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为节日,历史久远,在西汉时已经成为重要节日。
古代的时候,人类祖先通过观察天体来辩识时间。观察太阳变化确定每一天内的具体时间,太阳又叫日;观察月亮盈亏确定一个月的时间,以及每一天是一个月内的第几天,月亮被称为月;通过星星移动观察一年的时间,因此星星又称作星辰,辰者震也,本义是蛰虫在惊蛰时苏醒后蠢蠢欲动的样子。
春节,农历年太阳第一次升起的日子,古人把春节叫元日。元宵节,农历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作元夕或元宵。农历月份的起始按照朔月,也就是把晚上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定为初一,十五就刚好是满月之夜,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汉唐开国,尊奉道家哲学。道家认为天地产生于无,无中生出混沌的一,从混沌之一产生出宇宙万物。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夜晚类似于无,而元夕就用来纪念开启宇宙那个混沌唯一,称作宇宙第一神:“太一神”。这一天,皇帝要在神庙里守夜一晚,官员要在府衙守夜,表示对宇宙万物的尊重和敬仰。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燃灯。西汉元宵节燃灯,是为了庆祝太一神创造宇宙的节日。到东汉末年,道教建立之后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上元燃灯喜迎天官,天官赐福。
元宵节的节期。汉代才一天,官员守夜,民众燃放花灯。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除了燃放花灯,增加了吃汤圆。明代从初八开始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但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在元宵节留下的诗词篇章很多,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最为著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