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人王余佑撰。王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卒后其学生 私谥文节先生,《自序》称己为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一说为直隶新城 (今河北新城县)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早年受业于孙奇逢(明万历 进士),学习兵法,并随其征战。明朝灭亡,又从奇逢讲性命之学,隐居五 公山聚众授徒,五公山人即由此而来。
他虽隐居山野,“然性不平,好武 健,雅不欲以腐木烂草掷此生平,虽巢栖薇茹,时一室叫跳,辄觉须眉如刀 槊。故独慕陈同甫之好谈霸王大略”、“复熟览天下之大势,推求古今帝王 得失成败之机……然后标为十目,各成一卷,摭以古事,定以今评”(《乾 坤大略总序》),撰成《乾坤大略》。
此外还著有《八阵图》、《万胜车图 说》、《兵民经略图》等。《乾坤大略?跋》指出“此非谈兵也,谈略也。兵则千百端而不尽, 略则三数端而已明矣”、“至于选将、练兵、安营、布阵、器械、旗鼓、间 谍、向导、地利、赏罚、号令种种诸法,如人之耳目口体一物不可少者,则 各有专书,不在此列矣”,意思是本书不含军事上的具体问题,而只讲扭转 乾坤的用兵方略,即“乾坤大略”。
因本书按类汇辑历代战争战例,以为用 兵的借鉴,所以,山西育才馆民国9年(1920年)铅印本又题《兵鉴》。《乾坤大略》十卷,补遗一卷。卷目如下: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卷二:兵进必有奇道 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 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 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 卷六:攻取必于要害 卷七:据守必审形胜 卷八:立国在有规模 卷九:兵聚必资屯田 卷十:克敌在勿欲速补遗:佐胜之著,编中未录者,偶记于此。
《乾坤大略》是一部辑评历代用兵得失的兵书,“十卷挨次而进,各 有深意”。观其内容,各卷之间互相联贯,自成体系。其体例与他书有所不 同,全书之前有“总序”,每卷之前都有“自序”。去掉这些序文,便成为 一部纯粹的军事类书。每卷围绕某个主题,辑录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上的军战 史资料,如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就辑录了纪信假扮刘邦诈降诳楚,大胜项 羽等二十余条历代用兵故事。
“自序”着重是对某个军事问题的评述,集中 反映了作者的军事思想。下面按照原书的顺序对其军事思想作一简述。兵起之先,强调要审敌强弱,选准正确的进攻方向,确定正确的战略 部署。他认为,战争往往在瞬间决定胜败,优柔寡断,进攻方向不明,注定 要失败。
明确进攻方向以后,一要“进取”、“疾速”,“兵贵进取,贵疾 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卷一自序),二要避实击虚,“敌弱或可 直冲其腹,敌强断宜旁剪其支”、“乘势而趋利”(卷一自序),这样就能 使敌惊骇万状,而我则军威大振。兵进之时,强调奇正之变,主张以奇道取胜。
他认为作战“不得奇道 以佐之则不能取胜”、“一阵有一阵之奇道,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 下之奇道。即有时正可为奇,奇亦可为正”、“夫兵进而不识奇道者,愚主 也,黯将也”。(卷二自序)重视初战,主张要尽全力争取初战胜利。他认为初起之兵“不得已而与 敌遇,非战无以却之。
盖兵即深入,则敌必并力倾国以图蹂荡我,恐我声势 之成,此而不猛战疾斗,一为所乘,鱼散鸟惊,无可救矣。诚能出其不意, 一战以挫其锐,则敌众丧胆,我军气倍,志定威立,而后可攻取以图敌”。(卷三自序)作战之时,强调出奇设伏。他指出,战争的情况很复杂,古有百战之说(如《孙子》的“百战不殆”、宋代的《百战奇法》等),其实远不止百 战。
但无论何种战争,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善于出奇设伏。所谓善于出奇设 伏,就是能“用众以覆众,因弱而为强”。(卷四自序)乘胜略地,主张用招降之法。一场战争取得胜利,便成“破竹之势”, 乘胜略地,扩张战果,无需继续用兵,“不烦兵也”(卷五自序),而以安 抚招降为上。
但招降之法,必须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对敌造成强大威势的情 况下才能使用。因为“胜则人慑吾威,而庇吾势,利害迫于前,祸福怵其 心,故说易行而从者顺,若在我无可恃之形,而徒以虚言嬲众,是犹梦者之 堕井,无怪乎疾呼而人不闻也”。(卷五自序)进攻战,强调要首先攻取要害之地,扫清进退障碍。
他认为“要害之 地,我不得此,则进退不能如意,而形相制,势相禁”。(卷六自序)敌若 凭险反击,“霍然如探喉骨而拔胸块也”(卷六自序),必置我于死地, 并总结历史教训说“古恒有军既全胜,而一城扼险,制吾首尾,几覆大业 者”,(卷六自序》进一步强调攻取要害之地的重要性。
对于防御战,强调要固守住对战争胜负有决定意义的战略目标。他指 出:“能取非难,取而能守之为难,汛守非难,守而能得其要之为难。昔项 羽委敖仓而不守,弃关中而不居,而卒使汉资之以收天下,此最彰明较著者 也。他如陈豨之不知据邯郸而阻漳水,董卓之不知依旧京而守洛阳,自古及 今坐此患者,不可胜数,而独南宋君臣守江失策尤为可笑。
”(卷七自序)在国防后备建设方面,一是强调立国要有正确的方略和宏大的规模,改 革旧制,创立新法,“朝廷之上置中书以总机务,疆场之外,建专阃以总征 伐;经理度支,抚驭军民,适宽严之宜,得缓急之序;崇大体,立宏纲,破 因循之旧格,布简快之新条,使人人辑志,处处向风”。
(卷八自序)二是 主张屯田,减轻民众负担,解决军队粮饷。他认为“百万之众,无食不可一 日支”。(卷九自序)如李密以霸王之才徒以用粟不节,卒致米尽人散,而 刘邦却以能食敖仓之粟,得以亡楚兴汉,“屯田一著,所谓以人力而补天工 也”。(卷九自序)本书在最后一卷,论述了用兵全胜之术,主张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 待机而动,反对死打硬拼,鲁莽从事。
他以与虎搏斗作比喻,指出斗虎“当 设网罗,掘陷井,围绕其出路旁,睨而伺之,久将自困,若奋不顾身,径进 而与之斗,鲜不伤人矣”。(卷十自序)斗敌与斗虎理同,“故欲克敌者, 强其势,厚其力,谨其制,利其器,然后堂堂阵,正正旗(声罪致讨,而施 戎索,乃全胜之术也”。
(卷十自序)《乾坤大略》初以抄本行世。辰州秦聚奎在为本书写的序中说,他在 任职肃水时看到的抄本,往往事不归类,踌驳颇多。他于清咸丰四年(1854 年)任职饶川时,王余佑之裔孙王懋亭茂才来饶,携其先人藏书数种,内有 此书原本,因重校一遍,始知篇中错杂重复之处,为后人所窜入,而原书本 来是融会贯通的。
当时筹防吃紧,到处戒严,韬钤攻守之术,尤为救时良 剂。于是,他据原本重录一份,与旧本相校,将后人窜入的十H条,删其 重复,另记于后,以资参览。这就是所谓的秦校本。本书被收入《畿辅丛 书》、《丛书集成初编》。宝兴堂于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翻刻、山西育 才馆于民国9年(1920年)翻印。
这些不同的版本,或以秦校本为底本,将窜 入的十三条附于书后,如山西育才馆铅印本,或以旧抄本为底本,但在后人 窜入的内容后面一一注明“秦校原本无此条”,《畿辅丛书》本即如此。
《乾坤大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发布时间:2023-05-11 02:41责任编辑:孙小东关键词:
知识推荐
- 2000万像素相机(2000万像素的相机拍的照片有多少m)
- 黄风怪(黄风怪的性格特点)
- 包含陈慕华简历的词条
- 现在过年可以放烟花吗犯法吗
- 亲兄弟同一年结婚后果 兄弟两个同一年结婚有什么后果
- 李侍尧(李侍尧儿子)
- 花卉的意思是什么?
- 北京旅游风景区(北京必游的十大景区,全部去过,才算真正的玩转北京)
- 四大洋最小的是哪个(世界上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 搬山诅咒怎么解除的,搬山为什么被诅咒
- 感叹号是什么意思(汽车感叹号是什么意思)
- 私人影院是干什么的(私人影院一般是做什么的)
- 可贝尔产品怎么样(可贝尔护肤品品牌介绍)
- 经典动画卡通人物图片(经典卡通动漫形象)
- 女生喜欢的100种迷你小手工
- 男人梦见水牛是什么意思解梦(梦到水牛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