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制度是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为消除腐败、提高效率而进行的一项行政制度 改革。改革以前,国王、首相或贵族议员掌有直接任命政府官吏的权力,卖官鬻爵、 任人唯亲非常普遍。贵族子弟庸碌无能而高居要职,政府官员饱食终日甚至请人代 职。官员晋升不凭才干和业绩,而靠年资和内援支持。
结果,政府部门冗员充斥, 效率低下,业务混乱。18世纪80年代,议会曾进行初步改革,规定录用官员首先须经各部门负责人的 推荐,但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19世纪50年代初,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加以改革。在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的授意 下,屈维廉和诺斯科特于1853年底拟出“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针对当时文官制度的弊病,提出全面改革的方案。
该报告在1854年的议会讨论中遭到 反对,被迫撤回。因在克里木战争期间政府机构的弊病导致英军的严重伤亡和后勤 供应的迟缓,激怒了公众舆论。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绕过议会,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但 改革很不彻底。1890年,首相格莱斯顿颁布了第二个法令,规定一切文官任用须经 公开竞争考试,但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
政府对投考文官的年龄、文官待遇、分级等做了许多改革、补充和修订,文官 制度日臻完善。这是一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通过改革,取消了个人恩赐官职 的特权,减少了政府的腐败,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同时促进了其他部门的改革。
文官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发布时间:2023-09-02 17:48责任编辑:姜先生关键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