟、吴佩孚部。是年冬,熊克武接到孙中山先生用英文写的密信,主要内容是:“余此次北上,讨论南北统一大计,阻力很多,前途未可预料,但无论如何,仍需以武力为后盾。你为我党老同志,必能深体此意,望即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得此信后,熊克武在湖南常德扩编军队到4万人,为了培养军事干部,还成立了“建国军干部学校”,学员来自四川部队的下级军官和各部编余军官,共约400余人,分编4个队,训练6个月,熊克武亲任校长。
1925年1月,熊克武派但懋辛等与河南督军胡景翼商定,会攻武汉。
然而,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北京,接着,胡景翼暴病身亡,使进取武汉的计划落空。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倒向北方,决定以武力驱走熊克武。 部队何去何从,立即成为热点,熊克武力排众议,决定率军去广州参加北伐。
1925年6月,熊克武率领部队3万余众,取道贵州、广西边境,于8月到达广东连山、连南、阳山一带驻军。不久,廖仲恺、苏联顾问鲍罗廷到熊部劳军,并代表政府向建国川军赠送粮饷和军服药品。廖仲恺到连山的晚上,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与熊克武推心置腹地谈了整整一个通宵。
廖仲恺劳军返回广州不久,即被国民党右派杀害。熊克武受到很大的震动,想起不久前促膝谈心时,廖仲恺要他注意警惕当前的政治暗流,不禁百感交集,对中国革命前途忧心忡忡。
熊克武在连山把部队安排就绪后,国民政府即派伍云梯为代表前往连山接熊赴广州共商军事。
1925年9月19日,熊克武一行从连山启程,1925年9月24日到达广州。当天晚上,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等设宴为熊克武洗尘。蒋介石热情地邀请熊克武参观黄埔军校,并要熊届时发表演讲,熊克武当即答应前往,请蒋介石安排好后通知他。
熊克武到广州不久,便与俞培棣一同前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祭奠死难烈士。以后,第2军军长谭延闿单独设宴招待熊克武,席间谭假装关注地询问熊克武到广州后的打算。熊坦率地说:“我不远千里而来,是来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至于个人出处,一听政府安排。”在此期间,苏联罗加佐夫将军受鲍罗廷顾问的委托,约请熊克武面谈,熊仍坦率地说:“我把队伍带到广东来,是准备交给政府调遣的,任何人都可以指挥。”罗加佐夫插话说:“作战期间,自己训练的部队,还是自己指挥比较方便,也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将来用兵还是要你独当一面。”熊克武告辞时,罗加佐夫又送了些药品给熊克武个人和他的部队。
1925年10月3日上午,蒋介石、谭延闿、朱培德来到联军办事处贺节,还带来了几瓶外国酒。他们与熊克武一见面便佯装歉意地说:“昨天我们参加沙基惨案五十二烈士国葬典礼去了,今天特来向你补贺中秋节。”当时余际唐在场,他们五人便坐下来喝酒。席上谈笑风生,熊克武开怀畅饮。蒋介石见熊已有几分醉意了,便对熊说:今天下午国民政府要开会,研究联军的驻地及饷械问题,请熊克武和余际唐去东山寓所参加会议,熊当即答应按时到会。
下午,熊克武和余际唐提前来到东山寓所。熊克武到会议室见还没有另外的同志到会,便招呼余际唐坐下,点燃香烟边抽边等。过了一会儿,一队荷枪实弹的卫兵突然闯进会议室,把他俩看押起来。熊克武厉声喝道:“你们干什么?”卫队长答:“特奉广州卫戍总司令部的命令前来拘捕你。”这时谭延闿板着面孔出现在会议室,宣布说:“你们被扣押了。”熊克武一看窗外,四周布满了卫兵,他顿时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上了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闿的圈套。他冷冷地对谭延闿说:“先生才去世5个月,尸骨未冷,便设下陷阱,坑害同志,相煎何急!”谭延闿无话可说,悄然而去。
过了一会儿,谭延闿又走进会议室,要熊克武给广大路川军办事处写张条子,把武器全部上交广州公安局。熊克武思忖了一会儿,为了使办事处同志不致作无谓的牺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处境,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他掏出钢笔写到:“黄爵高(办事处副官)同志:现在发生非常误会!不日即可解释。所有广大路武器,全部交与来人封存取据。勿使外人知!诸同仁仍住广大路原寓不动。武。”
傍晚,一队卫兵不由分说,把熊克武和余际唐押出东山寓所,由虎门要塞陈司令随同,用汽艇解往距广州70公里的虎门炮台。与此同时,蒋、汪、谭等也以宴请为名,把喻培棣、王子骞及机要秘书陈古枝、丁彀音、吴庶咸等同时拘捕,一起解至虎门炮台。
1925年10月4日,蒋介石、汪精卫等以广州国民政府名义,发布了“川军总司令熊克武通敌叛国罪状”的布告。6日,蒋介石等又胁迫熊克武的部下龙光为川军慰抚使。7日,龙光持熊克武的手令前往连州接收川军。9日,国民政府为熊克武通敌被扣,发表《告川军将士书》,要川军“切不可轻信谣言,无故惊扰”,“至于你们的给养,政府一定替你们筹划的”,一定要“服从革命政府”。
蒋介石拘捕熊克武,妄图利用龙光收编熊部,以扩大自己势力的阴谋,立即激起熊克武部属的愤怒。大家公推第2军军长汤子模为总指挥,向贵州撤退。蒋介石见熊部属不肯接受改编,即派出部队向熊军发动进攻,欲用武力迫使熊军就范。汤子模指挥部队边打边后撤,撤出广东后,分成几部分,一部分到湖南被赵恒惕改编,一部分由汤子模带向贵州,途中汤被所部的师长罗觐光杀害,少数回到四川,被杨森改编。四川建国联军数万之众就这样被蒋介石、汪精卫等人除掉了。
1926年1月1日至19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1月6日,蒋介石向大会作军事报告。为欺骗舆论,蒋在报告中向大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其所编造的熊克武勾结陈炯明通敌叛国、图谋颠覆广州国民政府的罪状。
1927年3月29日,在各方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释放熊克武。熊出狱后,经香港转上海治病。1931年3月1日,蒋介石拘捕了胡汉民。熊克武和胡汉民是留学日本的老同盟会会员,两人私谊较厚。熊忧心如焚,径直前往南京面见蒋介石,要求释放胡汉民,蒋介石却不予理睬。
营救胡汉民失败后,熊克武恐再遭蒋介石毒手,遂以治病为由,与但懋辛、喻培棣一同前往日本神户暂住。
川军的熊克武时期
1918年2月25日,唐继尧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赵又新任四川军务会办,王文华任重庆镇守使,顾品珍任叙泸镇守使,叶荃任夔万镇守使,熊克武实权不多。唐继尧为了牢固控制四川,并进一步向陕西、湖北扩张,于1918年9月以五省靖国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到重庆召开了联军会议,并抛出一份《川滇黔三省同盟计划书》。对这份实则“亡川”的同盟书,熊克武感到难以接受,拒绝在上面签字。
在1918年及1919年间,以熊克武、杨庶堪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主政四川。然而,四川国民党势力却又分裂为“九人团”和“实业团”两个派别。两派不断磨擦斗争,爆发了倒熊之战,实业团失败被逐出四川。
1917年熊克武任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和1918年任四川督军时,任李蔚如为参谋长,但懋辛为第一师师长,喻培棣为第一旅旅长,余际唐为全川江防司令兼重庆镇守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吴秉均为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刘光烈为政务厅长,以此掌握四川的军、民、财大权。九人团在发展中,竭力排挤实业团,激起尖锐争斗。
熊克武出任四川督军后,利用整编军队之机,对实业团石青阳、吕超、卢师谛、颜德基、黄复生等部军民多所排挤,双方矛盾激化。另外,熊克武对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四川省长亦心感不满,熊、杨之间亦矛盾重重。实业团遂与杨庶堪联合,拥杨倒熊。1920年春,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3月,唐继尧免去熊克武四川靖国军总司令。5月,又任命吕超为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熊克武得刘湘等部支持,与滇黔军及吕超等部展开连场激战,初战获捷。但7月,熊部遭到反击,难以抵挡,熊宣布辞去四川督军,7月10日率部离开成都,退往阆中进行整编。7月18日,吕超率军入成都,就任川军总司令,实业团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1军军长,刘湘为第2军军长,刘成勋为第3军军长。刘湘建议,把刘存厚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熊克武表示同意,与刘联络,刘亦应允。双方商定:在战事未决胜负之前,熊克武、刘存厚均不作四川督军,以刘湘为四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1920年8月6日,刘存厚在汉中组织靖川军,自任总司令;率田颂尧、唐廷牧、张印本、赖心辉等部返川,熊、刘联合发动靖川之战。
1920年8月下旬,刘湘指挥各部由阆中向三台战略开进。9月8日,川军攻占成都,熊克武、刘存厚两司令部相继入城。川军与滇军赵又新、顾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及龙泉山展开决战。9月21日,滇军战败全部退出四川。10月上旬,刘湘指挥川军分三路直攻驻重庆的黔军。10月15日,川军攻占重庆,黔军总司令王文华逃往上海,残部由卢焘代总司令率领,逃回贵州。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赴广州。
熊克武、刘存厚联合发动靖川之战胜利后,他们之间的矛盾立即产生并尖锐,驱刘之战随之展开。川军实力派刘湘等便成了关键人物。刘湘拥熊反刘,使熊克武在军力上压倒刘存厚。2月28日,熊克武、但懋辛、刘湘、刘成勋等联名通电,宣布刘存厚依附北洋军阀,违反民意,反对自治,应予驱逐。熊克武命令但懋辛率第1军,刘湘率第2军,刘成勋率第3军,以刘湘为前敌各军总司令,分三路夹击成都。刘存厚部节节败退,赖心辉部前线倒戈,邓锡侯、田颂尧、刘斌、唐廷牧四部离心,刘存厚自知无法抵抗,于3月20日通电下野,率护卫营离开成都,逃往陕南宁羌。刘湘、但懋辛督军追击刘存厚部在四川的残敌。第1军第5师师长何光烈通电勒兵停战。前线各部通电响应,驱刘之战停息。刘存厚遗留在四川的部队被各军收编。 驱逐刘存厚之后,1921年6月,川军各将领在重庆召开善后会议。刘湘被推举为四川各军总司令。6月24日,刘湘又被四川省议会和川军各将领选为四川省省长。第二军军长由杨森代理。第二军下辖三个师、四个混成旅、两个独立旅,实力与熊克武不相上下。
刘湘上任不久,原鄂军总司令李书诚和鄂西总司令潘政道特致电川湘两省当局,请求出兵支援,协力驱逐直系军阀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王占元,以使湖北实行自治。湘督赵恒惕有机可乘,决定出兵。刘湘亦考虑若进占宜昌,即可获取一处问鼎中原的前哨要塞,于是决定出兵,川鄂战争爆发。8月中旬,刘湘自任援鄂军总司令,出动两师四混成旅,兵分两路攻鄂。唐式遵为第一路总指挥,由长江北岸东进;但懋辛为第二路总指挥,由长江南岸东进。北京政府免去王占元职务,特任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另派萧耀南为湖北督军,对付川湘军。1921年8月19日,川军攻占巴东,随即夺取姊归,进逼宜昌。9月初,川军两次猛攻宜昌,不克。吴佩孚攻下湖南岳州后,即回师西援,于9月14日赶赴宜昌,于9月22日解宜昌之危,随后收复鄂西。11月下旬,吴佩孚恐奉军南下和南军北进,遂与刘湘议和。
川鄂战争中,刘湘与孙传芳勾结,结拜为盟兄弟,订立攻守同盟密约。此外,刘湘还与萧耀南拉上关系,在汉口设立办事处,派乔毅夫为驻汉口代表。熊克武虽于1920年12月30日宣布辞去四川督军职,但仍控制第一军,企图东山再起,总揽四川军政大权。刘湘实力大增,熊克武深感威胁。早在驱刘之战后,熊就暗中支持刘湘的参谋长兼第二师师长陈能芳背叛刘,但陈能芳事泄被刘湘扣押。此时,熊克武获知刘湘与孙传芳结盟后,深感于己不利,煽动川军各部联合与刘湘为敌。刘湘鉴于形势采取以退为进的手法,于1922年5月14日通电辞去职务,由王陵基代理总司令,向楚代理省长,暗中却调兵遣将,准备与第一军作战。6月,刘湘电令汉口的乔毅夫往宜昌与孙传芳密谈,请孙传芳派兵入川支援。在刘湘尚未部署妥当的情况下,7月初,第二军军长杨森突然提前进攻驻忠县和万县的第一军一主力。四川一、二军之战爆发。
7月12日,成都各军组织省联军,推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四川军总司令兼省长,推第三师师长邓锡侯,四川边防军司令赖心辉为正、副指挥,进攻重庆,支援第一军。战争初期,第一军有计划撤退,让出梁山、开县、绥定、渠县等。在渠县、蓬安县交界处集结精锐,与杨森决战,双方激战六日。8月1日,刘伯承率军击败杨森部。8月9日,省联军攻破重庆,杨森率残部退往夔府。8月20日,杨森再退到湖北利川、宜昌,依附吴佩孚。刘湘在刘文辉派兵护送下回到安仁镇老家栖隐。 吴佩孚为武力统一中国,乘机动员直、豫、鄂、陕、甘五省兵力,组成援川军,以赵荣华任总司令,拥杨森回川,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刘存厚等川军呼应,拥护刘湘出山,并推举他为四川善后督办。1923年4月,孙中山回粤复任大元帅,兴师讨贼。孙中山说服熊克武,与四川国民党实业团联合讨贼,双方表示同意。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兼省长,赖心辉为前敌总指挥,统率一、三、边军与石青阳、吕超、颜德基等部。云南唐继尧、贵州刘显世亦派兵入川助熊讨贼,形成南北大战。
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杨森率部沿长江入川,1923年4月6日攻占重庆,继续率大军直取成都。北军亦分别从陕、甘、黔入川。5月,杨森主力在资中县被讨贼军主力击溃,退回重庆。9月,讨贼军会集重庆,昼夜围攻,达一个多月。10月16日,讨贼军攻克重庆,杨森退往万县。第二阶段,讨贼军内部矛盾显露,追击不力。吴佩孚撤赵荣华职,任命黔军总司令袁祖铭为援川军总司令,任命刘湘为川康善后督办。吴佩孚又补充北军大量弹药,士气复振。11月,援川军攻梁山、垫江、长寿,讨贼军溃败。12月14日,援川军又攻下重庆。1924年1月27日,杨森出奇兵直扑三台县熊克武总指挥部,熊克武逃脱。2月2日,杨森、刘湘围攻成都。2月9日,成都被攻破,刘成勋率残部退往川南及康定地区。刘湘、袁祖铭率部紧追熊克武残部。3月,熊克武率四川讨贼军残部离川入贵州,辗转赴广州。第一军在川势力瓦解。孙中山发动的四川讨贼之战亦告失败。5月,北京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
熊克武的晚年结局
1950年1月6日,贺龙司令员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委托,亲自来到成都布后街2号看望熊克武。
6月14日,熊克武作为特邀代表赴北京列席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正式任命熊克武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1年5月,熊克武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川康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召集人;10月,熊克武任全国政协委员,于23日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
1954年9月1日,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不久在人代会被选人大常委,继任第二届、第三届人大常委。
1956年和1959年,熊克武在民革中央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他年事已高,但仍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1959年,74岁的熊克武代表人大常委会到河南、西安、四川、武汉等地视察工作,行程近万里。
196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熊克武代表民革中央在会上代读了何香凝主席的长篇报告。
1966年11月,熊克武已81岁高龄,又值动乱时期,但他仍承担了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筹委副主任的工作,为会议的胜利召开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反革命集团为了陷害贺龙同志,曾派人到熊克武家,逼熊揭发贺龙同志。熊克武冷冷地半闭着眼睛说:“我只记得贺龙的旅长、师长是孙中山先生委任的。”然后就以年老患病为由,不再说什么。来人对熊克武无可奈何,只得怏怏离去。
1968年,熊克武自觉精神不济。国庆节前夕,家里人都劝他不要再出去参加庆祝活动。但他却回答:只要能走路我就要去,我多想见见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自己的老朋友啊!国庆节当天,熊克武不顾体弱多病,仍拄着拐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
1969年10月,林彪发布“第一号命令”后,有关方面动员在北京居住的熊克武外迁,熊克武回答道:“我是政府工作人员,政府不迁走,我这个工作人员迁走了,像什么样子?”来动员的人对这个“顽固”的老头毫无办法。
熊克武晚年非常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深切怀念在台湾和海外的老同事、老朋友于右任、张群、黄季陆、萧毅肃等,曾多次发表讲话,撰写文章,呼吁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为促进国家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熊克武很重视文史资料的编写工作。
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里,写下数十万字的回忆录:《辛亥革命宜宾起义的经过》、《广州起义亲历记》、《大革命前四川国民党的内讧及其与南北政府的关系》、《订正余切参加同盟会的时间》、《四川护法之役的回忆》、《虎门蒙难记》、《10年军政工作回忆录》等文。
1970年9月2日,是熊克武弥留人间的最后日子,他临终前上书毛泽东同志,坚信“唯有共产党才能拯斯民于水火、致国家于富强”,并以自己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而感到无限欣慰。留下遗嘱后,熊克武安详地合上眼睛,平静地离开了人世,终年85岁。
1970年9月4日下午,在八宝山举行了向熊克武先生骨灰告别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参加了告别仪式。参加告别仪式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人大常委卢汉、陈其尤、季方、谢扶民,政协副主席许德珩,民革中央常委刘文辉等,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熊克武生前的好友和亲属。
对熊克武先生的一生,周总理曾用这样精练而准确的话进行过概括和评价:识大体,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