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探索知识星空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生活常识知识百科综合新知学习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上海四大犹太家族

发布时间:2023-05-11 02:33责任编辑:吕小小关键词:上海

和平饭店是谁开的?

和平饭店是维克多·沙逊爵士开的。

和平饭店位于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20号,从1929年建成之后一直保留到现在。这座饭店原名叫做华懋饭店,饭店的建筑风格属于哥特式建筑。

这件饭店的创始人维克多·沙逊爵士,对他来说,一生有很多的成就,但是最为重要的还要属这间饭店。从1924年接受家族企业到1931年正式搬迁到上海创立了企业的根基,那时候的沙逊家族是上海知名的犹太家族,各种生意都做的非常出色,涉猎极其广泛。

和平饭店的特色

和平厅,典型的巴洛克式宫廷建筑风格。

爵士吧,典型的英国乡村式酒吧,以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出而闻名。

和平老年爵士乐队里的这六位乐手平均年龄都在七十五岁以上,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成为和平饭店的保留节目。

沙逊阁,系饭店建造者英籍犹太人爱丽斯·维克多·沙逊先生的私人套房,现为饭店高级宴会厅。

龙风厅电话亭,此处建筑为圆穹顶,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声波回音原理。

中国有犹太人后裔吗?

有的,犹太人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是河南开封的那一拨。大家历史课本中学习的我朝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那拨开封犹太人的杰作,说他们是商业天才真不过分。

在历经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洗涤之后,当初开封的犹太人留下了他们的后裔,而真正的犹太民族却消失在了中华民族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省政府给中央上了报一份报告,说开封犹太人后裔要求承认他们为犹太民族。显然他们并没有忘却自己的祖先,而遗憾的是祖先却遗弃了他们。

扩展资料:

在唐曾去天竺的时代,就有较多的犹太人进入中国境内。如果有缘,他们相遇在丝绸之路上也是可能的。那些认为早在汉代、甚至周代,就有犹太人来到中国的学者,观点可谓新奇,不过倒没拿出什么确凿的考古根据。

自唐以后直至近代,中国多处地方均有犹太人的痕迹,他们散居中国各地,却守候着共同的信仰。而在众多聚落之中,有一个跨越时间最长、保存记录最好、引发关注最多的,就是开封犹太人。

宋朝是犹太人大规模来华时期。走水路先从河内到了广州,一看那么繁华,就继续北进。到了扬州,更加繁华,就不想走了,于是住了下来。而有人听说首都汴梁更好,就继续北上。

到了之后完全惊呆了,简直就是天堂啊。于是呼朋唤友把散居各地的犹太人都叫了过来,组成了大几百户人家聚集在了汴梁。这就是开封犹太人后裔的祖先。

控制全球的四大家族是什么呢?

控制全球的四大家族分别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孔氏家族、沙特家族。

1、罗斯柴尔德家族

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于19世纪初期在创始人的带领下,和其五个儿子在欧洲建立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罗斯查尔德家族一直是很神秘的家族,即使很富裕,然而从来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钱。

在1860年的时候,差不多是最辉煌的时期,可以和很多的西方大国对抗,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

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

总之,罗氏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家族周围,他们以独特的犹太行为处世方式,在异国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在犹太民族的整体生活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

目前,罗斯柴尔德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香港,不过,这个办公室的正式名字叫做“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如今的家族基本上断绝联系了,只剩下一个家族名号和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家族徽章。

2、哈布斯堡家族

这个家族存在了645年的时间,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或许并不被普通人所熟知,因为它已经失去所有的王位,不统治任何领地了。

若将时间轴拨回数百年以前,便可以看到哈布斯堡王朝当时的鼎盛,自11世纪起直到20世纪下台,利用自己的方式发展出了庞大的家族帝国,哈布斯堡家族来自于瑞士,得名于家族的堡垒“鹰堡”,音译“哈布斯堡”。

3、孔氏家族

孔氏家族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时期,据史书记载,孔姓来源还有多个。黄帝时,有一个史官名叫孔甲,他的后代以孔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贵族公子喜,字子孔,他的后人有的便以孔为姓。

先秦时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地区。秦汉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

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25字可续。

4、沙特家族

16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纳季德地区的穆斯林统治家族,是经过了三代人前仆后继的建国,扩张,统一思想,再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风,才顺利成为沙特第一家族。

沙特靠着丰富的石油储备,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富翁。有了大量资金的支撑,沙特家族马上成为了沙特阿拉伯的第一家族,直到现在都没有走向没落。

上海的犹太人“隔都”是何时建立的

上海隔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下的上海虹口区一块面积约为1平方英里的犹太区,那里居住着大约2万名从纳粹德国、奥地利、波兰和立陶宛逃亡来此的犹太难民。

难民们住进了该市最贫穷、最拥挤的区域。当地犹太人家庭和美国犹太人慈善团体向他们提供了庇护所、食物和衣服的援助。虽然日本方面的限制逐渐增加,但是并没有在隔都周围筑起围墙,而且当地许多中国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同样恶劣,他们也没有离开这一地区。

在1920年代末,大部分德国犹太人都忠于德国,融入德国文化,而且相对比较富裕。他们在德国军队服役,投身于德国科学、商业和文化的每一个领域。1933年,纳粹在选举中获胜后,开始了政府发动的排犹运动,如1935年制定了《纽伦堡法案》,以及1938年的水晶之夜,迫使德国犹太人逃亡海外,寻求庇护。但是正如哈伊姆·魏茨曼在1936年写的,“看来世界将要分为两部分 — 犹太人不能生活的地方,以及他们不能进入的地方” 正如1938年7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法国召集的讨论犹太难民问题的埃维昂莱班会议所证明的,在1930年代末,要找到一个向犹太移民开放的目的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Dana Janklowicz-Mann说,

“犹太人被赶出来,关进集中营。他们被告知限期离开 — 2周,一个月 — 如果能找到一个国家愿意接受。他们的妻子和朋友苦苦挣扎,想搞到护照、签证或任何东西,帮助他们出去。但所有国家的大使馆,包括美国,都向他们关闭了他们的国门。… 在维也纳开始流传 … ‘有一个地方不需要签证就可以去。他们可以自由进入。’ 这个传言像火一样传播开来,所有人都想得到这个机会。”

上海公共租界是在《南京条约》后形成的,警察、行政和护照管理都由外国自治机构执行。1937年淞沪会战以后,该市被日本占领,而日军和中国维新政府在该区域内没有建立护照制度。上海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不需要签证也不需要护照就允许进入的地方。根据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签证只在订票离开欧洲时才是必需的。

在大批德国犹太人到达上海时,已经有2个犹太社团定居在这座城市:富裕的巴格达犹太人,包括嘉道理和沙逊家族,和1917年十月革命后逃亡来此的俄国犹太人。

杉原千亩和何凤山

许多俄国犹太社团得到日本驻立陶宛考纳斯领事杉原千亩的解救,其中有欧洲唯一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他们设法乘坐火车穿越辽阔的俄国逃亡,来到上海隔都。

与此类似,数千名奥地利犹太人被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解救,他在1938-1940年期间,抵抗他的上司中国驻柏林公使陈介的命令,向犹太人签发了数千张签证。

德国犹太人的来到/上海隔都 编辑

难民们设法买到从热那亚启程的豪华的日本轮船船票,在为时三周的旅行中,疯狂的吃喝玩乐 — 在德国的迫害与肮脏的上海隔都之间 — 实在是超现实主义的。一些乘客企图不安时刻表离开埃及,希望秘密进入英属巴勒斯坦。

1938年8月15日,第一名来自奥地利的犹太难民乘坐意大利轮船抵达。到1939年6月,已经到达了8,200名犹太难民。

维克多·沙逊和Paul Komor建立的欧洲移民国际委员会(IC),以及嘉道理创办的援助欧洲犹太难民委员会(CFA),提供了大量必需的援助。这些组织在虹口准备了房屋,这里的房租比公共租界或法租界便宜。供给他们的是破旧的房间,以及6个学校改建的难民营。占领上海的日本人将德国犹太人视为无国籍者。

大部分难民在1937年以后到达。1939年,对移民的限制增加了;不过,许多犹太人继续抵达,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隔都中的生活/上海隔都 编辑

当局尚未准备好接受大批移民,抵达的难民则必须面对穷困的虹口区艰难的生活条件:每个房间要住十个人,接近饥饿,可悲的卫生状况和不足的就业机会。

巴格达和后来的美国犹太人 Joint Distribution 委员会 (JDC) 提供一些居住和食品援助。虽然面对语言障碍、极端的贫困、蔓延的疾病和隔离,难民们在福利机构的支持下,还是建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社区。犹太人的文化生活相当繁荣:开设了学校,出版了报纸,在剧院上演戏剧,运动队参加训练和比赛,甚至餐馆中的歌舞表演也兴旺起来。

珍珠港事件以后(1941–1943)

日本军队袭击珍珠港以后,富裕的巴格达犹太人(许多是英国公民)被捕入狱,而美国慈善基金也停止了。由于和美国的联系中断了,失业和通货膨胀恶化,难民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进一步的限制(1943–1945)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加剧,纳粹德国向日本增大了压力,要求移交上海犹太人。Warren Kozak描述了一段插曲,说到上海的日本军政府传唤犹太社区领袖,其中包括 Amshinover 拉比 Shimon Kalish。日本长官很好奇:“为什么德国人这么恨你们?”

“Kalish拉比知道他的回答关系到犹太社团的命运,他没有犹豫,用意第绪语告诉翻译:“德国人仇视我们,因为我们是东方人。”(Zugim weil mir senen orientalim)日本长官原来一直板着的面孔,这时变成了微笑。不顾军事同盟,他没有答应德国人的要求,始终没有移交上海犹太人”。

1942年11月15日,批准了受限制的犹太人隔都计划。1943年2月18日,日本当局宣布成立“无国籍难民指定区”,要求在1937年以后来沪的无国籍难民必须在3个月内(截止到5月15日为止)将住所和事业都迁移到这个面积为1平方英里的区域。

大卫·柯兰兹勒博士说:

“因此,16,000名难民中的大约一半,他们已经克服了巨大障碍,在隔都外找到了生计和住处,又再次被迫离开住所和生意,重新安置在一个不到一平方英里的拥挤、肮脏的区域,那里估计有100,000名中国人和8,000名难民。”

虽然颁发了去隔都外面工作的临时通行证,但在第一年以后,批准变得专横武断,并被严厉地缩减。不过,事实上中国人并没有离开虹口隔都,这意味着犹太人没有被隔离。经济状况仍在恶化;心理上对隔都的适应是困难的;1943年冬天是严峻的,饥饿相当普遍。美国空军对上海的空袭开始于1944年。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45年7月袭击虹口区日本无线电台时,当时有31名难民被炸死,500人受伤,700人无家可归。 上海隔都里的一些犹太人参加了抵抗运动。他们参加了一个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地下网络,涉及破坏日本的建立,并帮助降落的美国飞行员逃到中国管理区域。

解放以后/上海隔都 1945年9月3日,隔都正式解放,耽搁了一段时间以后,允许中国军队接管解放了的上海。在1948年以色列 成立以及1949年中国国民党失败以后,几乎所有上海隔都犹太人都离开了。到1957年,只有100人还住在那里,今天那里几乎已经没有犹太人了。

以色列政府将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的荣誉颁发给杉原千亩(1985年)和何凤山(2001年)。

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以后,以色列人和上海之间的联系已经以多种方式为人所知。2007年,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代表26个以色列公司向虹口区里的社区项目提供捐款66万元人民币,借以感谢当年隔都为犹太人提供的安全港。

上海还有犹太人后代吗?

上海还有犹太人的后裔,那些战争结束后离开上海返回家园的犹太人,那些因为上海而延续的犹太人的血脉,一直将上海当作自己的家,把自己当做"上海牌"犹太人。

美国九大犹太家族是那几个

一、罗思柴尔德家族 二、洛克菲勒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企业王朝的创建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企业家,也是令人难忘的人物,这是太人经商的必胜精神。 三、保罗·朱利叶斯·路透 四、乔治·索罗斯 五、股神——巴菲特 六、保罗·艾伦——微软公司的共同创始人 七、杰克·华纳——梦工场中的淘金者 八、奥克斯——报业奇才 奥克斯 九、牛仔裤的开创者——列瓦伊 列瓦伊;十、地产大王——里治曼 里治曼;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你对上海四大犹太家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哦。

知识推荐

星宁百科——分享生活小百科,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58@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3782号-5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tsingn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