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全文是什么意思(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后面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3-05-11 02:33责任编辑:蒋小新关键词:怎么说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在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的电视剧《天道》(改编自神秘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能够解读出传统文化密码,可见在传统文化上的精深造诣。在芮小丹的“鸿门宴”上,他的一首《自嘲》,初次显露了他的才气。#丁元英#

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道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首词平仄、韵脚、对仗工整,词句平淡,不生涩,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副酸臭书生的心态图,自我讽刺辛辣,自我剖析深刻,意境很高。虽然是丁元英多年以前给自己的自画像,但是芮小丹觉得自己被照了一回镜子,脸上一阵发热,大有无地自容之感。连率性自我的芮小丹都如此,更何况在座的那些穷酸文人呢?打算刁难丁元英的文人,被丁元英的才华所折服,羞愧难当地匆匆离席。

丁元英的《自嘲》诗让在座文人羞愧离席

纵观丁元英的生平简介,大概可以推断出这是《自嘲》诗应该是1985—1994年期间所做。因为在这个时期,丁元英还在辗转奔波,为了实现财富自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着。(1995年丁元英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1989年就职于北京通达证券公司,1990年2月在北京结婚,同年8月离婚。1991年鬼魂。1992年3月就职于柏林《世界经济周刊》,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1994年1月辞职)。

在神秘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还有一首境界比《自嘲》更高的诗《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这首诗应该是丁元英在实现财务自由,在古城听着喜欢的音乐、喝着清香的茶叶,不断地“禅定”所做,比起《自嘲》来境界更加高远。《自嘲》只是穷酸文人的心态图,而《悟》是对佛家文化的参悟,就连得道高僧智玄都说丁元英离得倒只差一步。

丁元英在古城禅定创作《悟》

心爱的女友芮小丹,为了留住美好的回忆,让丁元英在古城多呆一段时间,让其在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写一个神话当作礼物送给她。丁元英设计好了王庙村扶贫神话,知道其符合了国法,但是杀富济贫和精神绝症的副作用,让其不得不去找一个得道高僧问一问是否符合佛法,以求个心安。

丁元英和韩楚风来到五台山,找到了一个叫“一禅寺”的寺庙,以钱敲门,五万送进去后,换来的是非也,10万送进去后,换来的是非也、非也。多了五万,多了两个字“非也”。最后丁元英将自己写的这首诗《悟》送了进去,得道高僧智玄见了他们。

为什么说这首《悟到》境界高呢?看懂你就明白了。

悟道了就不要说是天命,是天命就不用悟道了。修行不要取真经,能够取来的真经还需要修行吗?这就涉及什么是真经的问题。丁元英说:“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律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丁元英阐述《悟》的思想

袈裟本来就没有清净,袈裟的清净是后天修行所得,红尘不会污染性空,能够污染的性空就不是真的性空。这幽幽古刹中的千年钟,不过也是一个摆设而已,其中的所谓的精深佛法只不过是痴人在诉说梦呓。这就涉及到什么是佛教的问题。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是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教无量即觉性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认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意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出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丁元英说完之后,连德高高僧智玄都说:“施主已经在得道的门槛,离得道只差之遥。”可见其境界之高。但是丁元英的《悟》满诗充满了一个“嗔”字,装了斯文,漏了癖性,于是高僧智玄提笔将其改了上阙: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写完之后,智玄大师放下笔,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悟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得道高僧智玄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中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中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中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完全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韩楚风看后赞叹地点点头,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丁元英更是恭敬地行了一个佛礼,说:“谢谢大师开示”。高僧智玄留了下阙没有改,以待来日,丁元英想改的时候,再续下阙之缘。

《悟》是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做的境界比《自嘲》更高的诗,而丁元英和高僧的对话也处处藏着玄机,细细品读才能明白丁元英和高僧智玄的对话,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提高了个人的思想境界。丁元英的这首《悟》你看懂了吗?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