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或者(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的图文介绍)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的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的图文介绍)”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位于方正县城镇东7公里处,221国道可达。距哈尔滨市171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系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更名发展而来。中文名称: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地理位置:方正县县城镇东7公里建立时间:1995年……
本文标题:
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的图文介绍)
正文内容:
位于方正县城镇东7公里处,221国道可达。距哈尔滨市171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系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更名发展而来。
中文名称: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
地理位置:方正县县城镇东7公里
建立时间:1995年
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1、园林简介景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日本人公墓。在园林的北侧,建有纪念陈列馆和“中国养父母公墓”,纪念陈列馆为日本式建筑,是由日本国琦玉县中日友好协会捐资兴建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铁证,同时也是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每年有20万人参观中日友好园林。这里每年接待日本民间团体50余个(5000多人),来园林祭扫公墓,旅游参观的日本政府民间团体华人华侨寄托哀思、悔悟历史、崇尚和平,被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和与人为善的高尚品质所折服,以实际行动致力于中日友好,也为方正县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景区内有腾原长作纪念碑、中日和平友好纪念林、中国养父母公墓、中日友好和平陈列馆等十大景点。
2、园林历史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之后,尚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开拓团民纷纷结队出走,寻找回国途径。佳木斯附近的桦南、桦川和汤原等县的开拓团民,昼伏夜行,跋山涉水,与林口、依兰等县的开拓团民汇合,一起拟经方正县去珠河县(现尚志市)取道哈尔滨回国。当他们集结在方正县伊汉通乡开拓团本部(现伊汉通乡吉兴村)和兴农合作社(现方正县综合高中)一带时,已是深秋,人数也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因长途跋涉,体力消耗殆尽,寒冬降临,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加之传染病流行,有开拓团民先后死去,而方正人民以德报怨,救助、收养了活下来的妇女和儿童。
解放后,方正县人民政府在炮台山北麓修建了日本人公墓,墓身呈圆形,直径3米,高1.5米,拱顶,水泥质地。有面北而立高3米的花岗岩石碑一座,-“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墓内合葬着五千多具日本开拓团民的遗骨。在“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的东侧,并列着一座“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其形状、构造、质地和规模与“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相同。墓内合葬着五百多具原鸡西麻山地区开拓团民的遗骨,是一九八四年十月移葬在这里的。一九九五年经方正县政府批准,“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更名为“中日友好园林”。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每年都有日本政府和民间团体到方正友好访问,旅游观光,祭扫公墓。“中日友好园林”成了中日人民交流、交往的桥梁,成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但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见证,中日两国人民把园林主题确定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后来有一个日本人进入“中日友好园林“,为园林增添了新的内涵。他就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藤原长作先生到方正县传授水稻旱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使当地的水稻单产翻了一番,取得了重大突破。方正人又把这一技术传遍了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让更多的人受益。
为了纪念藤原先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经国家外交部批准,方正县人民政府于二○○四年九月,在“中日友好园林”中建成藤原长作纪念碑。纪念碑占地225平方米,碑高2.74米,碑身为暗红色大理石,基座外镶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刻“藤原长作纪念碑”,背面书有其业绩碑文。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的图文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