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日本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8-11 10:19责任编辑:冯大明关键词:历程,日本
  日本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大约 3000 个小岛组成, 总面积 37748 平方公里,人口 1。2 亿。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平原、低地都在沿海一带。矿产资源贫乏,仅有煤、铜、 锌少数几种,而且煤质差,不宜炼焦。
  唯有地热资源和水产资源丰富。日本约有 1200 处温泉,北海道以东水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之一,鱼类约有2000 多种。 日本人多地少,资源缺乏,而且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之一,战 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但是,经过战后调整政策,艰苦奋斗,在短短几十年 的恢复和发展中,日本 “流星似的上升”,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 国,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
  日本 “奇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许多专家学者写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分析日本的条件,介绍日本的经验,展望日本的未来。然而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在此,我们对日本的发展过程 只做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农业经济小国。
   1603 ~ 1867 年为德川幕 府封建统治时期。封建统治者对内实行残酷统治,对外于 1836 年实行 “锁国” 政策,除允许荷兰商人在山崎进行有限贸易外,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 的商人和 传教士被逐出国境。对农民实行五户连坐制度,禁止日本人出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必然瓦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幕府统治后期,统治者生活日益奢靡,对农民压榨日益残酷,农民 不断反抗,日本封建制度濒临崩溃。这时西方列强又乘机闯了进来。第一个 用武力打开日本 “国门”的是美国,强迫日本与之缔结 “神奈川条约”,开 放下田、函馆二港。
  接着又迫使日本签订 “安政条约”,规定美国人在日本 的种种特权,美国货从此自由流往日本,关税低于 5 %,外币可在日本流通。 在美国的 “首创”下,英国、俄国、法国接踵而至,与日本签定类似的条约, 严重破坏了日本经济基础,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
  日本这段历史与中国当时 的历史情况何其相似,简直如出一辙。 1868 年 1 月 3 日,日本下级武士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利用人民的革 命要求,发动政变,推翻幕府统治,推 15 岁的睦仁天皇为国家元首,定国号 为 “大日本”,年号为明治,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的开始。
   明治政权建立以后就提出了 “富国强兵”、 “生产兴业”的口号,并进 行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主要内容为: 一、废藩置县,统一全国政权,对 政权实行改良,新政权的各级政府中仍然由原来的武士、公卿担任要职,这 为以后对内实行专治统治,对外实行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种下了祸根。
   二、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有限的平等自由。宣布 “四民平等”,取消工业行会和商业同业公会,允许人民有居住、迁移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调整经济政策,增加上层阶级的收入,使其成为银行、铁路和其他企业的投资者。这些改革,都有利于资 本主义的发展。 三、对外开放,引进西方文化技术。
  国家一方面举借外债引进外国先进装备,修建铁路,兴办官营 “模范工厂”;另一方面派遣官吏、技师和职工到西方国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聘请外国专家,开办技工学校,发放各种补助和奖金,引导私人企业发展。但是明治维新运动在全盘学习欧美文化的同时,崇拜 “天皇”、 “武士道”和军国主义 思想也被宣染和扶植起来。
   四、实行了土地和租税改革,承认实际占有土地的人是土地所有者,取消旧土地所有制,取消贡赋,缴纳全国统一地税。 总之,日本明治维新,一方面扫除了部分封建障碍,为此后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在政治中保留了一些封建和军国主义势力,为其后来发展成为军事帝国主义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 80年代,明治维新的各项重要改革都已完成,政局趋于稳定,为发展资本主义铺平了道路。从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来看,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速度最快。 1891 ~ 1899 年其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14。3 %,远远高于同期英国 1。
  6 %、法国 2。6 %、美国 3。5 %、德国 4。8 %的水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又乘西方国家忙于战争的机会,大规模向亚非广大地区 进行经济扩张,同时还不断接到英俄等国的大量军事订货,对外贸易空前活跃,从长期入超国一跃成为大量出超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世界大体居第五位。从较高年份看,日本多项经济指标已达到钢 782 万吨,汽车 4。6 万辆,造船 44。9 万吨,棉纱 71。9 万吨,粮食 1370 万吨,外贸进出口额 41。7亿美元。
  从技术水平看,日本已拥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能 生产飞机、汽车、轮船,具有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加以创新的能力。但是从日本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来说,日本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勤劳自强的民族,在明治维新前后一段时间里,也是一个受外国列强欺压的国家。
  但是,从 1894 年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开始,就从被压迫国家向着压迫国家转变。甲午战争、对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后来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侵略,都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尝到了甜头,公然把 “人多地少”, “人口过剩”作为必须向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对外侵略的野心急剧膨胀。
   1937 ~ 1941 年日本军工迅速发展,载重汽车产量由19555 辆增加到 42096 辆,飞机产量由 3365 架增加到 5088 架,军用船只由5。5 万吨增加到 22。5 万吨,坦克和装甲车的产量 1941 年达到 6000 辆,整个国民经济都为战争服务,虽然不断从中国和朝鲜掠夺来财富和资源,但整个国民经济却越来越恶化。
  由于直接军费开支占国家总支出 70 %以上,出现巨额赤字,不得不大量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胀,国家财政面临崩溃。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遭到亚洲各国人民的奋力抵抗,美国、苏联、英国也给予了有力的反击,使日本损失惨重,仅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就使 20 多万居民伤亡。
  一贯以侵略战争发财致富的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彻底惨败而告终。 据统计,日本侵略者在杀害了亚洲各国几千万人,掠走和摧毁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把日本国家和民族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伤亡人数达 646 万人, 2200 万人失去了家园。国家财富的15 %以上被 毁。
  至此,日本军国主义经济完全崩溃。 二战后,日本对整个社会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政治上,解散了日本 军队,建立民主政治,实行法制;经济上,解散财阀,有效地控制垄断,分散股份,分割大企业;实行土地改革,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经济生活中,政府进了行有效的干预。
  可以说,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 “奇迹”,有其客观因素,但政府的经济行为在主观因素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政府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政府的经济计划主要是预测未来、通报情况、协调关系,引导企业更好发展,而不是具体操作和发号施令。
  日本产业政策的形成、发展和成功的关键是日本存在一个 “官民协调体制”,或称之为 “政府与产业协调”的经济体制。战后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5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建立自主产业体系。为实现这个 目标,一方面统制进口和限制对内直接投资,实行产业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在财政金融和产业组织政策等方面,采取必要手段,对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植。
  这些政策在 50 年代后期获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产业自主,国民经济开始高速 增长。 第二阶段是 6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在现有产业结构重新工业化的 同时,逐步实施外贸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建立与国际相适应的产业体制。在这期间,日本实现了完全就业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工业化,增强了出口竞争力。
  与此同时,扶植产业的政策已经过时。另外,随着企业大型化,还 出现了环境污染和垄断企业支配市场等弊端。因此产业政策必须有一个大的调整。 第三阶段是 7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加强竞争,反对垄断,保护环境。伴随着石油危机而来的国际间产业调整,日本又进行了新的产业调整。
  70 年代初对四大公害的批判,使自然环境服从产业发展的政策转向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的产业政策。 1977 年 《禁止垄断法》的修改,加强了对垄断企业的限制,并使其成为产业政策的中心。 第四阶段是 8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转变经营轨道,扩大内需,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随着贸易摩擦加剧,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实现以国际协调为目标的产业调整,日本政府正力求几十年来的经济运行轨道的转变,从出口主导型产业体系转变为扩大内需型产业体系。同时提出 “技术立国”的口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战后日本经济从 1956 年开始起飞,经济增长率持续多年达到 10 %左右,而工业增长率高居 15 %左右。 1956 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当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大约有 240 亿美元,是美国的 1/15 ,德国的 1/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70 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第 35 位。
  在日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按美元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看,大致是在 1966 年超过英国, 1968 年超过法国和西德,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到 80年代后期,已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当今世界,到处是日本产品的入侵,日本产品以其质量过硬,款式新、技术高、价格便 宜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市场。
  其汽车、机电产品、高性能电子 计算机等领导着国际新潮流。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它的能源工 多工业的原材料,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如其石油化工企业有着巨大的加工能力,但其原油的 80 %以上来源于进口;日本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生产的优质钢材占世界的第二位,主要的原料都是从印度、巴西等国进口。
  日本就是这样一个由资源贫穷国家发展起来的世界工业大国。其立国之本是它的领先于世界的工业生产技术。 (其他的就不太了解了,什么幕府时代乃至之前的就更不了解了,将就下吧。我还是以高中生。)。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