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理小说《夜晚集》里,写到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老大爷中了恶魔的妖法,混混沉沉地陷入鬼魅之地’,墓地看到小路边的文堆上闪烁着点点星光,老大爷直起身子,双手叉腰,目光注视--星光熄灭了,但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又从新出现了!
在我国古代,‘鬼火’也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人还画出鬼火的形状,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常常有人谈到‘鬼火’,旧社会里迷信的人,还把‘鬼火’添枝加叶地说成是什么阎王出巡的鬼灯笼,好吧,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看看‘’鬼火‘是什么,先字烧瓶里加入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玻璃管口就冒出气泡,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臭鱼腥味儿,这时你迅速地把窗口用黑布遮上,就会看到一幅与田野上一样的画面,从玻璃窗口冒出一个又一个浅蓝色的亮圈,在空中游荡,宛如‘鬼火’!
原来,这是一场化学之战,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作用生成,生成了臭鱼味气体--磷化氢!磷化氢在空中能自然放火,就形成‘鬼火’。实验时必须注意:磷化氢很毒,有很容易爆炸!
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很多磷,死后腐烂了就生成磷化氢,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火,在田野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磷化氢冒出,只不过因为白天日光很强,看不见‘鬼火’罢了!
磷,是德国汉堡的炼金家勃蓝德在1669年发现的,按照希腊文的原意,磷就是所谓的‘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