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冬天。这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冬天。梨花指的是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的是一夜之间天地铺满白雪,树上的积雪就像梨花开满树梢似的。出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赏析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哪个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秋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长倩、伯父:岑羲,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什么季节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冬天的。
1、翻译:早晨掀开帐门,忽然发现,外面就如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千树万树,挂满了雪花,如梨花般处处盛开。
2、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翻译:北风卷着地面呼啸而来,地上的白草都被吹折了。胡人的天空,才八月就已经飞起了白雪。早晨掀开帐门,忽然发现,外面就如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千树万树,挂满了雪花,如梨花般处处盛开。
扩展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和翻译:
原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北风卷着地面呼啸而来,地上的白草都被吹折了。胡人的天空,才八月就已经飞起了白雪。早晨掀开帐门,忽然发现,外面就如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千树万树,挂满了雪花,如梨花般处处盛开。那雪花,散飞入帐篷的珠帘,沾湿了丝罗的幕布。
我们身上穿的狐裘都不觉得暖和,盖着的锦缎被子,都还嫌被子太薄。实在是太冷了!在这冰天雪地的地方,连将军的角弓都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衣冰冷得简直难以穿上身去。远眺“瀚海”,到处纵横交错,已是冰雪世界,百丈悬崖,冰凌垂挂。低空有愁云聚积,悲惨凄凉,方圆万里都被凝固住了一般。
此时的中军大营,却有另一番热闹景象,大置酒席,正与即将归京的客人,开怀痛饮。胡琴,琵琶,与羌笛,各种乐器都奏起来。天空犹如暮色黄昏,雪依然纷纷地下着,我们来到了辕门外,劲风依旧,拉拽着早已冰冻的红旗,怎么也翻不起来。
我们一起来到了“轮台”的东门外,目送着武君您一路离去。去的时候,皑皑白雪飘满了这天山的路。山回路转,渐渐地,已看不到您远去的身影。唯有那茫茫雪地上,空自留着那排您骑马行走过的足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