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古代情人节吗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吗?那七夕又是什么?
元宵节在古代那可是情人节!不要被汤圆迷惑了双眼,那不是正月十五的本质。
昨天2月14日是情人节,西方人的情人节。今天 2月15日阴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不要光想着吃汤圆吃元宵了,昨天没买花的昨天表达情意没有表达清楚的,今天继续--情人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为了治安都实行宵禁制度,唯独上元节这天不禁夜。唐朝时上元节这天晚上开禁三天,无论贫富贵贱男女都会上街赏灯游玩,通宵达旦,彼此有爱慕的这天可以见面游船看花灯,很多人也因花灯开始了一段浪漫的邂逅。
到了宋代,取消了宵禁制度,女性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年到头只有等到上元节这天“放飞自我”,有了婚约没有见过面的,这天可以远远看一下聊以慰藉。这一天也是待嫁姑娘找郎君的好日子。所以说元宵节不是单纯用来吃汤圆吃元宵赏花灯的,是用来谈情说爱的。
◆? 欧阳修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描写的就是上元节约会的场景。
◆? 辛弃疾的“?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才是古代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七夕”又是咋回事呢,这些年被大家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其实,“七夕”真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在古代,七夕这一天是民间女子比拼女红手艺的日子,大家都在效仿织女。“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来人们为什么会把七夕和爱情联系起来呢?据说源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是名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经过白居易的宣传,这首诗也就成为了爱情诗。
◆? 秦观在《鹊桥仙》写到:金风玉露一相逢,变胜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诗彻底的把七月初七这个日子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对于七夕,人们更多的是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感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虽然七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但是,爱情是美好的,不管是七夕还是上元节,愿你心有所属觅得良伴,一生如愿。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正月十五是中国古代版“情人节”。除了热闹的活动和各种表演,元宵节还有一个挺特别的“功能”,后来也因此被人唤作是中国古代实质意义上的情人节。
民俗学专家萧放解释,有这个叫法,是因为元宵节是古代难得的两性可以接触的时间。元宵节的狂欢,给了深闺女子晚上出游的机会。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她们依然能到街市去观赏花灯,尽兴游玩,即便深夜不归,旁人也不会多加苛责。
由此,年轻男女有了互相结识的机会,一见钟情的例子多得很;有些原本便是有情人,只不过借着元宵节来约个会。大文人欧阳修写过一首《生查子·元夕》,流传至今:“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好不容易出来观灯,女子们往往会费尽心思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可惜的是,灯会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中如果一时忘情,遗落首饰是比较常见的了。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你对元宵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吗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