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晋江或者(晋江的简介)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晋江(晋江的简介)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晋江(晋江的简介)”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晋江发源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流域面积5629k㎡,河长182km,河道平均坡降1.9‰,沿程流经永春、安溪、南安、晋江、鲤城、丰泽等县市。晋江上游有东溪和西溪两大支流,东溪发源于永春县呈祥乡云路村,流域面积1917k㎡,河长120km。西溪……
本文标题:
晋江(晋江的简介)
正文内容:
晋江发源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流域面积5629k㎡,河长182km,河道平均坡降1.9‰,沿程流经永春、安溪、南安、晋江、鲤城、丰泽等县市。晋江上游有东溪和西溪两大支流,东溪发源于永春县呈祥乡云路村,流域面积1917k㎡,河长120km。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挑舟村,流域面积3101k㎡,河长145km。两支流于南安市丰州镇井兜村双溪口汇合始称晋江,并于晋江市淄滨纳入九十九溪至丰泽区浔浦入海。
中文名:晋江
外文名:ChinRiver
流经区域:闽中、闽南
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量:55.02亿立方米
1、水文特征径流量
晋江多年平均流量163立方米/秒,径流深1031毫米,径流系数68.3%。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多年平均最大月流量出现在6月,占全年的20.9%,最小月出现在1月,占全年的1.7%,相差12倍。东、西溪年径流量77%以上集中于汛期(4~9月),而非汛期(10~3月)只占23%弱,晋江干流更少,只占18.2%。径流的年际变化也相当大,晋江干流(石砻站)年径流量最大值为84.05亿立方米(1961年),最小值25.629亿立方米(1967年),年径流绝对比率K值为3.32倍。晋江流域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从山区的0.25递增到下游的0.5,变化范围大于降水量Cv值变化范围。
分析计算晋江流域1956年-2000年年径流量系列,用P-Ⅲ型频率曲线计算求得各种不同频率典型年年径流量如下:晋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5.02亿m3,平水年年径流量为53.49亿m3,偏枯年年径流量为43.58亿m3,枯水年年径流量为31.64亿m3。另外径流在时间上分配不均,根据晋江干流石砻水文站统计,来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占全年总水量的69.7%;而枯水期10月至翌年3月的来水量仅占全年的23.5%,水量在年际分配上丰枯差异悬殊,最丰和最枯年份来水量之比达到3倍以上。
含沙量
晋江干流石砻站实测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46千克/立方米。含沙量汛期比枯水期大,汛期含沙量为非汛期含沙量的2.33倍;含沙量平均最大月与最小月两者相差22.9倍;汛期6个月含沙量占全年含沙量的70%左右。晋江不仅含沙量大,输沙量也很大,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214吨(石砻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422吨/平方公里。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输沙量大大高于非汛期。输沙量年际变化大,干流最大年输沙量429万吨(1961年),最小年输沙量76.6万吨(1951年),两者相差5.6倍,高于径流年际变化值。
水灾
由于晋江下游地势低洼,面临东海,台风频繁,涨潮顶托,以及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逢6~9月台风季节,经常发生洪潮灾害,水旱交错。近代有记载的水灾达百次以上,有时一年内就发生5~7次。大灾时,“南安水涨,至民居瓦檐,人畜溺死无数”;“晋江大水,海水骤涨,入城高数尺,新桥梁冲坏,人畜多溺死”。民国24年(1935)7月洪水,石砻站流量10000立方米/秒,泉州市区80%以上和100多个农村被淹,死亡70多人,毁房2000多间,灾后瘟疫流行。
晋江洪水在德化县西部山区形成后,由东、西两溪洪峰汇成,还包括一部分区间径流。中上游属山溪性河流,坡降大,径流易于集中,夏秋季节常因受台风影响或正面袭击,带来狂风暴雨。
自有记录以来,元元统元年(1333)、元至正九年(1349)、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民国24年(1935)以及公元1956、1958、1960、1961年和1990年都发生过超危险水位的大洪水。
由于晋江下游地面低,河道弯曲,以及上游水土大量流失等因素,使河床严重淤积。据统计,仅1953年至1959年的7年间,晋江洪水超警戒水位就有30次。1958年修筑下游防洪堤后,洪水泛滥减少,山美水库建成后,控制了东溪支流三分之一的流域面积。
晋江下游感潮河段经常受到潮水顶托,堤内低洼地带积水不能及时排泄,即成内涝。涝灾多发生在晚稻生长期的7~9月份,年均出现4~5次。一次降水30毫米以上,就可形成内涝;降水若大于100毫米,便会造成大灾,涝区连淹4天左右,淹没水深1.2~1.5米。
2、水利设施水库水电
1956年,福建省水利局勘测总队进行晋江流域轮廓规划,1957年8月提出晋江流域规划方案初步意见,1958年完成晋江流域规划报告。该报告提出在东溪上修建以灌溉为主的山美水库,在西溪上修建以发电为主的剑斗水库。1959年,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对晋江西溪又进行补充规划报告。该报告放弃了淹没工矿区和规划中的铁路的剑斗水库方案,规划了以防洪为主的安溪枷楠水库。枷楠水库淹地3万亩、移民3万人,由于移民安置问题难以解决,后来也予放弃。70年代初,省水电设计院对西溪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剑斗—湖头河段进行开发规划,重新提出白濑水电站开发方案。晋江东、西溪上游规划的主要水利枢纽只有山美水库和白濑电站。山美水库于1972年建成,灌溉面积62万亩。
防洪大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着手治理晋江,先后于1955~1956年、1959~1960年分期兴建晋江下游防洪工程。
第一期工程于1955年5月由省农业厅水利局编制设计任务书,省农业厅审定,省计委批准概算。7月,由晋江专署会同晋江、南安、泉州县(市)组成工程指挥部负责实施建设。一期工程北堤从金鸡至龙头山,南堤从杏埔至东山;堤长18.232公里(其中石堤283米),抛石护岸3处,水闸7座,涵洞6座,土石方工程量90.02万立方米,投入劳力68.54万工日,使用钢材20.32吨、水泥520吨、木材472立方米,使用经费87.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2.5万元,群众自筹4.8万元。工程1955年9月15日开工,1956年5月15日验收。9月19日,晋江发生8020立方米/秒的洪峰,超过按20年一遇7790立方米/秒的设计流量,新建堤防决口13处,灾后立即全线抢修加固。
第二期工程北岸从龙头山至法石,南安西溪的南北岸堤段,于1958年11月由泉州市人民委员会编制“晋江下游防洪堤第二期工程计划任务书”,晋江专署水电局编制“晋江下游防洪堤加高工程设计”,设计标准为:保护市区为33年一遇洪水,郊区为20年一遇洪水,经省水电厅审定,省建设厅批准,北岸由泉州市(现鲤城区)组织工程指挥部,按城乡、系统设置工程指挥所,分段包干施工;南安西溪段由南安县组织指挥部负责实施。泉州市的干部、师生、居民都参加义务劳动,驻军派员派车支援,日高峰劳力达2.5万人。北岸工程1959年12月10日开工,1960年6月建成;南安西溪防洪堤1959年10月开工,1960年4月建成。北岸二期堤长7.644公里(其中石堤1306米),水闸7座,涵洞一座,旱闸9座,土石方工程量83.73万立方米,投入劳力103.8万工日,使用钢材97吨、水泥950吨、木材1371立方米,国家补助资金331.23万元,迁移居民1006户、5590人。南安西溪防洪堤堤长21.448公里,土石方工程量237.21万立方米,投入劳力263.17万工日,使用钢材30.2吨、水泥3500吨、木材485立方米,国家补助资金153.83万元。
1961年后,沿江的县市又对防洪堤分别进行加高加固,并增建环城桥分洪节制闸及董埭、法石、海关口、龙头山的排涝、排污、引水闸。晋江下游防洪堤自1960年全面建成后,经每年的维修加固,至1990年已防御超警戒水位的洪水118次。1986年泉州市水利局编制了“晋江下游防御特大洪水方案”,经省水电厅审核,省政府批复,确定市区防御50年一遇洪水,其余地区为33年一遇洪水。根据福建省水电设计院提出的规划报告,经省水电厅1989年6月审定,晋江下游防洪堤再次加固扩建工程分二期实施,由省水电设计院承担勘测设计。同年,省水电厅提出第一期加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加固扩建的工程项目为:泮山至法石堤长10.24公里的加高、加固和基础处理,新建排涝闸一座,扩建排涝闸一座,改建水闸8座,旱闸8座。共完成土石方29.6万立方米(石方1.7万立方米),粘土防渗墙处理850米,混凝土防渗墙1.5万平方米,减压井24口,投入劳力80万工日,使用资金1564万元,其中:水利部和省补助700万元,泉州市及地方自筹864万元。
到1990年底,晋江下游防洪堤工程有:防洪堤15段、总长41.07公里,其中:土堤39.35公里;石堤1.723公里;水闸36座83孔;旱闸18座20孔;涵洞32座。保护土地11.3万亩(其中耕地6.25万亩),村庄209个,人口25万人。
3、河流污染污染来源
晋江流域水体有5个主要污染源,分别为化工源、居民生活源、煤矿源、铁锰矿源、农业生产源。
污染恶化
根据2001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的水质评价,晋江流域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河长为13km,占评价河长的7.6%,分布在安溪和石砻站河段之间;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河长为75km,占43.9%,主要分布在安溪站上游,石砻站下游;污染河长为83km,占48.5%,主要分布在永春县上游,南安市洪濑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汞。
晋江水质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仍呈现恶化的去世。2004年,晋江流域内的COD纳污能力为97.30t/d,控制排放量77.33t/d,现状实际纳污量达101.96t/d;氨氮纳污能力4.135t/d,控制排放量4.107t/d,实际纳污量达6.943t/d。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晋江的简介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晋江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