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浙江元宵节的风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坐标浙江,南方城市
今天元宵节,想像中的热闹没有,仅存的烟火气是一起吃汤圆
嗨,陌生人,你那边的烟火气还在持续吗?在这个团圆的日子,祝你事事圆满!
宁波元宵节习俗?
1、在宁波,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会举办大型灯会,又称“灯节”
2、宁波人元宵节一定都会吃一碗“汤圆”。宁波话也称为“汤团”。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旧时,在宁波闹元宵、行灯会中,“猜灯谜”是一项重要内容。宁波人称“猜灯谜”为“猜枚子”。谜面叫“枚壳”,谜底叫“枚肉”。出谜叫“做枚子”。
元宵节的各地习俗?
1、安徽
古城凤阳县,荡秋千、挑灯笼、撂火把等民间习俗,成了元宵佳节的三大习俗。
元宵佳节,最让孩子们动心的还是“挑灯笼”。各种花灯“抢早”上市,造型各异的花灯将夜晚装点一新。撂火把是一种青少年集体活动。在凤阳农村,留心的孩子都会早早有意识地收集、准备着一些废旧扫帚、刷把,以备元宵节撂火把。
2、山东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
杂耍的形式各种各样,狮子舞、龙灯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赶毛驴……应有尽有,内容以戏曲为主。曲阜城周围村村玩龙灯,每个村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演。
浙江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唐宋时期,浙江各地的元宵观灯习俗已十分盛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正月十一夜日》就是记录了杭州元宵灯夜的盛况,把杭州的元宵节与京都灯会相比美: “灯火家家市,箫笙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到了宋代,三天的元宵灯节又延为五天,以应“五谷丰 ”的吉兆。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述:“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火不绝”。从官巷口到众安桥悬卖各式花灯称为“灯市”。当时家住杭城官巷口之南面保康巷的著名女诗人朱淑贞曾写下《元夜》词说:“花市如灯昼。”府衙门前扎大型彩灯时称“山棚”。灯口千变万化,琳琅满目。其中以苏州、福州产的灯为富丽堂皇,有用五色珍珠结成网的“珠子灯”,镞镂精巧的五色染成的“ 皮灯”,五色蜡纸糊与的旋转如飞的“戏马灯”,还有引人注目新安产的无骨灯。此灯制作特殊,《武林旧事》说: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如玻璃球也。景物巧夺,前无其比。
元宵之夜,居民倾城而出,上街观灯。约至二鼓时分,知府乘小桥上街游尝,并东市西坊搭台,上,坐观,台上。成为观灯的高潮。
皇宫之内,为了表示与民同乐,在复古、膺福、清燕、明华等殿县灯持彩,气氛热烈。同时又在丽正门搭起五大高的彩灯楼,称为玻璃灯山,上千只各式精制的彩灯,怪怪奇奇,无奇不有。“正中用正色玉栅灯排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二鼓时分,乐声四起,烛灯彩旗纵横,皇帝乘着辇,一路观赏游览,直登上丽正门城楼,宴请文武百官,形成宫中观光之高潮。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两次观看杭州的元宵灯节,一次是血气方刚的十九岁,一次是六十年后再入朝庭修实录史书,他感叹地赋诗一首:
“承计当进入帝城,笙歌灯火连夜明。宁知六十余年后,老眼重来看太平。” 元宵夜灯市以南宋为最盛,明清沿袭。直至民国时期,杭州元宵节仍很兴盛。元宵灯市一般在十二日开始,至十八日落灯。十二日将新做龙的龙灯抬至城隍山龙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称为“开光”,俗叫“龙灯上山”。
清代杭州,据《江乡节物诗》载“十三日上灯节,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粉团,煮以供祖先,称为“上灯圆子”。十五夜,用糯米粉搓成大圆子,其中馅有切得细细的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豆沙之类,名曰:“灯圆”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浙江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金华浦江元宵节习俗:板凳龙
正月十五当日,郑宅镇的每户出一人一条板凳,所有板凳的连接在行走中完成,村子越大,龙越长,难度也越高。行至村头,一条由板凳相连而成的“长龙”就形成了。
临海、宁海元宵节习俗:“十四”过节
宁海以正月十四为元宵,俗称“十四夜”。前童古镇的元宵节行会更是热闹非凡。在前童,元宵节当晚并不吃汤圆,吃的叫汤包。在台州临海,元宵节也比别处提前一天过。
海宁盐官元宵节习俗:菊花灯会
当地人还会去堰瓦河投放许愿瓶,漂流荷花灯;在风情街看乾隆巡街和皮影戏表演,品尝带着福气的汤圆和糖果;在城隍庙逛内容丰富的元宵庙会,感受古城盐官的浓浓民俗。
乌镇元宵节习俗:提灯走桥
入夜,乌镇小巷里亮起点点灯火,男女老少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远望去,犹如“灯火长龙”。而走桥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走过至少十座桥,忌走回头桥,保佑来年平安。
温州四都元宵节习俗:打大猫
由两人一起披上精心制作的虎皮,扮成活灵活现老虎。村民们脸上涂满油彩、身披皂衣,在虎后扮演“七星七煞”等众多人、神形象,以固定路线边走边表演,游遍附近各村。
临海等曾经属于“台州府”的一些地方都保留着正月十四过元宵的传统。小记采访了一位土生土长的临海人徐小姐,徐小姐说临海人不仅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而且不吃汤圆,而是羹。先吃咸羹,后吃甜羹。咸羹里放了肉、笋、豆腐干、冻面等,而甜羹则和“八宝粥”有点像,放入了桂圆、莲子、金桔、酒酿等,有时候也会放一些小汤圆。
临海将元宵节提前一天,而杭州则是延长了两天,原本是十六落灯延长至十八落灯。小记采访了杭州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丁云川说,老杭州人有个说法,叫“上灯圆儿落灯糕”,说的是正月十三上灯时吃汤圆,正月十八落灯时吃年糕,直到正月十八,杭州人的元宵节才结束,年这才算过完,要收心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