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知

通济门(通济门的简介)

发布时间:2023-06-10 09:58责任编辑:游小芳关键词:简介

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通济门或者(通济门的简介)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通济门(通济门的简介)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通济门(通济门的简介)”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通济门是南京明代内城城墙的一座城门,是一座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位于南京象房小区西北边南京古城墙东南边转角处,南部建造有南京市东边的水城门东水关;东连南京市明代内城城门正阳门(现在光华门),南连中华民国开辟的城门雨花门。1、介绍通济门……

本文标题:

通济门(通济门的简介)

正文内容:

通济门是南京明代内城城墙的一座城门,是一座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位于南京象房小区西北边南京古城墙东南边转角处,南部建造有南京市东边的水城门东水关;东连南京市明代内城城门正阳门(现在光华门),南连中华民国开辟的城门雨花门。

1、介绍

通济门是南京明代城墙最有特色的城门之一。在明代,她和聚宝门(现中华门)、三山门(现水西门)同属规格最高的3座内瓮城城门之一,也是南京明代内城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

1957年,通济门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当做封建残余而遭遇完全拆除。

历史上的通济门是南京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它坐北朝南,有三重内瓮城。进门向东北而去是森严的明代洪武、建文、永乐年间紫禁城所在地,向西南而行则是热闹的秦淮商业区,因此堪称明代应天府的咽喉要道。最特别的是它的外形被设计成一艘正待扬帆远航的大船,扼守在内秦淮和外秦淮的分界点上。在南京乃至世界城墙史上均是独一无二的杰作,所以称为福船型城门,也成为鱼腹型城门。

从明初洪武十八年(1386年)将通济门建成到明末崇祯十八年(1645年)南明弘光皇帝由通济门出逃,前后259年历史,通济门见证了明王朝从创建到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明代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缢死煤山,明朝大臣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为皇帝,在南直隶的南京建立政权,史称南明弘光朝廷。一年之后,清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主力渡过长江占领镇江,直逼南京。明崇祯十八年(1645年)6月3日夜,刚刚表示要带头拼死守卫南京城的南明弘光帝连夜从通济门逃出南京,连辅佐他的大臣马士英都不知道,15天后,弘光帝被清军俘虏,清军特地押他回南京从通济门入城,沿途南京市民无不唾骂。

2、历史

通济门是南京明代城墙最有特色的城门之一。在明代,她和聚宝门(现中华门)、三山门(现水西门)同属规格最高的3座内瓮城城门之一,也是南京明代内城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

通济门瓮城在建成之初,便成为南京的重要地标建筑,地名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在南京兴起的拆城热潮中,通济门虽为中央文化部指定保留的城门之一,其瓮城及其两侧的城墙亦不可幸免地被全部拆除。庆幸的是,南京市建设局勘察测量大队在20世纪50年代用平板仪测绘了一张通济门瓮城平面图,为通济门瓮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复原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材料。

1645年6月3日夜,刚刚表示要带头拼死守卫南京城的弘光帝连夜从通济门逃出南京,连辅佐他的马士英都不知道。15天后,弘光帝被捕,清军特地押他回宁从通济门入城,沿途南京市民无不唾骂。

1960年10月,白下区人民委员会开始拆除通济门瓮城两道城门。

1963年底,通济门及瓮城地面建筑被彻底拆除。从此,屹立了近600年的通济门瓮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1963年,通济门城墙最后的石墩被清除。

2002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龙蟠中路凯悦天琴小区建设工地,发现了通济门东面的城垣。

2006年,又在这个工地发现了从外往里的第四道城门遗址。

2010年考古队员找到了当年的城墙遗址,并且推断出是通济门西侧城墙。这个遗址所在地大概有600平方米,在现场,依然能看到当年城墙拆除后遗留下来的墙基,墙基全部是用青砖砌成的,有一条是东西走向,而另外一条则是南北走向。

发现城墙遗址后,文物部门表示,如果将多次考古数据汇总,有望还原历史上完整的通济门,在龙蟠中路399号,要尽快建立一个城墙遗址公园,当时南京多家媒体报道了此事,附近居民也一直期待这个公园建成。

3、遗址发掘

2002年4月,位于白下区大光路167号的凯悦天琴楼盘工地施工时发现了与明代通济门瓮城有关的附属建筑遗存,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随后进行了正式的考古发掘。经过发掘,清理出一段南北向条石遗迹,残长25.8米,残高0.4—1.55米,残存1—5层不等。条石最底一层打磨毛糙,不甚平整,以上各层外侧及咬合面均修琢规整而光滑。包砌条石长0.6—1.10米、厚0.27—0.35米,由下至上逐层内收2—3厘米。墙体内侧紧贴包砌条石有城砖砌成的防护层,宽约0.85米。防护层内的城墙内芯充填不规则形状的石块,石块与石块间用黄土和石灰混浆嵌筑夯实。从其砌筑方式以及位置走向来看,凯悦天琴楼盘工地发现的这段条石遗迹,应为明代通济门瓮城东侧呈南北走向的墙垣内壁残迹。

该段城墙墙基下面叠压的文化堆积有两层,累计厚约3米。第一层为明代夯筑层,由黄土夹杂厚石灰浆及碎砖瓦等夯筑而成,约2.2—2.5米;第二层为南朝文化层,厚约0.6—0.8米。黑灰土,土质较软,含砂。出土物有南朝时期的青瓷器残片、印纹硬陶片等,未发现南朝以后的遗物。第二层下为流沙层,无包含物。

4、拆除风波

通济门被拆除是1962年的事,早在1954年9月,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及南京市政治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对南京市工务局提出的《南京城墙保护原则》进行讨论,会议决定:“南京古城墙除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有助于防空,防洪及点缀风景的部分应予保留外,其他部分一律拆除”。随后拆城风暴掀起,可能是政府有关部门考虑到通济门在城墙中规制宏伟,质量较好才没有对其施以狠手。1958年1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对南京拆城墙做了明确的赞赏:“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随后南京的拆城运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直到60年代拆城墙之举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初经过当时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朱偰等一批有识之士竭力保护下来的通济门,水西门等最终没有逃过劫难。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通济门的简介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通济门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