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功臣李新是怎么死的
李新被杀之谜
胭脂河于两年后完工,解决了明初漕运中的一大难题。负责开凿此河的崇山侯李新,理应功成受赏,却被朱元境诛杀,令人疑惑。《明史·李新列传》只300余字,其中说:“二十六年,督有司开胭脂河于溧水,西达大江,东通两浙,以济漕运。河成,民甚便之。二十八年以事诛。”
正史没提李新被杀原因,“以事诛”三字留给后人一道难解之谜。民间传闻是受贿赂,方志和野史中有如下记载:《溧水县志》“天生桥”条中,末尾有:“李新尝私于民家,焚石凿之,役而死者万人。太祖微行至,立诛之,以报役死者。”《高淳县志》记载:明代,高淳进士韩邦宪,对高淳作历史考证。文中提到胭脂河,“乃命崇山侯凿山通道,引(石臼)湖水会秦淮河入于江……有严氏者,虑损其田,以女贿侯,故迁其路,侯坐极刑死。”韩邦宪作《广通镇坝考》与李新被诛相距百余年,他的记载应是有根据的。明末清初查继佐《罪惟录》传8载有崇山侯李新等10人传略,原文是:“李新,濠人。……受民贿,请更诏凿山,兵怨,伏法。钉其肤大石,今天生桥钉窍犹存。”《罪惟录》虽是私人编撰,但作者费时29年,“手草易数十次,耳采经数千人”,保存了不少史料,足以补正《明史》所讳。
上述方志、野史,均提到李新在督开溧水胭脂河时,“受民贿”、“尝私于民家”,“严氏虑员其田”,以性贿赂等。这样,李新“请更诏凿山”、“故迁其路”、“舍平陆,焚石凿之”,以致“役而死者万人”,有违朱元璋“役民勿暴”的面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当然,以上只是推论,这个历史疑案尚待更多史料发掘和专家考证
李新的简介
李新,1965年生。先后就学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联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并取得俄罗斯联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先后担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教研室(系)主任、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系高级研究学者。财政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欧洲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和研究员。曾荣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3)、“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2004)、“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9)、“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优秀会员”(1999、2005)等荣誉称号。学术研究方向:世界经济、转型经济学与转型国家经济。主要研究成果有:出版《向市场经济过渡:俄罗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苏联俄罗斯卷)、《经济转型比较制度分析》、《转型经济研究》、《中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等专著9部,在《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次转载于《改革内参》、《新华月报》、《经济研究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发表于《社会科学报》的《俄罗斯理论界论战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并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年鉴2005》。
宋代李新的介绍
【介绍】: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全宋诗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为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迹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亚洲玉雕大师李新简介
李新:1970年10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亚洲玉雕大师。其作品有《中华龙》、《世园12生肖兽身》等。“圆明园十二生肖法身”团聚世园会(图)
2011-05-25 03:33:58 来源: 西安晚报(西安)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李新作品《世园12生肖》世园24号广场参观复原的圆明园十二生肖法身。 记者 魏影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博海) 它们是昔日圆明园里震撼世人的兽首铜像,它们因四散流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如今在西安世园会园区里,根据圆明园协会提供的完整资料复原的十二生肖法身,正静静地围聚在一起,等候游人的观赏。向游人们展示当年圆明园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围聚的场景。
落户世园创两项纪录
被复原的十二生肖法身坐落在西安世园会园区灞柳驿附近的24号广场。这套引人注目的雕塑创造了中国第一套和田玉国宝十二生肖法身全像、中国最大的和田玉组玺两项纪录。
《国宝十二生肖法身(印)》是以圆明园国宝十二兽首法身像为依据,以故宫珍藏的《十二生肖祈福组玺》为原型,选用与2008北京奥运奖牌相同的田青玉(属和田玉)玉料复原而成,消耗和田玉原料超过了40吨。按照原比例的1/2,每尊高约45厘米,玉色天成,内蕴精光,雕工洗练,用刀如笔,线条流畅,姿态生动。体现了“训古化今”的当代玉雕风格。这十二生肖法身,每一个都持有法器或法印,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蕴含着祈福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祝愿。由于和田玉质地比较坚硬,色泽莹润,用它来表现作品更加细致入微。
按完整史料精确复原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海外。目前,牛、虎、猴等兽首已分别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但蛇首、羊首、鸡首三件仍然下落不明。
据设计人员讲,以前见到的更多是兽首,这次则是根据圆明园协会提供的完整资料,复原了所有十二生肖法身,完整展现了当年圆明园海晏堂外十二生肖铜像围聚的壮观场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到这里和圆明园十二生肖复制件合影的游人络绎不绝。“圆明园原来号称‘万园之园’,现在的西安世园会也是一个国际园艺博览会,在这里能见到著名的圆明园国宝十二生肖法身和田玉复制件,非常难得和高兴,所以一定要拍张照片留念了。”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肖景明说。
据悉,制作单位已经将整套雕刻作品捐赠给西安世园会作为永久景观展出,世园会期间,来自海内外游客可充分领略国宝带来的视觉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