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出自哪本书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出自《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出处: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启示:
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让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谁提出的?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韩非子提出的。
这是《韩非子·有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法律不屈从迁就地位高的权贵者,就如同拉直的绳子没有弯曲一样。
这句话道出了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战国末年,封建地主阶级是政治上的统治者,也是特权阶层。韩非一反儒家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提出执法必须公正严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近义词
铁面无私
读音:tiě miàn wú sī。
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例句: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故事:王熙凤酒后无德大骂平儿,事后觉得自己的行为过火,就向平儿道歉。李纨、探春等来拜访她们,她们与王熙凤说已经成立一个海棠诗社,要求增拨开销,并拉王熙凤入社,做一个铁面无私的“监社御史”。王熙凤看出了她们的目的,也只好做顺水人情了。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这是什么中的一句话?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这是《韩非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译文:法不偏袒权贵,法律的准绳决不能屈从于邪恶,就象木匠用的墨线决不会就弯曲的木料一样。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即使他有才智也不能用言辞来辨解、搪塞,即使他英勇无比也不敢用武力来抗争。惩罚非过,不可回避权贵大臣;而奖赏善行,则不可遗漏普通百姓。
扩展资料
启示: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让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法律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立法程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允许各种利益阶层和群体参与到立法中来,充分有效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使法律真正成为全体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从而有效地推进全方位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就是要充分发挥立法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手段理顺国家与公民的财产关系,在国家与公民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公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公民之间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缩小收入差距、贫富差别,努力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实质公平。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这是什么文章中的一句话?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出自《韩非子·有度》。
选段: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译文:
法律不偏袒权贵,就像墨线不迁就弯曲的东西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有智慧的人没有理由用言辞辩解,勇敢的人不敢用武力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权贵大臣,奖赏善行不遗漏普通百姓。
扩展资料:
作为国家统治的强制性工具,法律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法律能否贯彻正义原则就不仅会影响到百姓福祉,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稳定。在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中,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非常注重法治的正义性。
战国末年,奴隶制刚刚崩溃,封建制得到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掌握政权,他们是政治上的统治者,也是特权阶层。 韩非以他特有的魄力一反儒家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提出法律必须公正严明,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在当时难能可贵。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这是什么中的一句话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出自《韩非子·有度》。这句话的意思是:法律不会阿谀权贵,墨线不会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强调法律的公正无私,对所有人都适用,一视同仁。
《韩非子》的介绍
《韩非子》是法家经典著作,全书共五十五篇,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运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
《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其中经典篇目有《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
韩非子的介绍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人,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编纂成《韩非子》一书。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主张尊君卑臣,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出自哪里?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出自《韩非子·有度》。
解释: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释义:
阿:偏袒,迁就。绳:墨线,木匠用来取直的工具。挠:弯曲。法律不偏袒有。
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出处:《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作者介绍: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法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