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上有哪些大的芯片
显示芯片: ATI系列:ATI一直是笔记本电脑显示芯片的霸主,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均采用ATI Mobility Radeon系列显卡。此产品与nVIDIA的Geforce GO系列在设计出发点上有所不同,主要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点,在不提高功耗的前提下优化3D性能。虽然ATI Mobility Radeon不支持硬件T&L,在3D性能上要略逊于Geforce GO系列,但它的功耗只有2.2W,并且带有类似Intel笔记本专用CPU的SpeedStep节能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根据用电情况选择核心频率和电压。 ???由于以前笔记本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至于笔记本显卡在娱乐,特别是3D游戏方面的欠佳表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注意。人们更关心它的功耗和2D性能,似乎笔记本电脑天生就与3D游戏无缘。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功能不断强大,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大,家庭用户成为了笔记本电脑的庞大消费群体,这样一来,提高笔记本显卡3D性能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最新推出的ATI Mobility Radeon Graphics已经可以达到主流的台式机显卡的水平。Mobile Radeon拥有台式机专用Radeon绝大多数的特性,并且在主板上集成了64M DDR显存。完善的2D效果和超强3D水平试得它已经成为高端笔记本的首选显卡。 ???nVIDIA系列:作为显卡芯片王者的nVIDIA顺应潮流,推出了多面手型的Geforce GO系列显示芯片,这也是nVIDIA推出的移动显示芯片。众所周知nVIDA在台式机显卡中以优越的3D效果已经是广大用户的首选。Geforce GO系列的架构与Geforce系列相同,只是在MX的基础上降低了频率和功耗,Geforce GO系列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虽然Geforce系列比要低一些,但远远超出了ATI Mobility Radeon。打破了笔记本不适合玩游戏的说法。 ???而Geforce GO搭配的显存有SDRAM和DDR两种,最多支持64/128位 64M显存,最大带宽2.6GB/S。将DDR技术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的显卡中,可以算是一种飞跃了。Geforce GO系列还支持硬件的T&L,使3D游戏表现得更加精彩。但是Geforce GO系列的功耗十分惊人,2.8W算是目前笔记本显卡芯片的最高记录。而且Geforce GO不支持内嵌式的显存,只能使用外部显存,整个显示系统占用的空间就会偏大。一般超轻薄的笔记本无法采用该系列显卡。 ???集成芯片:目前使用Intel、SIS和ALI的主板的笔记本有部分是集成类显卡。这种集成显卡可以充分的缩小空间和降低笔记本的成本。其性能也完全能胜任一般商业用户,不过要是运行较大型的3D游戏当然会非常的吃力。
显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显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显卡是目前大家最为关注的电脑配件之一了,他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显示性能的好坏及图像表现力的优劣等等。然而许多初学者对显卡这个东西并不是十分了解的,下面笔者搜集了一批资料并以图解的形式对显卡结构做一简单的介绍,希望你看后能对显卡有一定的了解。 显卡的基本结构 ??显卡的主要部件包括:显示芯片,显示内存,RAMDAC等。 ??显示芯片:一般来说显卡上最大的芯片就是显示芯片,显示芯片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显示卡的优劣,作为处理数据的核心部件,显示芯片可以说是显示卡上的CPU,一般的显示卡大多采用单芯片设计,而专业显卡则往往采用多个显示芯片。由于3D浪潮席卷全球,很多厂家已经开始在非专业显卡上采用多芯片的制造技术,以求全面提高显卡速度和档次。 ??显示内存:与系统主内存一样,显示内存同样也是用来进行数据存放的,不过储存的只是图像数据而已,我们都知道主内存容量越大,存储数据速度就越快,整机性能就越高。同样道理,显存的大小也直接决定了显卡的整体性能,显存容量越大,分辨率就越高。 一:结构--全面了解显示卡(一) 一.图解显示卡。 1.线路板。 ??显卡的线路板是显卡的母体,显卡上的所有元器件必须以此为生。目前显卡的线路板一般采用的是6层PCB线路板或4层PCB线路板,如果再薄,那么这款显卡的性能及稳定性将大打折扣。另外,大家可看见显卡的下面有一组“金手指”(显示卡接口),它有ISA/PCI/AGP等规范,它是用来将显卡插入主板上的显卡插槽内的。当然,为了让显卡和主机更好的固定,显卡上需要有一块固定片;为了让显卡和显示器及电视等输入输出设备相连,各种信号输出输入接口也是必不可少的。 ???2.显卡上常见的元器件。 ??现在的显卡随着技术上的进步,其采用的元器件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巧。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显卡上常见的元器件。 ??a.主芯片:主芯片是显示卡的灵魂。可以说采用何种主显示芯片便决定了这款显示卡性能上的高低。目前常见的显卡主芯片主要有nVidia系列及ATI系列等等,如Geforce2 GTS,Geforce2 MX,Geforce3,ATI Radeon等。此外,由于现在的显卡频率越来越高工作时发热量也越来越大,许多厂家在显卡出厂家已给其加上了一个散热风扇。 ??b.显存:显存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显卡一般采用的是SDRAM,SGRAM,DDR三种类别的显存,以前常见的EDO等类别的显存已趋淘汰。它们的差别是--SGRAM显存芯片四面皆有焊脚,SDRAM显存只有两边有焊脚,而DDR显存除了芯片表面标记和前两者不同外,那就是芯片厚度要比前两者明显薄。 ??c.电容电阻:电容电阻是组成显卡不能或缺的东西。显卡采用的常见的电容类型有电解电容,钽电容等等,前者发热量较大,特别是一些伪劣电解电容更是如此,它们对显卡性能影响较大,故许多名牌显卡纷纷抛弃直立的电解电容,而采用小巧的钽电容来获得性能上的提升。电阻也是如此,以前常见的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越来越多的让位于贴片电阻。 ??d.供电电路:供电电路是将来自主板的电流调整后供显卡更稳定的工作。由于显示芯片越造越精密,也给显卡的供电电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供电电路中各种优良的稳压电路元器件采用是少不了的。 ??e.FLASH ROM:存放显卡BIOS文件的地方。 ??f.其它:除此之外,显卡上还有向显卡内部提供数/模转换时钟频率的晶振等小元器件。 ??全面了解显示卡 ????PCB板 ?????PCB板是一块显卡的基础,所有的元件都要集成在PCB板上,所以PCB板也影响着显卡的质量。目前显卡主要采用黄色和绿色PCB板,而蓝色、黑色、红色等也有出现,虽然颜色并不影响性能,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显卡出厂检验时的误差率。另外,目前不少显卡采用4层板设计,而一些做工精良的大厂产品多采用了6层PCB板,抗干扰性能要好很多。PCB板的好坏直接影响显示的稳定性。 ?????显示芯片 ?????我们在显示卡上见到的“个头”最大的芯片就是显示芯片,它们往往被散热片和风扇遮住本来面目,显示芯片专门负责图像处理。常见的家用型显卡一般都带有一枚显示芯片,但也有多芯片并行处理的显卡,比如ATI RAGE MAXX和大名鼎鼎的3dfx Voodoo5系列显卡。 ?????显示芯片按照功能来说主要分为“2D”(如S3 64v+)“3D”(如3dfx Voodoo)和“2D+3D“(如Geforce MX)几种,目前流行的主要是2D+3D的显示芯片。 ?????位(bit指的是显示芯片支持的显存数据宽度,较大的带宽可以使芯片在一个周期内传送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显卡的性能。现在流行的显示芯片多位128位和256位,也有一小部分64位芯片显卡。“位”是显示芯片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我们并不能按照数字倍数简单判定速度差异。 ?????显示内存 ?????显存也是显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显存质量、速度、带宽等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显存是用来存储等待处理的图形数据信息的,分辨率越高,屏幕上显示的像素点也越多,相应所需显存容量也较大。而对于目前的3D加速卡来说,则需要更多的显存来存储Z-Buffer数据或材质数据等。 ?????我们知道,在显卡工作中,显示芯片将所处理的图形数据信息传送到显存中,随后RAMDAC从显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输出到显示器上。所以,显存的速度及数据传输带宽直接影响了显卡的速度。数据传输带宽是指显存一个周期内可以读入的数据量影响显卡的速度。显存容量决定了显卡支持的分辨率、色深,而刷新率由RAMDAC决定。 ?????显存可以分为两大类:单端口显存和双端口显存。前者从显示芯片读取数据及向RAMDAC传输数据经过同一端口,数据的读写和传输无法同时进行;顾名思义,双端口显存则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读写与传输。目前主要流行的显存有SDRAM、SGRAM、DDR RAM、VRAM、WRAM等。 RAMDAC(数/模转换器) ?????RAMDAC作用是将显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模拟信号,速度用“MHz”表示,速度越快,图像越稳定,它决定了显卡能够支持的最高刷新频率。我们通常在显卡上见不到RAMDAC模块,那是因为厂商将RAMDAC整合到显示芯片中以降低成本,不过仍有部分高档显卡采用了独立的RAMDAC芯片。 ?????VGA BIOS ?????VGA BIOS存在于Flash ROM中,包含了显示芯片和驱动程序间的控制程序、产品标识等信息。我们常见的Flsah ROM编号有29、39(见图1)和49开头的3种,这几种芯片都可以通过专用程序进行升级,改善显卡性能,甚至可以给显卡带来改头换面的效果。 图1 VGA BIOS ?????VGA功能插针 ?????VGA功能插针(见图2)是显卡与外部视频设备交换数据的通道,通常用于扩展显卡的视频功能,比如连接解压卡等,虽然它存在于很多显卡当中,但利用率非常低。 图2 VGA插针 ?????VGA 插座(D-SUB) ?????VGA插座一般为15针RGB接口(见图3),某些书籍及报刊称之为D-SUB接口。显卡与显示器之间的连接需要VGA插座来完成,它负责向显示器输出图像信号。在一般显卡上都带有一个VGA插座,但也有部分显卡同时带有两个VGA插座,使一块显示卡可以同时连接两台显示器,比如MGA G400DH和双头GeForce MX。 图3 VGA插座 ?????另外,部分显卡还同时带有视频输入(Video in)、输出(Video out)端子(见图4)、S端子(见图5)或数字DVI接口(见图6)。视频输出端口和S端子的出现使得显卡可以将图像信号传输到大屏幕彩电中,获取更佳的视觉效果。数字DVI接口用于连接LCD,这需要显示芯片的支持。具有这些接口的显卡通常也可以称为双头显卡,双头显卡一般需要单独的视频控制芯片。现在市场上有售的耕升的GeForce2 ULT显卡同时拥有DVI接口和S-Video接口,是少见的全能产品。 ??工作原理 ??我们必须了解,资料 (data) 一旦离开 CPU,必须通过 4 个 步骤,最后才会到达显示屏: ??1、从总线 (bus) 进入显卡芯片 -将 CPU 送来的资料送到显卡芯片里面进行处理。 (数位资料) ??2、从 video chipset 进入 video RAM-将芯片处理完的资料送到显存。 (数位资料) ??3、从显存进入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 RAM DAC),由显示显存读取出资料再送到 RAM DAC 进 行资料转换的工作(数位转类比)。 (数位资料) ??4、从 DAC 进入显示器 (Monitor)-将转换完的类比资料送到显示屏 (类比资料) ??如同你所看到的,除了最后一步,每一步都是关键,并且对整体的显示效能 (graphic performance) 关系十分重大。 ??注: 显示效能是系统效能的一部份,其效能的高低由以上四步所决定,它与显示卡的效能 (video performance) 不太一样,如要严格区分,显示卡的效能应该受中间两步所决定,因为这两步的资料传输都是在显示卡的内部。第一步是由 CPU 进入到显示卡里面,最后一步是由显示卡直接送资料到显示屏上,这点要了解。 ??最慢的步骤就是整体速度的决定步骤 (注: 例如四人一组参加 400 公尺接力,其中有一人跑的特别慢,全组的成绩会因它个人而被拖垮,也许会殿后。但是如果他埋头苦练,或许全队可以得第一,所以跑的最慢的人是影响全队成绩的关键,而不是哪些已经跑的很快的人)。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每一步所代表的意义及实际所发生的事情: CPU 和显卡芯片之间的资料传输 ??这受总线的种类和总线的速度(也就是外频),主机板和他的芯片组所决定。 目前最快的总线是 PCI bus,而 VL bus, ISA, EISA and NuBus (Macs 专用) 效能就比较低。 ??现在流行的AGP并不是一种总线,而只是一种接口方式(注: PCI bus 是 32 bit data path,也就是说 CPU 跟 显示卡之间是以一次 4 byte 的资料在对传,其他的 bus 应该是 16 bit data path)。 ??PCI bus 的最快速度是 33 MHz 。 显卡芯片和显存之间的资料传输以及从显存到 RAM DAC 的资料传输 ??我把这两步放在一起是因为这里是影响显示卡效能的关键所在, 假如你不考虑显卡芯片的个别差异。 ??显示卡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可怜的显存夹在这两个非常忙碌的装置之间 (显卡芯片和 RAMDAC),必须随时受它们两个差遣。 ??每一次当显示屏画面改变,芯片就必须更改显示显存里面的资料 (这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例如移动滑鼠游标,键盘游标......等等)。 同样的,RAM DAC 也必须不断地读取显存上的资料,以维持画 面的刷新。 你可以看到,显存在他们之间被捉的牢牢的。 ??所以后来出现了一些聪明的做法,像是使用 VRAM, WRAM, MDRAM, SGRAM, EDO RAM, 或增加 video bus 的大小如 32 bit, 64bit, 还有现在刚出现的 128 bit。 ??解析度越高,从芯片传到显存的资料就越多。 而 RAM DAC 从显存读取资料的速度就要更快才行。 你可以看到,芯片和和RAM DAC 随时都在对显存 进行存取的工作。 ??一般 DRAM 的速度只能被存取到一个最大值(如 70ns 或 60ns),所以 在芯片结束了存取 (read/write) 显存之后, 才能换 RAM DAC 去读取显存,如此一直反覆不断。 ??显卡的主要术语与参数 一.明白显卡的常见术语。 ??了解了显卡的外表,最后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显卡的流行术语,这样对你认识显卡更有由表及里的帮助作用。 ??1.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AGP实际上是PCI接口的超集,它做为一种新型接口将显示卡同主板芯片组进行了直接连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电脑对3D图形的处理能力。在处理大的纹理图形时AGP显卡除了使用卡上的显存外还可以通过DIME直接内存执行功能使用系统内存,AGP显卡视频传输率在X2模式下就可达到533MB/S。 ??*AGP8X:AGP8X是Intel制定的新一代的图像传输规格,它将作为下一代的个人电脑及工作站的新显示标准。AGP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由Intel公司所制订的显示接口标准,速度已由最初的AGP 1x (264 MBytes/sec,3.3v)到现在的AGP 4x (1 GBytes/sec,1.5v),因为AGP拥有高速频宽,所以广受众多显示芯片厂家的支持,推出了很多支持AGP 4X/PRO的不同产品来以满足用户对图像运算、高画质要求的要求。Intel宣布的AGP 8x,依旧使用32-bit的总线架构,而速度方面则提升至533 MHz,及支持2GBytes/sec,是AGP 4x的两倍。速度的提升,即代表了显示芯片制造商能更好的利用AGP 8x的优点来充份发挥显示芯片的效能。 ??2.API。 ??API全称为(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 ??API的原理是当某一个应用程序提出一个制图请求时,这个请求首先要被送到操作系统中,然后通过GDI(图形设备接口)和DCI(显示控制接口)对所要使用的函数进行选择。而现在这些工作基本由Direct X来进行,它远远超过DCI的控制功能,而且还加入了3D图形API(应用程序接口)和Direct3D。显卡驱动程序判断有那些函数是可以被显卡芯片集运算,可以进行的将被送到显卡进行加速。如果某些函数无法被芯片进行运算,这些工作就交给CPU进行(影响系统速度)。运算后的数字信号写入帧缓存中,最后送入RAMDAC,在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到显示器。由于API是存在于3D程序和3D显示卡之间的接口,它使软件运行在硬件之上,为了使用3D加速功能,就必须使用显示卡支持的API来编写程序,比如Glide, Direct3D或OpenGL等等来获得性能上的提升。 ??常见的API主要有以下几种: ??*.Direct X。 ??说起显卡我们不得不说说它。这是微软公司专为PC游戏开发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它的主要特点是:比较容易控制,可令显卡发挥不同的功能,并与WINDOWS系统有良好的兼容性。 ??*.OpenGL。 ??OpenGL开放式图形界面是由SG公司开发用于WINDOWS,MACOS,UNIX等系统上的API。它除了提供有许多图行运算处理功能外,其3D图形功能很强,甚至超过Direct X很多。 ??*.Glide。 ??这是3DFX公司首先在VOODOO系列显卡上应用的专用3D API,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VOODOO显示芯片的3D图形处理能力。由于它很少考虑兼容性,所以工作效率要比OpenGL和D3D要高。 ??3.RAMDAC。 ??RAMDAC(RANDOM ACCESS MEMORY DAC,数模转换芯片)它的作用是将电脑内的数字信号代码转换为显示器所用的模拟信号的东西。此芯片决定显示器所表现出的分辨率及图像显示速度。RAM DAC根据其寄存器的位数分为8位,16位,24位等等,8位RAMRAC只能显示256色,而真彩卡支持的16M色,它的RAMRAC必须为24位。另外,RAM DAC的工作速度越高,则相应的显示速度也越快,如在75Hz的刷新率和1280X1024的分辨率下RAM DAC的速度至少要达到150MHz。 ??4.显存。 ??显存,显示存储器,其作用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图行图像资料。通过专门的图形处理芯片可直接从卡上的显存调用有关图形图像资料,从而减轻了CPU的负担缩短了通过总线传输的时间,提高了显示速度,可以说显存的大小与速度直接影响到视频系统的图形分辨率,色彩精度和显示速度。常见的显存和当时主流的内存使用情况基本相同 显示卡(Display Card),也叫显卡,是电脑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显卡控制着PC的脸面——显示器,使它能够呈现供我们观看的字符和图形画面。早期的显卡只是单纯意义的显卡,只起到信号转换的作用;目前我们一般使用的显卡都带有图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图形加速卡”。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有关显示卡的知识。 ?????显示卡通常由总线接口、PCB板、显示芯片、显存、RAMDAC、VGA BIOS、VGA功能插针、VGA插座及其他外围元件构成 ??主要参数 CGA (COlor Gaphics Adapter:彩色图形适配卡〕 IBM公司于1982年开发并推出了一种可支持彩色显示器的显示即CGA卡,它能够显示16种颜色,可达到640X200的分辨率,可工作于文本和图形方式下。 EGA (Enhanced Graphics Adapter:增强图形适配卡) 在CGA的基础上IBM公司于1984年推出了EGA卡。EGA将显示分辨率提高到640X350,同时与CGA完全兼容,可显示的颜色数据提高到了64种显示内存也扩展到256K。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 1987年IBM公司在PS/2 (微通道计算机)电脑上,首次推了VGA卡,今天虽已难觅PS/2的影踪,但VGA早已成为业界标准。VGA达到了640X480的分辨率,并与MDA、CGA、EGA保持兼容,它增加二个6位DAC转换电路从而首次实现了从显示卡上直接输出R.G.B模拟信号到显示器,可显示的颜色增加到256色并且可支持大于256K的显示存储器容量。 SVGA (Suoer VGA 超级视频图形阵列) SVGA是由VESA(视频电了标准学会,一个由众多显示卡生产而所组成的联盟)1989年推出的。它规定,超过VGA 640X480分辨率的所有图形模式均称为SVGA,SVGA标准允许分辨率最高达到1600X1200,颜色数最高可达到16兆(1600万)色。同时它还规定在800X600的分辨率下,至少要达到72Hz的刷新频率。 IBM在VGA的基础上,1989年推出了8514A,它可以达到1024X768的分辨率是对VGA的低分辨率的提高,但由于这一标准只能用于IBM的PS/2电脑其技术资料不对外公开,并且采用了导致高闪烁的隔行扫描方式,因此,未能像IBM过去的几个产品那样成为业界标,很快就被淘汰了。 XGA (Extended Graphic Array:增强图形阵列) 由于8514A的失败,IBM在1990年又推出了XGA,XGA与8514A同样达到了1024X768的分辨率,在64OX480时可以达到65536种颜色。它最大的改进是允许逐行扫描方式并且针对Windows的图形界面操作作了很大的改进,用硬件方式实现了图形加速,如位块传输、画线、硬件子图形等,它还使用了VRAM作为显示存储器,因此大大提高了显示速度。 显示分辨率 (Resolution) 指视频图像所能达到的清晰度,由每幅图像在显示屏幕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点数来表示比如说某显示分辨率为640X480。就是说凡水平方向上有640个像素、垂直方向上有480个像素。 像素(Pixel) Pixel是Picture element (图像元素)的简写。像素是组成显示屏幕上的点,是显示画面的最小组成单位。 点距(Dot Pitch) 指显示屏幕上同色荧光点的最短距离,它决定着像素的大小和显示图像的清晰度。通点距有0.39,0.31,0.28,0.26,0.25及0.20等几种规格。 颜色深度(Color Depth) 指每个像素可显示的颜色数。每个像素可显示的颜色数取决于显示卡上给它所分配的DAC位数,位数越高,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目就越多。但是在显示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一块显示卡所能显示的颜色数目还取决于其显示存储器的大小。比如一块两兆显存的显示卡,在1024X768的分辨率下,就只能显示16位色(即65536”种颜色),如果要显示24位彩色(16.8M), 就必须要四兆显存。 伪彩色(Pseudo Color) 如果每个像素使用的是1个字节的DAC位数 (即8位),那么每个像素就可以显示出256种颜色,这种颜色模式称为“伪彩色”又叫8位色。 高彩色(High Color) 如果给每个像素分配2个字节的DAC位数(即16位),则每个像素可显示的颜色最多可以达到65536种,这种颜色模式称为“高彩色” ,又叫“16位色”。 真彩色(True Color) 在显示存储器容量足够的情况下,如果给每个像素分配3个字节的DAC (即24位),那么每个像素可显示的颜色则可达到不可思议的1680万种(168M色)——尽管人眼可分辨的颜色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而已,这种颜色模式就是“真彩色”,又叫“24位色”。目前较好的显示卡已经达到了32位色的水平。 刷新频率(Refresh Rate ) 在显示卡输出的同步信号控制下,显示器电于束先对屏幕从左到右进行水平扫描,然后又很快地从下到上进行垂亘扫描,这两遍扫描完成后才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个扫描的速度就是刷新频率,意思就是每秒钟内屏幕画向更新的次数,刷新频率越高,显示画面的闪烁就越小。 带宽(Bandwidth ) 显示存储器同时输入输出数据的最大能力,常以每秒存取数据的最大字节数MB/S)来表示越高的刷新频率往往需要越大的带宽。 纹理映射 每一个3D造型都是由众多的三角形单元组成的,要使它显示的更加真实的话,就要在它的表面粘贴上模拟的纹理和色彩,比如一块大理石的纹理等。而这些纹理图像是事先放在显示存储器中的,将之从存储器中取出来并粘贴到3D造型的表面,这就是纹理映射。 Z缓冲(Z-BUFFERING) Z的意思就是除X 、Y轴以外的第三轴,即3D立体图型的深度。Z缓冲是指在显示存储器中预先存放不同的3D造型数据,这样,当画面中的视角发生变化时,可以即时地将这些变化反映出来从而避免了由于运算速度滞后所造成的图形失真。 ??3D显卡 3D显卡术语简介 ?如今3D显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最新一代的显示卡蕴含着最新的技术不断的涌现,各个显示芯片厂商也都在新产品的介绍中展示着产品的独特性能与3D特效,其中许多诸如“三线过滤”、“阿尔法混合”、“材质压缩”、“硬件T&L”等等名词可能会令您疑惑不解,本文就是为您通俗的来解释阐述这些专业术语,以使您能对枯燥的3D术语能有所把握。 这些最新的3D显示技术与特性是在目前3D显卡中正流行的或是将要广泛流行的技术标准,展望未来,在21世纪中显示技术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对着纷繁的显示技术与显卡市场,要知最后花落何家呢,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6-, 24-和32-位色 ??16位色能在显示器中显示出65,536种不同的颜色,24位色能显示出1670万种颜色,而对于32位色所不同的是,它只是技术上的一种概念,它真正的显示色彩数也只是同24位色一样,只有1670万种颜色。对于处理器来说,处理32位色的图形图像要比处理24位色的负载更高,工作量更大,而且用户也需要更大的内来存运行在32位色模式下。 ??2D卡 ??没有3D加速引擎的普通显示卡。 ??3D卡 ??有3D图形芯片的显示卡。它的硬件功能能够完成三维图像的处理工作,为CPU减轻了工作负担。通常一款3D加速卡也包含2D加速功能,但是还有个别的显示卡只具有3D图像加速能力,比如Voodoo2。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AGP)高速图形加速接口 ??AGP是一种PC总线体系,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PCI的一些不足。AGP比PCI有更高的工作频率,这就意味着它有更高的传输速度。AGP可以用系统的内存来当作材质缓存,而在PCI的3D显卡中,材质只能被储存在显示卡的显存中。 ??Alpha Blending(透明混合处理) ??它是用来使物体产生透明感的技术,比如透过水、玻璃等物理看到的模糊透明的景象。以前的软件透明处理是给所有透明物体赋予一样的透明参数,这显然很不真实;如今的硬件透明混合处理又给像素在红绿蓝以外又增加了一个数值来专门储存物体的透明度。高级的3D芯片应该至少支持256级的透明度,所有的物体(无论是水还是金属)都由透明度的数值,只有高低之分。 ??Anisotropic Filtering (各向异性过滤) ??(请先参看二线性过滤和三线性过滤)各向异性过滤是最新型的过滤方法,它需要对映射点周围方形8个或更多的像素进行取样,获得平均值后映射到像素点上。对于许多3D加速卡来说,采用8个以上像素取样的各向异性过滤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比三线性过滤需要更多的像素填充率。但是对于3D游戏来说,各向异性过滤则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因为它可以使画面更加逼真,自然处理起来也比 三线性过滤会更慢。 ??Anti-aliasing(边缘柔化或抗锯齿) ??由于3D图像中的物体边缘总会或多或少的呈现三角形的锯齿,而抗锯齿就是使画面平滑自然,提高画质以使之柔和的一种方法。如今最新的全屏抗锯齿(Full Scene Anti-Aliasing)可以有效的消除多边形结合处(特别是较小的多边形间组合中)的错位现象,降低了图像的失真度,全景抗锯齿在进行处理时, 须对图像附近的像素进行2-4次采样, 以达到不同级别的抗锯齿效果。3dfx在驱动中会加入对2x2或4x4抗锯齿效果的选择, 根据串联芯片的不同, 双芯片Voodoo5将能提供2x2的抗锯齿效果, 而四芯片的卡则能提供更高的4x4抗锯齿级别。 简而言之,就是将图像边缘及其两侧的像素颜色进行混合,然后用新生成的具有混合特性的点来替换原来位置上的点以达到柔化物体外形、消除锯齿的效果。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 ??API是存在于3D程序和3D显示卡之间的接口,它使软件运行与硬件之上。为了使用3D加速功能,就必须使用显示卡支持的API来编写程序,比如Glide, Direct3D或是OpenGL。 ??Bi-linear Filtering(二线性过滤) ??是一个最基本的3D技术,现在几乎所有的3D加速卡和游戏都支持这种过滤效果。当一个纹理由小变大时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马赛克”现象,而过滤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它是通过在原材质中对不同像素间利用差值算法的柔化处理来平滑图像的。其工作是以目标纹理的像素点为中心,对该点附近的4个像素颜色值求平均,然后再将这个平均颜色值贴至目标图像素的位置上。通过使用双线性过滤,虽然不同像素间的过渡更加圆滑,但经过双线性处理后的图像会显得有些模糊。
GPU是什么意思
GPU即图形处理器,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进行图像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现在的独立显卡.最大的有多少内存
最大的12GB显存。1:芯片厂商:NVIDIA显卡芯片:GeForce GTX Titan Z显存容量:12288MB GDDR5显存位宽:768bit核心频率:705/876MHz显存频率:7010MHz散热方式:散热风扇I/O接口:HDMI接口/双D更多参数》》¥2.2万2:芯片厂商:NVIDIA显卡芯片:Quadro K6000显存容量:12288MB GDDR5显存位宽:384bit散热方式:散热风扇I/O接口:双DVI接口/双DisplayPort接口流处理单元:2880个3D API:DirectX 11 ¥3.52万目前最大的就这两个型号了。
电脑主板最大那块芯片叫什么
最大的芯片叫北桥芯片 次一点大的叫南桥 ?现在有的主板南北桥和在一块芯片上了
1151针cpu显卡最高是
最高是i7-6700K。1151针cpu的显卡是Z97芯片组,Z97芯片组是LGA150接口,最高支持i7-4790K(消费级),E3v3系列(服务器),LGA1151接口的是Z170芯片组,目前最高是i7-6700K。
抗锯齿分哪几种类别
超级采样抗锯齿(SSAA)超级采样抗锯齿(Super-Sampling Anti-aliasing,简称SSAA)此是早期抗锯齿方法,比较消耗资源,但简单直接,先把图像映射到缓存并把它放大,再用超级采样把放大后的图像像素进行采样,一般选取2个或4个邻近像素,把这些采样混合起来后,生成的最终像素,令每个像素拥有邻近像素的特征,像素与像素之间的过渡色彩,就变得近似,令图形的边缘色彩过渡趋于平滑。再把最终像素还原回原来大小的图像,并保存到帧缓存也就是显存中,替代原图像存储起来,最后输出到显示器,显示出一帧画面。这样就等于把一幅模糊的大图,通过细腻化后再缩小成清晰的小图。如果每帧都进行抗锯齿处理,游戏或视频中的所有画面都带有抗锯齿效果。而将图像映射到缓存并把它放大时,放大的倍数被用于分别抗锯齿的效果。多重采样抗锯齿(MSAA)多重采样抗锯齿(MultiSampling Anti-Aliasing,简称MSAA)是一种特殊的超级采样抗锯齿(SSAA)。MSAA首先来自于OpenGL。具体是MSAA只对Z缓存(Z-Buffer)和模板缓存(Stencil Buffer)中的数据进行超级采样抗锯齿的处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只对多边形的边缘进行抗锯齿处理。这样的话,相比SSAA对画面中所有数据进行处理,MSAA对资源的消耗需求大大减弱,不过在画质上可能稍有不如SSAA。覆盖采样抗锯齿(CSAA)覆盖采样抗锯齿(CoverageSampling Anti-Aliasing,简称CSAA)是nVidia在G80及其衍生产品首次推向实用化的AA技术,也是目前nVidia GeForce 8/9/G200系列独享的AA技术。CSAA就是在MSAA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节省显存使用量及带宽,简单说CSAA就是将边缘多边形里需要取样的子像素坐标覆盖掉,把原像素坐标强制安置在硬件和驱动程序预先算好的坐标中。这就好比取样标准统一的MSAA,能够最高效率的执行边缘取样,效能提升非常的显著。比方说16xCSAA取样性能下降幅度仅比4xMSAA略高一点,处理效果却几乎和8xMSAA一样。8xCSAA有着4xMSAA的处理效果,性能消耗却和2xMSAA相同。可编程过滤抗锯齿(CFAA)可编程过滤抗锯齿(Custom Filter Anti-Aliasing)技术起源于AMD-ATI的R600家庭。简单地说CFAA就是扩大取样面积的MSAA,比方说之前的MSAA是严格选取物体边缘像素进行缩放的,而CFAA则可以通过驱动和谐灵活地选择对影响锯齿效果较大的像素进行缩放,以较少的性能牺牲换取平滑效果。显卡资源占用也比较小。快速近似抗锯齿(FXAA)快速近似抗锯齿(Fast Approximate Anti-Aliasing) 它是传统MSAA(多重采样抗锯齿)效果的一种高性能近似值。它是一种单程像素着色器,和MLAA一样运行于目标游戏渲染管线的后期处理阶段,但不像后者那样使用DirectCompute,而只是单纯的后期处理着色器,不依赖于任何GPU计算API。正因为如此,FXAA技术对显卡没有特殊要求,完全兼容NVIDIA、AMD的不同显卡(MLAA仅支持A卡)和DX9、DX10、DX11。时间性抗锯齿(TXAA)TXAA 抗锯齿: 比 MSAA 和 FXAA 以及 CSAA 的画质更高,制作CG电影的电影制片厂会在抗锯齿方面花费大量的计算资源,从而可确保观众不会因不逼真的锯齿状线条而分心。如果想要让游戏接近这种级别的保真度,那么开发商需要全新的抗锯齿技术,不但要减少锯齿状的线条,而且要减少锯齿状闪烁情形,同时还不降低性能。为了便于开发商实现这种保真度的提升,英伟达设计了画质更高的抗锯齿模式,名为TXAA.该模式专为直接集成到游戏引擎中而设计。与CG电影中所采用的技术类似,TXAA集MSAA的强大功能与复杂的解析滤镜于一身,可呈现出更加平滑的图像效果,远远超越了所有同类技术。此外,TXAA还能够对帧之间的整个场景进行抖动采样,以减少闪烁情形,闪烁情形在技术上又称作时间性锯齿。目前,TXAA有两种模式:TXAA 2X和TXAA 4X。TXAA 2X可提供堪比8X MSAA的视觉保真度,然而所需性能却与2XMSAA相类似;TXAA 4X的图像保真度胜过8XMSAA,所需性能仅仅与4X MSAA相当。多帧采样抗锯齿(MFAA)英伟达根据MSAA改进出的一种抗锯齿技术。目前只有使用麦克斯韦架构GPU的显卡才可以使用。在 Maxwell 上,英伟达推出了用于光栅化的可编程采样位置,它们被存储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中。如此一来便为更灵活、更创新的全新抗锯齿技术创造了机会,这类抗锯齿技术能够独特地解决现代游戏引擎所带来的难题,例如高画质抗锯齿对性能的更高要求。只要在NVIDIA控制面板里为程序开启MFAA并在游戏中选择MSAA就可以开启。画面表现明显强于同级别的MSAA,这种全新抗锯齿技术在提升边缘画质的同时能够将性能代价降至最低。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交替使用抗锯齿采样格式,4xMFAA 的性能代价仅相当于 2xMSAA,但是抗锯齿效果却与 4xMSAA 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